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山东农业大学 邮 编:271018
更多资料见《知识产品网-科研院校》
实验室以小麦、玉米、果蔬等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我国作物科技和作物生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宗旨,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按照“突出创新、争创一流”的整体思路,瞄准世界作物科学发展前沿,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确保黄淮海地区农业可持续、高效发展,促进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研究方向 我国作物生产正面临着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生态环境变化与作物生长发育以及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并缺少核心种质等三大矛盾与难题,为作物生物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深入探索的科学问题。本实验室主要以小麦、玉米、果蔬等主要作物为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分子、个体与群体水平上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
方向一 作物生理生态
作物生理生态是作物栽培的理论基础,主要用生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作物生理生化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物生理生态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作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作物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作物同化物源、库、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作物结实和衰老机理及其调控;
作物品质形成机理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
作物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安全生产的技术体系。
方向二 作物分子生物学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响应的分子机理,分离鉴定控制作物产量、品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重要经济性状的新基因,确定这些基因的功能,明确其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基因与基因间、基因与环境间的互作效应,揭示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为分子辅助育种和利用遗传工程培育高产优质抗逆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思路。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作物生殖器官发育的分子基础;
作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
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农作物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转化等核心技术研究。
方向三 作物种质创新
综合运用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设计技术,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的种质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发掘及评价优异基因资源,创造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构建核心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肥水高效利用的作物新品种,提升我国作物育种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
核心种质构建和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及其遗传评价;
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种质创新理论与方法;
优异种质的创新与作物品种的遗传改良。
更多获奖成果列表......
序号
|
获奖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及等级
|
获奖时间
|
完成人
|
1.
|
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与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邢禹贤等
|
2.
|
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5年
|
董树亭等
|
3.
|
高产优质多抗“丰花”系列花生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9年
|
万勇善等
|
4.
|
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7年
|
董树亭等
|
5.
|
番茄、茄子砧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徐 坤等
|
6.
|
日光温室蔬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年
|
于贤昌等
|
7.
|
甜樱桃良种良砧法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年
|
姜远茂等
|
8.
|
设施果树CO2气肥效应及控施技术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年
|
高东升等
|
9.
|
生姜新品种选育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年
|
徐 坤等
|
10.
|
异源DNA导入受精卵变异机制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于元杰等
|
11.
|
转基因抗虫棉主要害虫综合防防治技术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沈法富等
|
12.
|
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及相关技术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王秀峰等
|
13.
|
保护地果树隔年结果的原因及调控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李宪利等
|
14.
|
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生理及调控技术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于贤昌等
|
15.
|
日光温室CO2调控、秸秆基质栽培与蔬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王秀峰等
|
16.
|
植物组培快繁简化体系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孙仲序等
|
17.
|
姜光合特性及有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艾希珍等
|
18.
|
高白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3号的选育与应用
|
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
2005年
|
田纪春等
|
19.
|
优质玉米新品种及节本增效种植技术推广
|
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
2005年
|
董树亭等
|
20.
|
植物生产类应用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1年
|
董树亭等
|
获批专利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日期
|
完成人
|
1.
|
多基因聚合辅助载体pCR35STnos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
ZL200810160116.6
|
2010年11月3日
|
亓宝秀等
|
2.
|
棉花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GhMAPK16的克隆及其应用
|
ZL200910019779.0
|
2010年12月1日
|
郭兴启等
|
3.
|
活化天然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810016790.7
|
2010年9月8日
|
杨洪强等
|
4.
|
多基因聚合辅助载体pCR35STnos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
ZL200810160116.6
|
2010年11月3日
|
亓宝秀等
|
5.
|
一种生姜脱毒苗的培育方法
|
ZL200610069250.6
|
2010年12月1日
|
徐 坤等
|
6.
|
一种果树钙肥
|
ZL200710013449.1
|
2009年12月9日
|
陈学森等
|
7.
|
棉花金属硫蛋白基因GhMT1序列及其克隆与应用
|
ZL200510104301.X
|
2008年1月9日
|
郑成超等
|
8.
|
罗布麻DNA解旋酶基因APDH1序列及其克隆与应用
|
ZL200510045084.1
|
2007年11月28日
|
沈法富等
|
9.
|
棉花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应用
|
ZL02151530.1
|
2005年2月23日
|
郑成超等
|
10.
|
偃麦草钠离子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及其克隆方法与应用
|
ZL02135545.2
|
2005年8月17日
|
张宪省等
|
11.
|
小麦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
|
ZL02135544.4
|
2004年9月1日
|
张宪省等
|
12.
|
山农优麦3号
|
CNH200220159.X
|
2003年5月1日
|
田纪春等
|
13.
|
以回收热塑性树脂为可降解膜的包膜控释肥料的生产方法
|
ZL 200410035783.3
|
2006年5月24日
|
张 民等
|
14.
|
以硫为底涂层的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
ZL 200410024050.X
|
2006年3月22日
|
张 民等
|
15.
|
以喷涂尿素为底涂层的改性环氧树脂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
ZL 200410024049.7
|
2006年3月22日
|
张 民等
|
16.
|
管盘式多层尿素、硫磺快速熔融器
|
ZL 200420096625.4
|
2005年10月19日
|
张 民等
|
17.
|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三级放大方法
|
ZL2003 1 0105489.0
|
2005年8月24日
|
陈学森等
|
18.
|
简易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方法
|
ZL2003 1 0105488.6
|
2005年12月14日
|
杨景芝等
|
19.
|
提高棉花花粉管通道导入基因转化率的方法
|
ZL2004 1 0036058.8
|
2006年5月24日
|
沈法富等
|
20.
|
紫色小麦二氢黄醇酮还原酶基因及其克隆与应用
|
ZL 200410035914.8
|
2006年10月25日
|
张宪省等
|
21.
|
小麦TaGI1基因及其克隆与应用
|
ZL 200410035916.7
|
2006年12月20日
|
张宪省等
|
22.
|
高压气流快速加热恒温器
|
ZL 200420096624.X
|
2005年9月28日
|
张 民等
|
23.
|
紫色苜蓿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及其克隆与应用
|
ZL 200410035915.2
|
2006年7月19日
|
张宪省等
|
24.
|
波尔多液营养保护剂
|
200410036474.8
|
2005年7月13日
|
张 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