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吴阶平同志,因病于2011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吴阶平同志名泰然,号阶平,191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27年在天津考取英国教会学堂,后转入天津汇文中学。1933年顺利通过保送生考试,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燕京大学的医预科学习。1937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进入协和医学院继续深造。194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到中央医院(又称北京中和医院,现为北医附属人民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1946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讲师。1947年至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1948年至1960年历任北京医学院副教授、教授。1960年至1970年历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筹备处主任、副院长、院长。1970年至1993年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主席。1993年后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有人称他是“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而他的个人经历一直为海内外传媒所关注。曾有媒体称其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曾主持、参与过许多位中国领导人的医疗会诊;还有媒体说他是中国“医务外交”的专家——因为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为其国家元首治疗……
2002年11月30日,在吴阶平从医60周年之际,中国科技界和医学界专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高士其之子、高士其基金会秘书长高志其(吴阶平为高士其基金会会长)特撰写《大医赋》一文,称赞吴阶平的历史功绩与社会贡献,他不愧为令人敬仰的“国之大医”。
吴阶平拒绝了美国教授对他的挽留,他说:“我不愿意做美籍华人,我愿意回来。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
1976年1月7日,一代伟人周恩来留下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
吴阶平在医学科学界担任过的头衔虽然很多,但他最喜欢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他最自豪的头衔就是“医生”。
“我不愿意做美籍华人”
吴阶平中学毕业时,父亲一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定乾坤,为他选定了从医的道路。1936年,19岁的他考入协和医学院。
创建于1917年的协和医学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院之一。协和医学院当时的目标不仅是培养高水平的医生,而且要培养世界医学界的领袖人物。
1942年底,吴阶平从协和医学院毕业之时,在世界著名的华裔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教授的引导下,开始对泌尿外科产生兴趣。
1947年,吴阶平被选送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进修,导师是著名泌尿科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哈金斯教授。一年多的进修使吴阶平学到了哈金斯教授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他在临床上不俗的表现也令哈金斯十分赞赏。由于精湛的手术技术,吴阶平在美国得到了一个“三只手”的荣誉称号。
就在吴阶平即将学成回国时,哈金斯教授把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大楼蓝图展现在他的面前:“这是你将来的实验室,这是办公室。我可以把你的家眷都接来。” 美国教授真诚地挽留这位打算回国的学生,然而,让哈金斯没有想到的是,吴阶平拒绝了他的挽留。
回忆起这件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吴阶平的表情显得凝重了很多,他说:“我不愿意留,我不愿意做美籍华人,我愿意回来。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所以我回来了。”
1982年《性医学》畅销
1982年,一本医学专著居然成了畅销书。这本书就是吴阶平主持编译的《性医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有关“性”问题的第一本正式专著。其实,吴阶平很早就开始认识到性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被称为“中国性教育的开拓者”。
吴阶平说,要解除那个传统的观念——性是谈不得的。其实咱们中国人,老早就说“食色性也”,色就是夫妇情色,是人的本能。如何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性教育实际上是自然的需要。青春期性教育最重要,因为这个时候青少年根本不懂,要教他们性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周总理当时很关心这个事情。我们编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两张男女正面裸体图。书出了以后,我到学校里一看,那两张图都给撕掉了。周总理说你还要去帮助他们。青春期教育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把大家发动起来。”
周恩来:健康问题找吴氏兄弟
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在与邓小平的一次长谈中,向邓小平特别提到“健康问题可找吴氏兄弟”。从50年代初到1976年,吴阶平与周恩来有20多年的接触与交流。他是周恩来最信任的医生。70年代,作为周恩来医疗小组的组长,他曾经担负周恩来晚年疾病的治疗工作,为拯救周恩来的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1976年1月7日,一代伟人周恩来留下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吴阶平说,就在那种时候他想的还是别人。听到那句话,我直掉眼泪……
最喜欢认真地做个好医生
吴阶平这一生,在医学科学界担任过的头衔有多少,他自己也未曾统计过。头衔虽然很多,但他最喜欢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正如他从医之初的志愿一样。他最自豪的头衔还是“医生”。
吴阶平不顾老之已至,每天上、下午和晚上三个单元,始终在忙。他始终牢记自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生,上自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群众,无论是哪种身份的患者,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他十分重视来自国内外素不相识的病人的求医信,每信必亲笔做答,而且当日事当日毕,绝不过夜。
很少有人知道吴阶平曾动过大小手术6次,住院治病先后达12次。身上的手术刀疤加起来,足有两尺长。正因为如此,他深刻体会病人的痛苦、家属的心情。他认为,医生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临床工作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基础;而且还要有服务的艺术,医生要善于发挥病人的积极性,取得家属的合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吴阶平先生,那应该是‘医学泰斗、永久楷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刘德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2年吴阶平85岁华诞时,刘德培代表院校,向吴老赠送了一块刻有“与协和同行”的匾额。
刘德培讲起这块匾的来历,原来吴阶平与协和的渊源颇深:1942年,吴阶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时的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来曾先后担任过院校的院校长、名誉院校长。巧的是,协和医学院最早创办于1917年,而吴阶平也出生于1917年,“可以说是协和的同龄人”。
“现在,吴老虽然逝世了,但我相信他治学行医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行,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也将对中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刘德培说。
刘德培回忆,吴阶平一直非常关心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吴老经常对我们说,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是刻板的说教,而应该注重生动的启发式教育,同时还要深刻。”
吴阶平在病中仍然牵挂着医学事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董炳琨回忆说:“每次我去探望住院的吴阶平,只要他意识清楚,谈论的话题大多都是围绕着业务方面的,学会、研究所、医学院,他都很关心,也对医学科学、泌尿外科的前途和发展以及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家长里短的事情他谈得很少。”
医学院03级学生范俊平说:“虽然没有机会面对面和吴老交谈,但当年吴老作为协和优秀学生代表,担任学校毕业典礼学生司仪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校内,提醒着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中国泌尿外科的先驱者,吴老在研究、著作和医学实践领域有很多独创性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而以吴老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医学科学家、医学工作者为学、为医、为人的态度更是我们的楷模。”
07级学生李佳宁说:“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吴老捐赠的整整两大书柜价格不菲的外文原版书籍,涉及与医学有关的多种知识。医学院的学生经常要查阅很多外文资料和教材,吴老捐赠的书籍对我们很有帮助。而且,吴老捐赠的这些书‘含金量’都很高,从中可以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见这些书也是经过吴老精心挑选的。”
刘德培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加紧对吴老医学教育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够感召更多的医学工作者,将吴老的精神延续下去。
吴阶平先生的精神,不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延续流传,而是在整个医学界影响深远。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主任那彦群教授说,吴阶平先生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艺术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尊重,如一座丰碑永载中华医学史册。作为以吴阶平先生命名的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更要继承他的事业,学习他的精神,不愧于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的称号。 日前正式启用的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不仅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国内外学术交流于一体,而且按照吴阶平先生“把科学交给广大公众”的思想,还特别常设了性知识、性健康、性教育展览,围绕性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传播。
吴老,一路走好!您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