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对老年人尤为危险
本报记者 喻京英
2019年06月22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起的“老年健康宣传周”期间,由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指导、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的“全国老龄健康传播与促进行动2019(敬老孝老,防跌倒,家安心)”项目启动,并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等七家机构联合发布《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简称《提示》),呼吁全社会从强化老年人个人意识、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努力,重视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
老年人发生骨折的主因是跌倒
跌倒是对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老年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解读《提示》时表示,每年因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跌倒所致。同时,老年人年龄越大,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老年人跌倒与衰老、疾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衰老导致的步态稳定性下降、视听觉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骨骼退化、平衡功能减退等,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眼部疾患、骨关节疾患、心理和认知功能疾患等,此外,居家环境不适老都可能使跌倒危险性增加。
《提示》指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提高健康意识、了解健康知识、积极进行科学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环境中的跌倒风险,适当使用辅助工具都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方法。运动锻炼能增强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对于老年人非常重要。
同时,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转身、转头动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若老人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尤其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发生跌倒后,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居家适老化改造十分必要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4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此次发布的《提示》中强调,家庭中是老年人跌倒发生最多的地方,因此,适老化的居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在家中发生跌倒的概率。
居家适老化改造通常包括: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安置扶手;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将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在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同时,居家适老化改造可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实施。
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个人、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提高公众及老年人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居家环境和无障碍公共环境,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让更多老年人“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助力健康老龄化。
积极锻炼 预防跌倒(链接)
1、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引起的骨折风险
●科学运动锻炼能保持或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减缓因衰老引起的关节僵硬,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保持骨骼健康等。
●建议老年人尽量保持身体活动,尽可能增加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减少久坐等静态行为。
●老年人每周应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或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如靠墙蹲马步、弹力带练习等。
●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柔韧性的练习,例如太极拳、八段锦、平衡操、舞蹈、单脚站立等。
2、学习防跌倒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预防老年人跌倒
●主动学习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增强防跌倒意识。
●合理用药,并请医生评估所用药物,预防因药物使用造成的困顿、眩晕等引发跌倒。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放慢转身、转头、起身、下床速度,避免登高取物,不走过陡的楼梯、台阶和坡道,避免去人多及地面湿滑的场所等。
●穿合身的衣服,穿合脚、防滑的鞋。
●根据身体条件适时选用拐杖、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助工具。
●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使用髋关节保护器。
3、跌倒后不要太急于起身,以防止出现二次损伤
●老年人跌倒后太急于起身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损伤。
●老年人跌倒后应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先通过自身感觉和轻微活动身体判断损伤程度。
●若跌倒后损伤较为严重,应尽可能保持原有体位,向周边人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助。
●老年人发生跌倒后,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如发现有老年人跌倒,应先确保环境安全,根据跌倒者的受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