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建斌
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或者上网本,通过3G网络上网,或在机场、餐厅连入无线宽带,这些算不算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答案虽然肯定,但这种移动互联网似乎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在有线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几乎所有关于技术和财富的想象力都集中到了移动互联网,并且画出了一番美好蓝图:网络无处不在,互联无限精彩。行色匆匆中随时随地连入互联网,获得与坐在家中一样的收发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实时聊天、在线搜索等网络服务,也可以使用在线游戏、视频和阅读等各种互联网应用,这是对移动互联网最常见的预期。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无法和传统互联网割裂开来,它本身就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依然共享着巨大的网络资源内容。即使有了新的上网通道、新的网络资源,它一定是和互联网无缝连接的。而传统互联网的巨头们,也可以轻而易举进入这个新的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它的移动能力,就是人人可手握一个移动终端,这个终端集纳了不同的入网通道和各种网络应用服务软件,同时也聚集了人们的需求和从中获利的商业模式。
这个终端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电子书、游戏机或移动电视。但无论是哪一种终端,它应该也必然是一种生活化的工具,只有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网络的无处不在。如同电脑转型为家用电器,互联网成为现实社会背后的虚拟社会,移动互联网只有通过一个生活化的手持终端,才能真正发挥其精彩之处。具备隐私和生活功能的手机或许是最适合也是最终的选择。在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李开复眼里,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愿景就是“我+手机+互联网=一个更强大的我”。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正是互联网借助移动方式向人们生活的全方位渗透,是对人们需求的又一次升级,也是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进一步交融。也正因如此,由于手持终端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对于生活的介入如此强烈,它的壮大将更多考虑许多非技术的因素,因为融入生活程度越深意味着更多的细分,年龄、收入、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类型。
传统互联网时代,分析家们就已经指出,由于社会文化类型的不同,欧美地区人群使用网络的功能和亚太地区如此不同。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在欧美非常发达,而在日本、韩国和中国,网络游戏和娱乐功能成为互联网应用的热点也是盈利之处。但这种不同也随着需求的变化改变,在线购物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社交网站、微博、实时聊天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切入点,但最让人好奇的是,将会有什么样的创新应用出现,来“发掘”出人的什么样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