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可探全球99.8%海洋
8月26日,科技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宣布:“863”重大专项——我国首个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3000米级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我国成为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深潜探海】
4次下潜到海面3000米以下
淡灰色的海底清晰可见,不知名的小鱼在游动。舱外温度大概在2℃左右,“蛟龙号”深潜器的驾驶员叶聪在舱内感觉有点冷。在打开悬浮定位功能后,深潜器停住,机械臂开始展开取样。
300分钟后,海底计划作业完成,叶聪向指挥部报告:“下潜深度3757米,已完成各项任务。请求上浮。”随后,“蛟龙号”按指令缓缓向上……
这是“蛟龙号”深潜器作业时的情景。在5月31日至7月18日,趁南海海况较好的时机,“蛟龙号”创造了我国深潜纪录。
19天中,“蛟龙号”在南海3000米深海区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
“蛟龙号”创造的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验证了深潜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潜海利器】
设计能力为下潜7000米
“蛟龙号”在3000米级水深经受住了测试和考验,已经具备了去5000米甚至7000米水深的“资格”。叶聪说,“我们不仅能够到达3759米这个深度,还能干活,包括机械臂、采样器等都要实现功能和作业能力。”
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徐芑南说,此次“蛟龙号”深潜器突破到了3700米以下,已经证明了它的能力,以后可能会结合海底矿产区域调查进行一些应用。而在未来合适的季节里,“蛟龙号”也将对5000米和7000米深度发起冲击。
“蛟龙号”深潜器设计能力为7000米深度,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的最大深度。“蛟龙号”在空气中的重量不到22吨,能承载3人。
徐芑南介绍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代表着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它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
【安全保障】
可抛掉压铁、机械臂紧急上浮
“‘蛟龙号’具有稳定接近海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功能,可以和母船进行高速语音、文字、图像等实时传输。我们自行研制的电池容量很大,可以保证潜水器的能量来保障作业时间。”与其他国家的载人深潜器比较,徐芑南认为“蛟龙号”具有上述特点。
正像进入太空离不开航天器一样,开发利用深海则离不开深海装载装备。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精细的深海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有了载人深潜器,科学家可以直接参与到深海前沿科学研究。
但载人深潜的风险不小。如何保障人员安全呢?
“深潜器有点类似探空气球的原理,我们每次都带了压铁下去,有问题就抛掉。如果遇到电缆缠绕等问题,还可以抛弃机械臂、电池等,把所有能抛掉的设备都扔掉,确保安全上浮。这都是写在安全预案里的。”叶聪说。
此外,作为安全预案,深潜器还能保证在水里比预定作业时间多待3天,并有相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