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错位与复位
作者:记者 杨骏
创新有没有定式?
我们看到,曾被顶礼膜拜的硅谷,久困于创新和活力上的危机。一些企业思维短浅,不愿承担风险,不再专注技术长进与服务创新,却热衷制造概念,使硅谷泡沫丛生。
苹果公司的崛起挽救了硅谷的颜面,乔布斯式的创新,顺应时势,抓住了市场对“小巧”的期盼,还推销出了“新的产品意义”。iPad、iPhone等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苹果业绩的鹤立鸡群,使错位多时的硅谷机制“脚尖着地”,焕发生机,在经济低迷情况下,引导美国IT产业逆势飞扬。
在新能源等其他一些高科技领域,所谓“创新”项目全球开花,却在一些地方充斥着重复竞争的尴尬。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结果很可能是跑马圈地、各自为战、兄弟阋墙。没有明确技术方向,没做好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工作,没有足够市场需求,为了创新而创新,这种将手段异化为目的的创新,何新之有?
如果说,赶时髦、炒概念是企业创新中的错位,那么,越俎代庖的呵护,事无巨细的规划,则是政府容易陷入的误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日本政府没有认识到个人电脑市场潜力,把信息产业重点放在大型电脑的研发上。这种错位的“爱”,导致日本产业界没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反观本不为政府“溺爱”的一些日本企业,却能凭借数码相机等技术,在IT业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创新决策关乎其切身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所以定会研判产业现状、世界趋势、市场状况、竞争情况,从而决定未来关注点。
对政府来说,规划需与市场,与企业有效结合起来,各安其位,才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机制。对企业来说,尊重市场规律,倾听市场声音,才可以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创新,不能是昙花一现的作秀,更不能是一拍脑瓜的冲动。脚踏实地,审时度势,倾听市场,顺势而为,方能避免创新领域的诸多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