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猛阔大见奇姿
作者:怀菊山民
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来源:解放日报
春山听瀑图﹙国画﹚ 贺天健
贺天健,少孤贫,喜书画。十八岁即寄居上海卖画为生。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先后在无锡艺专、南京艺专、上海美专教授山水。 1923年任上海中国画会主任委员,主编 《画学月刊》、《国画学刊》,出版《中国现代名画汇刊》,集当时国画之大成,极受欢迎。解放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贺天健的山水画在纯熟掌握古代绘画各流派要领的基础上,又不拘于古人的窠臼、程式、规度及审美意识。同时,重视师法自然,遍历名山大川,结识志趣相同的同道、师长。入而能出,以变求新。五十年代后创作了大批实景写生之作,寓古法于现实风景之中,画风跌宕、雄奇、旷达、舒展,笔墨淋漓畅爽,气势峥嵘磅礴。设色讲究层次,善用复色,尤以青绿见胜,被时人誉为“南人北相”,谓是南方人画出了北派山水的大模样、大境界。贺氏的创作实践,带动画院同仁陆俨少、应野平、唐云、朱梅?等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屡有妙笔问世,成为当时国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中国山水创作群体。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京津派的李可染、罗铭、刘止庸,金陵派的傅抱石、钱松喦、魏紫熙、宋文治,岭南派的关山月、黎雄才,长安派的石鲁、赵望云,等等。新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第一波高潮便是这样蓄势而发、雄峙古今的。
这幅《春山听瀑图》,以水墨淡彩写江南春景,用笔细密、轻捷、松毛,施墨滋厚、清润、洒脱。山石开合有致,层层推远,泉瀑处精心布置,密中见疏,墨中贯气,意境清旷,耐人寻味。
作为从旧时代过来的职业画家,贺天健创作理念并不保守,他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自觉地走出书斋,投身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潜心捕捉时代精神,坚持“二为”方向,他留下的许多作品,迄今读来犹有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气,堪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