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新起点
作者:王明明
时间:2011年12月 来源:文艺报
近年来,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了20世纪美术大家系列展,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便是写生与创作的关系。这缘于痛感当下美术界对于写生的缺失和误区,希望通过对美术大家艺术历程和成就的梳理,找寻写生对其创作的影响,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规律,从而对当下的美术创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发。李可染的写生展不仅是 “李可染的世界”系列展的第二部分,也是以写生为关注点的系列展中最值得期待的一个。
正如去年在李可染的人物画展中看到的那样,从正统山水画起步的李可染经过国立杭州艺专多元化的西式教育后,抗战期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开始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这一时期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带有文人逸趣的人物和山水画。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使他渐入中国画的堂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与所有中国画家一样面临中国画被取消的严峻挑战,他没有就此投入到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潮流中,而是在艺术本体上积极寻找中国画的“改造”之路。他有限地吸收和谨慎地借鉴西画中的元素,直接到大自然中写生成为他的选择,这不仅是其风格转变的起点,也成为中国山水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新起点。
展览中的作品大多来自李可染上世纪50年代的历次写生。可以看出,每次外出写生他都有明确的目的,每件作品都包含着他阶段性的探索与思考。1954年首次赴江南写生,他携带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印章出发,大胆地放弃了已经成熟并传承千年的山水画技法,面对真实的山水和千变万化的自然,探索新的表现语言,有时甚至借鉴了水彩画的技法,如《家家都在画屏中》《春天的葛岭》等。这批作品在技法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令人耳目一新。在回京的汇报展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赞同声与反对声都引起了他的思考,成为1956年近8个月的写生之旅新的突破点。面对沿途各异的景物,他努力寻找最佳的表现方式:《无锡梅园》中密集的线条的穿插变化;《鲁迅故居百草园图》中简练笔墨所表现的丰富层次;《嘉定大佛》中不同视点的变换对气氛的营造;《略阳城》中传统斧劈皴的绝妙运用与变化……中国画的表现力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画面更加密实丰富,注重细节的同时又进行提炼和概括,对景物进行剪裁、夸张和组织,而且这批作品很明显受黄宾虹的积墨法的启发,有意识地在画面留白,回归到传统山水画的观照布局方式。1957年的访德写生,受伦勃朗油画的启发,他深入研究逆光的效果和追求画面更为丰富的层次。到了1959年的桂林写生,他已经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意匠(即表现方法)去营造感人至深的意境了。
写生不仅要解决造型和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什么观察方法、使用什么笔墨语言。李可染的写生并不停留于纯客观的再现,在写生过程中,他强化了中国画的特点和对象的主要特征,在写生中已开始了取舍、提炼,并解决造型和整体处理的问题。除了一些完整的水墨写生作品,李可染还画了很多速写,北京画院就保存了11本700余幅,除了沿途的风景速写之外,还通过速写做了大量专题研究,来掌握事物的造型结构规律。比如研究山石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各种船只、房屋、树木的形态,人物、牛马的各种动态……有些速写,画得极深入严谨,甚至看起来有点“笨”,但正是这些丰厚的积累,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山水画强调的“外师造化”和李可染的写生都是眼、心、手的统一,不是画眼中所见的东西,重要的是画自己最感兴趣的、真正感动过自己的东西,惟有这样,才能抓住和再现对象最精彩、最动人的东西——“魂”,即精神。现在有的画家打着写生的旗号下去,却往往过度依赖相机等现代化手段,有些画家坚持对景写生,也只用了眼、手,却没有消化,缺少用心地感悟。应该通过写生发现自己感兴趣,对自己的创作有启发的东西,进行有目的地写生。
以前研究李可染的写生,缺乏对其最终的艺术追求的联系。在外出写生前,李可染已经对传统中国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养成了传统中国画家所传承的外师造化的“心记”的观察方法。他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采一炼十”,在写生后,从大量的写生稿中,提炼升华成创作,最终摆脱了自然对自己的束缚。在晚年的山水画创作中,他将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综合修养及中国艺术的人文精神融铸到画作之中,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从具象的有限性进入到艺术表现的无限性。他从整体上把握了对中国画精神和境界的追求。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的科技用动漫的方式再现《清明上河图》,让画中的人物全都动起来,然而,这只是给人以创意上的新奇,却难以获得绘画本身的动人力量,因为缺乏中国画独有的意境。同样,如果在京剧中加入西方话剧那种逼真的舞台布景,反而会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因此,传承中国画的精神才是问题的关键。李可染拥有真正的大智慧,他在写生中虽借鉴了西方的观察方法,却始终没有丢掉中国画的特色。他通过写生打进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来观照自然,通过写生解决造型、笔墨等问题,在创作时又能从具体景物的局限中跳出来,抛掉写生的影子,借山水画来观照人生、观照历史,从精神的层面去追求中国画新的意趣和境界,创造出崭新的山水画风,使古老的中国山水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还应从笔墨之外,站在形而上的高度,去体会他的哲学观,这样才能对李可染的艺术有一个整体把握,才能理解他一生对艺术的修炼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