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力
作者:曾业松
时间:2012年03月21日 来源:学习时报
201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特别强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稳定。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第一,告诫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
第二,要求全党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确保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在金融支持力度上,要求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重点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第三,明确提出贯彻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三强三保”:首先是强科技保发展,其次是强生产保供给,第三是强民生保稳定。
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第一推动力
世界农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尤其是农业高新技术的竞争。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已经达到 52%,但是距离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80%、甚至高达9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
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是农业与科技“两张皮”问题一直存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网破、线断、站跨、人散”,一些地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像浮在水上的皮球,从上面看到了水里,从下面看并没有进入水里,人称“皮球现象”。所有这些都表明,农业科技明显地存在着“短板效应”,依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资源约束越来越紧,各种风险越来越大,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进而强调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重点要做到两个“创新”。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农业科研多数是“跟踪式”、“模仿式”和“转化式”研究,真正原创性的东西很少。
中央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方向,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科技创新的重点,是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种业、气象等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与此同时,中央还提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等措施;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具体措施,力图建立一支精尖人才为核心、能够攻坚的高质量科技创新队伍。
二是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世界各国大都把农业科技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努力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化科技组织。中央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还提出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