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作者:陈树林
时间:2012年03月24日 来源:光明日报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和基本道德共识,是维护一个社会和国家有机团结与和谐稳定的“粘合剂”和“连心锁”。有了核心价值观,社会就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并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核心价值观,社会就会是一盘散沙甚至面临解体的风险。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一种道德力量,尽管没有法律的刚性威力,但它却是一种透过人的心灵而决定行为从而影响广泛深远的现实力量。构建核心价值观既不能不顾国情和社会现实基础而照抄照搬,也不能把古代的传统核心价值观简单地复活。
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和宗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是分析和解决价值观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中国社会在经历了30多年的逐步深入的改革开放之后,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社会体制以及阶层和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这种深刻社会变革相适应,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精英与大众、官方与民间、本土与外来等多种价值观并存的局面。
然而,价值观既受经济基础决定,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人为的调整空间。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现实的生存土壤,但同样需要自觉的培植、建构和塑造。价值观多样不排除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和主导。中国社会现存的价值观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也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诉求——“科学”与“民主”;既有建国后确立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也有资产阶级推崇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原则等等。各种价值观带着神圣的面具在中国社会上通过各种方式出场、竞争、角逐的同时,一方面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价值诉求,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信仰危机和思想困惑。人们无法适应这种快速的、应接不暇的、不可抗拒的各种道德观念的冲击,开始为自己的道德合法性、正当性问题而焦虑,核心价值观建构成为全社会基本共识。
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化的性质做出判断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客观理性地审视不难发现,目前的价值多样并存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是一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我们今天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宗旨不仅仅是挽救传统道德滑坡的颓势或者是应对道德观念转变对原有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冲击。而是要着眼于未来,即着眼于“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中国社会未来。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中国社会各阶层和绝大多数大众的道德情操和基本共识;核心价值观构建不是对现有价值的修补或抑扬,而是一种新的整合、提炼和再造。
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
翻开世界文明史不难发现,不同的文明体、国家、社会都有自己的主导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由于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大致相同的现代化经历,因此把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的价值观如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视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并把这种核心价值当作普世价值在全世界推广普及。这些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过程和机制都可以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近代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超稳定农业封建社会,先哲们确立的“三纲五常”始终作为核心价值观存在。近代以来提出的“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等价值诉求,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科学”和“民主”,建国后奉行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价值原则等对今天构建核心价值观都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后处于特殊历史阶段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多样并存。在生产力尚不十分发达,人的道德水平尚有待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尚有待改善的条件下,在多种价值观并存并相互竞争的条件下,有必要进一步凝练有助于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和国家的灵魂,社会发展进步的指针,凝聚人心的精神源泉,必须根据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来构建核心价值观。
首先,核心价值观应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核心价值观一定是一种立足于时代现实基础,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和要求的价值理念,否则就会因落后于时代而令人无所适从。同时,核心价值观又不仅仅局限于所处的时代要求,还要对未来社会给予预测和洞察,进而超越时代。正是因其具有超时代性特征才对社会具有引领作用。
其次,核心价值观应具有根基性和广泛性。价值原则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任何一种价值原则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基础。价值原则之所以体现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原因就在于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现实的、生动的、活跃的。这种基础就是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共识和诉求。只有充分反应这种价值共识和诉求的价值,才可以成为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绝大多数人的主流价值,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价值。核心价值观绝不会因其高雅和神圣而没有广泛的信众,相反,之所以被称为核心价值观恰恰还因为其深深扎根于最大范围的信众心中。
最后,核心价值观应具有包容性和普适性。核心价值观并不以排斥或阻碍其他价值理念的存在为前提,而是多样价值中的主导价值,是多样价值观的最大交集和相近的部分,体现出主流价值观。这种主导价值观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普适性,荟萃了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精华,能够得到群众的最大认同。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