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维护我国军事文化安全
作者:龚 耘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来源:《红旗文稿》
军事文化安全历来是主权国家的重大问题,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当今时代,军事文化安全更是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既是科学判断,也是风险预警,对于维护我国军事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军事文化安全是指在一国的军事领域中,军队在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体系以及建立其上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军事思想、军事符号、军事制度等免受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破坏。军事文化安全连结着全军官兵的文化认同、执政党的政治利益、人民的寄托、战争的胜败,它的基本要求在于保持军事文化的完整性、风格的独特性和锻造功能的强劲性,根本目的在于使军事文化的完整体系在持续发展中不断得到维护。
当前,我国军事文化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的全球交流日益广泛,世界军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不断加深,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良莠并存,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西方强势文化以近乎强制的方式对外进行渗透和输出,企图以西方价值观支配国际政治秩序,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弱势文化很容易在文化交流交融的虚假繁荣中被同化、被损害。我国军事文化作为西方文化入侵的重点,在抵御西方强势文化渗透上面临被西化分化的严峻挑战。境外敌对势力越来越把文化作为对我军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的重要领域和渠道,他们借助各种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竭力推销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企图挑拨和离间党与军队的关系,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
从军队自身看,随着中外文化相互交织更加广泛,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在中国有了市场,并以各种途径向军队侵蚀渗透,使我国军事文化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多元化、信仰危机论、悲观失望论、消极颓废论等对官兵的影响不可避免,少数官兵的理想信念、战斗精神、核心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出现松动化、抽象化、虚假化、表面化、分离化倾向,在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上面临“遗失化”危险。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意识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思想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这种考验面前,如何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何始终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如何始终保持军队的纯洁和集中统一,如何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如何堵塞信息污染渠道等等,都是加强军事文化安全建设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总体上说,目前我国军事文化安全战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战略上没有把做好军事文化安全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也没有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没有形成配套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没有建立完整的防范机制和明确的法规。同时,军事文化安全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军事文化安全防范工作的弱化和不力。
二
军事文化安全是当代中国军事发展提出的战略命题,是一种新的军事战略形态。维护我国军事文化安全,是强基固本,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战略图谋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开阔的眼界、发展的办法,建设性地思考和解决我国的军事文化安全问题,不断增强军事文化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从而牢牢掌握军事文化领域斗争的主动权。
一是要强化军事文化安全观念。当前,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强化军事文化安全观念,就要增强军事文化安全的危机意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围剿”。西方国家将把对我国的西化分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推行下去,这是对我国军事文化安全最主要的战略性威胁。
思之所以危则安,军事文化安全正是从文化危机转化而来。意识到安中有危,是提升军事文化软实力的起点。要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层面上,构建军事文化宏观调控机制,总体筹划和统管军队文化建设,确保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全面发展;要建立军事文化安全防范的识别和预警系统,及时鉴别、拒绝和抵制威胁甚至严重危害我军文化利益的文化产品,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军的文化安全目标;要积极创建全军官兵认同的军事文化规范体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维护军事文化安全的教育活动,提高官兵维护军事文化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军队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军事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遵循军事文化发展规律指导和开展文化工作,探索维护军事文化安全的内容、形式、方法和制度机制,努力提高领导维护军事文化安全的能力。
二是要提高军事文化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构筑和规划新世纪新时期军事文化发展战略和军事文化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之一。创新是军事文化发展的灵魂,没有军事文化上的不断创新,就难有军事文化安全维护能力的持续提高。
创新和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军事文化发展观,努力摆脱过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摈弃那些不适合的内容、形式、体制和做法,始终保持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要依托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以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军队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推动军事组织体制创新,为军队的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的组织基础。推动军事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军队的科学发展提供牢固的技术支撑。推动军事管理创新,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部队战斗力。
要着力培育和建设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军营文化、军校文化、军事社区文化,丰富和扩充先进军事文化的内涵;要尊重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注重研究和解决军事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理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要遵循文化所特有的开放性、交流性、渗透性和兼容性的特点,跟踪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大胆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建设成果,真正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先进军事文化。
三是要增强军事文化传播能力。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我国对外军事文化交流与扩大我军国际影响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文化走出去步伐需要加快。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渗透的严峻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军事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我军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军事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军事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军事文明对话,促进军事文化相互借鉴,在开放交流中增信释疑,在主动作为中引导舆论,增强中国军事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加大宣传攻势,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部队思想文化战线,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宣传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成果,宣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要积极宣传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我军军事素质过硬、组织纪律严明、精神面貌昂扬、营区环境优美的时代风采,宣示我军保卫祖国安全与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和决心,塑造和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要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准确掌握部队思想动态,从部队官兵关切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要善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注意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要注重吸纳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在信息获取、知识传播、思想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军事文化传播的生命力。
四是要提高军事文化抵御能力。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一些格调不高的流行文化和使人意志消沉的腐朽文化也会流入军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部队官兵的斗志,危害到军事文化的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打造有“军营特色、军营风格、军营气派”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激发官兵对军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军事文化对危害自身安全的落后腐朽文化渗透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要强化军魂意识,打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制度的思想根基,增强广大官兵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制度的价值认同,以牢铸军魂意识而筑牢维护军事文化安全的思想屏障;要牢牢把握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政治方向,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要求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贯穿体现到军事文化建设方方面面,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影响;要围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官兵,针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积极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官兵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坚持用昂扬的精神激励官兵,唱响军事文化的主旋律,形成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广大官兵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思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加强网络涉军舆情管控,建立网络涉军舆情监测和引导系统,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涉军敏感问题,切实维护军队文化信息安全。
(作者: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