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的强国动力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罗杨
什么是中国自己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又由什么象征物呈现并彰显着国家的风貌?季羡林先生说得好:民间文化就是国家文化。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智慧从哪里来?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大概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是文化的凝聚力。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从民间文化的功能来说,是指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一种文化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时,它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提升在全球性文化博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推动最有民间性的文化进入国际通行的文化表达系统,从而影响人类的文明史。
现实社会的人文环境因素和日常生活的文化影响力,往往超过呆板的课本教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国民的文化心理是从世代相沿的社会风俗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所形成的。它表现在国民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方面的共同意识。一个民族成为共同体,形成共识,是国家在各种波折中获得稳定的天然机制。所以,王安石说:“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看,民俗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往往被忽视。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没有进入我国的学校课本教育,虽然民间文化有着天然的顽强的薪火相传的生命力,但是学校教育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人生必修课。由于民间文化教育没有列入中小学课本,加之世风的迁移,致使在农耕文明社会转型后成长起来的很多人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风俗文化的应有了解,导致了他们民俗观念的淡漠和匮乏。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将民俗纳入学校教育,不仅可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风俗、礼节、习俗,更主要的是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主要精华,即传统美德。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什么时候中国的民间文化强大了,文化强国的梦就不远了。让我们敬畏民间文化,做强大的文化国民,化民间文化的魅力为文化强国的实力,让中国不仅在GDP上不断提高,也在文化上更强大,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