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

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

作者:罗志田

发布时间:20110803  《中国近代史》 

 

  梁启超在1899年曾说: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然而梁氏也曾明言:吾国人称禹域为天下,纯是世界思想。其实过去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中国大致即钱穆所说的心胸之知耳目之知但梁氏前一种中国即世界的表述影响甚大,研究梁启超的李文森(Joseph R.Levenson)即曾提出,近代中国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天下缩变(contracting)国家的进程。这个说法又影响了很多人。如唐小兵先生就说他关于梁启超历史思想的专书就是在讨论这一缩变的影响。

  天下之意义在近代的二分,反映出时人对于地理空间和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如果侧重昔人思考的重心,说近代中国有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中国的进程或大致不错;倘若侧重思考的对象,恐怕更多是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世界的进程。两者互为表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相辅相成,长期处于互动之中。

  这一语义的二分也给当时的读书人带来无穷的困惑。以前天下是一个语境明则语义明的开放概念,即其在特定场合的指谓基本随上下文而定;如今却被分为中国世界这两个指谓确定、边界分明的概念。虽然语义脱离语境或许更显清晰,但很多人对此尚不习惯,一些人无意之中可能因为语源的关系将两个语义相差甚远的词当成同义词混用。关键是很少有人在学理上将此语义转换的进程厘清,反倒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简明表述时常腾诸人口,迄今余波不息。

  这类观念的缠结,以及由此而起的一些歧义和误会,多少源于晚清极具影响的梁启超。当时报纸、刊物等兴起不久,梁氏可以说最成功地运用和发挥了这些新传播媒介的力量,在形成近代新思想论域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如孙宝碹1902年所说,梁启超于我国文字之中,辟无穷新世界;其闳言伟论,腾播于黄海内外、亚东三国之间。当时凡居亚洲者,人人心目中莫不有一梁启超此语或稍夸张,若将范围限于中国读书人,却大体概括出梁氏当年影响的广泛。黄遵宪稍后对梁启超说:此半年中,中国四五十家之报,无一非助公之舌战,拾公之牙慧者;乃至新译之名词,杜撰之语言,大吏之奏折,试官之题目,亦剿袭而用之。精神吾不知,形式既大变矣;实事吾不知,议论既大变矣。

  其实梁启超不仅改变了当时人的思维和表述方式,直到今天,中外很多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仍随时可见梁氏观念的痕迹,也可以回归到他本人及其他时人那些含混且有时自相冲突的表述中去认识。从天下世界的重大范畴转变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对此所论较少,还可以作稍进一步的探索。

  天下、中国与世界

  梁启超早年似对天下分得很清楚,他在1896年的《<说群>序》中就反复说到国与天下的关系,明言天下之有列国也,己群与他群所由分也。中国当时仍以独术治群,泰西近百年则是以群术治群;一旦以独术与群术相遇,其亡可翘足而待。但那时他并不主张仿效泰西之群治,盖有国群,有天下群。泰西之治,其以施之国群则至矣,其以施之天下群则犹未也。后者即往昔所谓大同之治,中国似乎应超越国群而直接向天下群的目标努力。

  不过梁氏很快有所转变。他在1899年说: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无有文物,无有政体,不成其为国,吾民亦不以平等国视之。故吾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此后数千年,中国人同处于一小天下之中,未尝与平等之国相遇。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此或即后来中国即天下说之滥觞。他稍后在《新民说》中又转变观念,以为二千年来与中国交通者,虽无文明大国,而四面野蛮,亦何尝非国耶”?故不能说中国过去尽不知有对待之国但这并未改变其基本立论。

  梁氏进而分析说,战国以前,地理之势未合,群雄角立,而国家主义亦最盛。但争城争地对民生造成的严重伤害使有道之士皆思矫正,孔子作《春秋》,便务破国界,归于一王,以文致太平。其余先秦诸子,虽其哲理各自不同,至言及政术,则莫不以统一诸国为第一要义,遂使国家主义终绝。而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其周边无数蛮族之幅员、户口和文物无一足及中国,与葱岭以外之波斯、印度、希腊、罗马诸文明国又彼此不相接不相知。盖国家之名,立之以应他群者也。若世界而仅有一国,则国家之名不能成立。上述历史地理环境使中国人视其国如天下,国家思想不发达,乃至于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

  后来杨度更发展梁启超已部分放弃的观念,在他看来,中国自虞、夏之间立国后,所遇东方各民族,其文化之美、历史之长,皆无一而可与中国相抗,实无一而有建立国家之资格。故中国之国家,为东方唯一之国家;中国之名称,不能求一国名与之对待。结果,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无国际之名词。而中国之人民,亦惟有世界观念,而无国家观念。此无他,以为中国以外,无所谓世界;中国以外,亦无所谓国家。故近代西潮冲击以前,可说中国即世界,世界即中国经杨度发展的梁启超观念影响了很多人,他们未必在意其具体的界说和解释,但却记住了这个概括性的说法。

  中国即世界的观念连带引申出梁启超另一个影响广泛的说法,即晚清时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梁氏在民元时曾说:我国虽日五千年古国乎,然畴昔憔悴于专制政体之下,国家重要机关,一切未备。而所以运用此机关者,又无道以得人。他以各先进国的情形与中国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今世各国所以得称为国家者,举其特征以求诸我,其可见者,殆什无二三。故以严格的国家学衡之,虽谓我国自始未成国焉可耳

  梁启超又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夏、汉唐等名吾史,则戾尊重国民之宗旨;以震旦、支那等名吾史,则失名从主人之公理;曰中国、曰中华,又未免自尊自大,贻讥旁观。他虽然据民族各自尊其国的世界之通义,主张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并未改变中国尚无国名之事实。

  然而,以梁启超那时爱用的不知论,口头所习惯者.当然也属于的范畴。远的不论,龚自珍固已说大清国,尧以来所谓中国也民初以自杀殉清的梁济在遗书中也说,他之死既可以谓之殉清,亦可以谓之殉中国,盖清国者,数百年一改之国也;民国者,我三古遗传万年不改之国也。梁济此语表述得不特别清晰,然意思还是可以理解,亦即长期的历史进程确立了一个超越于政治体制和统治实体变更之上的中国,而历朝以至那时刚出现的民国都不过是这一中国在特定时段的阶段性表现实体。

  这就牵涉到梁启超那句长期被复述的名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他说,中国旧史家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故其作史,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盖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因此,中国国家思想至今不能兴起者,数千年之史家是不能辞其咎的。[21]在梁氏看来,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事务所之总办也。他承认国家不可以无朝廷,故有国家思想者,亦常爱朝廷;但这是推爱国之心以爱及朝廷,不是视朝廷为国家,而应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22]

  不论是从国名还是朝廷与国家的关系言,梁济看到的现象与梁启超所见略同,而陈述立场则相反;梁济似乎以为,国名的有无和异同,以及君主或共和等政治体制的异同,皆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其所表现的国家之存在,其说更近于龚自珍。而梁启超则试图说中国那时还不是一个国家,至少不是一个完全的国家。[23]

  梁启超认为,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24]他眼中所看到的,是以国为人民公产的西方各先进国。然而向往世界主义的蔡元培当时就不同意,在他看来,如今最文明国的人,还是把他力量一半费在国上,一半费在家上,实在还没有完全的国,哪里能讲到世界主义。蔡氏以为,人类应该联合起来战胜自然,像这样的单位存在并相互竞争都不过是在靡费人力。[25]

  这样一种把完全国家世界联系在一起或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梁启超后来也说,要能建设一完全之国家,以立于平和之世界,夫然后可以为世界之主人[26]他也同意是个人和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级,但却认为是当时最应重视的单位。他早年曾说,中国人缺乏国家思想的表现,一是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二是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国家[27]后来更申论说,中国数千年教义习惯,由国家等而下之,则地方思想、宗族思想、个人思想甚发达焉;由国家等而上之,则世界思想甚发达焉。唯独对处于中间之一阶级日国家者,则于其性质若未甚领解,于其设施若不得途径,以故发育濡滞,而至今未能成形[28]

  正因地方、宗族和个人思想太发达,内部又分解为无数小单位,这也是中国被认为还不是完全国家的一个因素。梁启超早在1896年论中国以独术治群时,就说中国从上到下都是各私其私,以至于为民四万万,则为国亦四万万,夫是之谓无国[29]几年后他进一步申论说,秦统一后国界既破,而乡族界、身家界反日益甚。是去十数之大国,而复生出百数千数无量数之小国,驯至四万万人为四万万国焉。此实吾中国二千年来之性状也[30]

  梁氏这一关于中国人家族和地方意识太强的说法同样影响广远,不少人以为中国人要到甲午后才开始思考国家的问题,或从关心个人、家族和地方转变到关心整体的国家。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ere)在讨论清季中国资产阶级时也说,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意味着中国人的效忠对象不再限于某个团体和地区,从此也包括国家[31]而蒋廷黻甚至说,直到1933年,中国仍旧是个朝代国家,不是个民族国家。他的依据即是人民的公忠是对个人或家庭或地方的,不是对国家的[32]

  效忠的前提是知有国家,而全国性的思虑与见闻和知识有着直接的关联。张之洞很早即注意到新型媒体在开通见识方面的作用,其《劝学篇》曾专辟一节以论阅报乙未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虽论说纯驳不一,要以扩见闻、长志气;涤怀安之鸩毒,破扪籥之瞽论。于是一孔之士、山泽之农,始知有神州。”[33]可知当年见闻的扩充的确有助于对神州的认知。

  如果报刊舆论有这样的作用,物质层面的电报和铁路、轮船等或有着更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些新事物扩大了区域性事务的影响,使其得到跨区域的关注,让人们在感性层面更直观也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着自己的国家,故也可以说缩小了全国的范围。但报纸等的提高更多是针对所谓一孔之士,而传统中国读书人向以天下士自居,他们除任地方官而在官言官时外,较少考虑地方事务;即使居乡为绅者,也要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能局于一隅。且天下本是王土,在针对地方的意义上与国家未必对立。身为天下士而不知有国家,颇近于痴人说梦。[34]故以天下为己任者,自不待报纸提倡仍日以神州为关注对象也。

  胡适后来曾说,今日一般人民的不能爱国家,一半是因为人民的教育不够,不容易想像一个国家[35]的确,知识和了解是想象的基础。而报刊、电报和铁路等让人更多了解国家的新手段其实也都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识字的士人相对更能享受这些新事物提供的知识。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也曾论及现代出版事业使信息沟通普及,打破了区域性的隔阂,有助于居民想象并认同于一个民族共同体。[36]如赫德(Robert Hart)1883年说,在中国引进电报、轮船等犹如在腐朽外表上打补丁,会逐渐由表及里,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然后像酵母一样由内向外发酵,改变民众的秉性,进而导致整个中国的转变。[37]

  不过,在四民社会的时代,士人通常是乡民追随的楷模,若士人为天下士,则山泽之农也并非不能超越乡土而想象整个神州。当然,天下士更多是理想型的,以数量言,或者还是一孔之士为多,故追随这些人的乡民大致也以局限于乡土的一孔之见为主。在新知识逐渐普及之前,梁启超说中国人在国家之下的地方、宗族和个人思想及国家之上的世界思想皆甚发达,亦非无根之说。

  其他一些读书人也曾从超国家的眼光来解释中国不像一个国家。民初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上海演说时,曾说中国实为一文化体,而非国家。这个说法得到陈嘉异、梁漱溟等的赞赏。梁漱溟也认可雷海宗关于二千年来的中国,只能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一个具有松散政治形态的大文化区的观点。他以为,从前中国人是以天下观念代替国家观念的,他念念只祝望天下太平,从来不曾想什么国家富强,这与欧洲人全然两副头脑。二千年来的事实是,中国非一般国家类型中之一国家,而是超国家类型的。他后来常常申述中国是社会而非国家的观念。[38]

  相当长时间以来,不少人爱说民国以前的中国是一个文明,而不是一个国家,尤其不是近代意义的所谓民族国家。不过,这更多是那些了解何为民族国家含义者做出的学理性诠释。在近代大清面临侵略威胁时,从当事人的叙述中可知,他们受到威胁的却正是国家。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体会到中西竞争的文化含义,感觉到某种亡天下的危险,但他们同样明确意识到是其所属的政治实体受到了威胁,恐怕没有多少人在意识层面或下意识层面感觉到仅仅是其所从属的文明在受到侵犯。

  无论如何,中国的超国家的意味提示着天下本具有与世界相通的一面。梁启超在1902年曾列举五项先秦学派之所长,其第三项即是世界主义之光大,盖从老子、孔子、墨子到邹衍等先秦各家,都在研究平天下这一大问题。[39]他后来更明言:我国人向来不认国家为人类最高团体,而谓必须有更高级之团体焉,为一切国家所宗主,即所谓天下。故中国思想中所谓政治,非以一国之安宁幸福为究竟目的,而实以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究竟目的。此种广博的世界主义,实我数千年来政治论之中坚[40]

  观念转变后的梁启超重新审视先秦思想时,再次强调中国人则自有文化以来,始终未尝认国家为人类最高团体,其政治论常以全人类为其对象;故其目的在平天下,而国家不过与家族同为组成天下之一阶段。所以,中国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为对象,成为一种百家所同时代的运动。不仅儒家王霸之辨,皆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之辨;其余道家、墨家,也都有明显的超国家主义色彩。他引《公羊传》解释《春秋》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说,其纪年以鲁国,因时俗之国家观念也;而正月上冠以一字,即表示超国家的意味[41]

  上述的世界,明显都是与天下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故两者的相通在梁启超心目中是长期延续的。不过他以前认为轻视国家是一种必须立刻改正的缺点,故再三呼吁要重视国家;而后来则日渐从正面肯定超国家的传统,因而也越来越强调天下世界意味。

  当然,梁启超在1902年已指出,尽管中国古人所谓天下者非真天下,而其理想固以全世界为鹄也[42]这里的真天下一语提示出他那时已据后出的地理认知来衡量昔人心目中的天下,就像前引其在《爱国论》中说中国人数千年间居于一个小天下一样,都意味着此天下只是一个认知的而非客观的真实天下;但就理想而言,认知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梁氏在二十年后仍强调:中国古人所谓天下者,是否即天下且勿论,要之其着眼恒在当时意识所及之全人类。并申论说:“‘天下云者,即人类全体之谓。当时所谓全体者未必即为全体,固无待言;但其彀的常向于其所及知之人类全体以行,而不以一部分自画,此即世界主义之真精神也。”[43]

  用前引钱穆的话说,昔人认知中的天下未必等同于今人耳目所知的世界,然其心胸之知的确是全部的世界。对晚清人而言,更明显的现实是,在这取代了天下的世界里,中国的位置其实相当不妙。面临这一现实,众多中国士人不能不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如梁启超后来所说:我国在世界现居何等位置?将来所以顺应之以谋决胜于外竞者,其道何由?此我国民所当常目在之而无敢荒豫者也。”[44]而决定将来中外竞争之道的前提,就是厘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更新时间:2012-08-06 11:24:19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21/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