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物波的奥秘:生物波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作者: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波研究室教授
生物波的研究始于偶然的发现。30年前,一次实验中,我发现有一种细菌呈现出波动生长现象。也就是说,这种细菌的菌落和生长都有别于传统的细菌的单一菌落特征。那么在人体内,是否也存在着这样一种规律的波动,如果能够了解这种波动规律,是否可以对人体健康带来益处?从这一发现开始,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研究工作。
发现生物波调控因子
经过无数次实验,我们确定,在动物和人体内存在着这种律动,这种律动左右着生物的健康,并且,这种律动会随着内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于是,我们把发生在生物有机体各层次上的节律活动称为生物波,由此,我们提出了生物波理论。
生物波是群体细胞以高度的自适应能力,通过自组织方式,在波峰与波谷的随机交替中,展现生命活性的混沌过程。实验表明,生物波在生物体内正常律动时,生物体会自动产生一种促波氨基糖,而促波氨基糖具有调节机体内生物波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波调控因子,也是制服疾病的一把钥匙。生物波调控因子对非瘤小白鼠的调控实验表明,其平均寿命明显增加。小白鼠的生物年龄一般在1年6个月,对通过生物波理论和检测技术遴选出的非瘤小白鼠伺服生物波调控因子后,30多只小白鼠活到了2年半以上,其中一只非瘤小白鼠生存到了4年以上,相当于人的180岁寿命。在医学和生物学里,这种长寿现象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科学现象。
人体生物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在大脑组织与全身生物波产生顺序实验中,显示大脑对全身生物波变化的支配地位。在生物波实验模型中,也证明生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生一定量促波氨基糖,在波动过程中呈节律性释放,显示出是机体生理功能活动自组织机制中重要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经系统的实验室分析证明,生物波调控因子为体内非显性物质,有多种生物学功效。初期试验证明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生物波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生物波实验研究发现,一个细胞群体中包含着多个功能相同的子群体,正是这些不同的子群体,在不断变化着的内环境约束下,完成细胞群的重组,选择性地形成群与群之间的交替。因此,生物波不仅是结构性有序,而且是功能性有序,这一研究有助于实现生物波的功能调控。
生物波十分灵敏。会随着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温度、湿度、氧气含量、酶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当这些因子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时,体内的生物波会像心电图一样,呈现一种有规律的律动,上下起伏,不停跃动,与内外环境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应答状态;同时,产生生物波调控因子进行自身修复和完善,促进机体良性运转。但在非正常值情况下,比如在高温40摄氏度时,生物波就出现了异常,反应也不活跃,上下律动亦不明显,有时几乎接近一条直线,从而引起生物体内出现异常,并伴随出现相应病症。而在生物波出现异常时,生物体自身产生生物波调控因子这种修复因子的功能随生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强弱变化而变化,甚至停滞。
实现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和谐
了解了生物波的存在,找到了调控生物波修复因子,明确了生物波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就有可能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生物体自身,以及生物体的内外环境的良性、和谐的应答。
由于血液细胞参与了全身循环,血细胞状态能反映机体内环境的整体状况。循着这条思路,我们创立了13项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不仅验证了机体内生物波的存在,同时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有了生物波检测技术,检测体内生物波是否正常,评估身体处于什么状况会变得像验血一样简单方便。
生物波理论也为个性化治疗开辟了途径。医学上讲究按时段服药,而生物波时间检测,可以根据病人自身体内生物波的律动,确定个体的最佳给药时机,从而实现在某个时间段服药疗效会更好,副作用会更小,通过10年的实验观察,生物波选时给药的积极效果已得出了确切结论。生物波调控因子获批国家化学类1.1类新药已经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
通过对不同病人生物波的检测,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既体现了科学性,又实现了人性化,展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围绕生物波调控因子应用开发,我们已有了几十项发明专利。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生物波的波峰波谷的变化规律将被掌握,这将为智能药物和诱导药物的产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要实现这一切,还需要艰苦的探索过程,这也是个系统的科学工程,但我相信,到那时,生物波将不只是个新鲜的词汇,而是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崭新学科。
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