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中国当代军事学的历史使命

中国当代军事学的历史使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喜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军事学必须不断创新发展,确保更好地服务于军队建设与转型,服务于打赢未来战争,服务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军事学是反映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用以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知识体系,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当代军事学以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为指导,从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努力揭示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是长期革命战争、新中国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创新性与民族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军事学必须不断创新发展,确保更好地服务于军队建设与转型,服务于打赢未来战争,服务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当代军事学在历史传承中创新发展

  中国当代军事学以新中国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实践为基础,吸取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实践中创立的军事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中国当代军事学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中国古代,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学经典,开创了军事学研究的先河,《吴子》、《司马法》、《六韬》、《李卫公问对》等兵学著作的传承,对中国当代军事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当代军事学吸取了《战争论》等西方军事学说的合理成分,借鉴了西方现代军事理论的最新成果,拓展了学术视野,丰富了理论内涵。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以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为中国当代军事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当代军事学植根于新中国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事学开启了创新发展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系统总结了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实践经验,加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抵御外来侵略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原则。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对举国迎敌的全面战争和大规模战争准备进行了重点研究,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通过总结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经验,深化了边境防御作战理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注重研究局部战争和经略海洋,探索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特点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两极格局解体、海湾战争爆发、“台独”势力恶性膨胀的大背景下,重点研究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队质量建设和科技强军、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等重大现实问题。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重点研究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时代课题,为全面履行新使命发挥了理论引领作用。

  中国当代军事学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中国当代军事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期,叶剑英元帅提出,军事科学可以分为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技术三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军事学纳入了国家学科建设体系,学科门类不断拓展。21世纪初,经中央军委批准颁发的中国军事科学体系,提出了军事思想、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领导学、国防建设学、军队军事建设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军事法学、军事技术学、国际军事学等14个一级学科和74个二级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事学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学科知识日益丰富,学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打造了一批基础理论厚实、军内外影响深远的重点学科,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为核心的理论创新,以及一大批军事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当代军事学日臻成熟和完善,已形成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军事学肩负着重大使命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军事学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特点,深入探讨军事斗争特别是未来战争的新规律,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

  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注入时代活力。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的客观需求。当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新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发达国家的军队装备大量高新技术武器,现代作战体系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我军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军事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样式不断翻新,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人民军队高强度地履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事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军事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科学指导,为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提供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对国际战略格局、我国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未来战争样式作出深刻剖析,提出对策建议;全面总结以往的战争经验,深刻探析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新的作战理论;深入研究高新技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影响,学习借鉴外军建设的经验,细化深化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实现途径,大力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软实力。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创新理论。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锐利武器。当代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传统安全面临新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互动,军事安全与其他领域的安全交织,安全与发展密切关联,具有渗透性、多重性和紧迫性的特征。积极应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的新挑战,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也是军事学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在新形势下,军事学研究要适应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情况,拓展学术视野,强化战略思维,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新思路;紧密结合涉及安全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新探索,提出新理论;在应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方面,提出新对策;注重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瞻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研究,努力探寻解决新形势下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新举措。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贡献民族智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民族矛盾、地区争斗、资源纠纷此起彼伏,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地区稳定问题更加突出。中国站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军事学研究要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理论贡献。对于军事力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救援行动,加强中外军队的交流与合作,举行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参加索马里海域护航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大军事行动,作出深刻的理论解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深刻分析军事力量非战争运用的国际环境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维护世界和平与加强地区稳定的新路径。

  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推进中国军事学的新发展

  中国军事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与战争形态、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必须大力强化前瞻性创新性研究。

  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呈加快发展趋势。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军队结构的变迁,信息技术与军事对接的加快,新型信息化武器的运用,体现出军事力量发展的新趋势;空海一体战、网空一体战、非正规作战、混合作战、太空战理论的发展,表明未来战争正在向新的领域拓展。中国军事学要实现从机械化条件下的研究方式向信息化条件下的研究方式转型,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沿,把握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我军实际实行开放性研究,大力打造理论创新的人才方阵。积极适应新兴军事力量的发展趋势,对一些未知领域进行多层次、全维域、立体性研究,在高起点上创新军事理论,提高研究效率;着力解决前人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解决好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提供理论支持;深入研究军事与经济、军事与科技的统筹发展,拓展成果转化途径,为民族振兴和社会和谐提供新的研究成果;努力探索提升军事实力、强化国防观念对激发社会活力、增强人民和谐团结的途径,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提供军事资源。

  注重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军事学要突出重点,优化机制,加强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打造无愧于时代的军事理论精品。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军队改革和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制胜机理,为遏制和打赢战争提供理论指导;探索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新思路,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争取战略主动;探索国家利益向海外、太空和电磁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探索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保交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努力创立中国特色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体系。

  深化军事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军事学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层次、多学科组成的有机整体,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化,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的全面转型,对创新发展军事学学科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军事学既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深化自身的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核心理论;又要及时开设适应社会变革和军事斗争发展的分支学科,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和新颖方法推进军事科学创新发展;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学的发展,充分吸取相关学科的优异成果,加强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创新,实现军事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同步发展。

 

  (作者王喜斌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上将)

 

更新时间:2011-01-22 15:13:55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2/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