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不是进步论
作者:吴松峰
时间:2011年05月05日 来源:科学时报
渴望进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中,面对不得不接受的退步,是一件令人懊恼的事。推而广之,人们把这样的态度移植到了自然界。自然界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美妙无比。它的引人入胜仿佛是为人类特意准备的。
生命是多样的。在大自然面前,万物没有优劣之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当中提出的进化论,把人类放在了一个很普通的位置上。然而,一直有很多人不愿接受“人类的普通”,他们先入为主地将达尔文的进化论曲解为进步论并加以传播。倘若这样的论断有事实支撑,那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另当别论。根据进化论的含义,我们很难预测出一个物种的进化趋势,因为进化的机制包含两个因素——环境和物种自身。我们无法预测环境的变化,物种自身怎样遗传和变异,我们也难以完全把握,进化论很大程度上只能给予解释,而非精确的预测,所以依据进化论去给出物种的进化趋势是没有道理的事。尽管进化论难以刻画物种进化的细节,但还是帮助人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其他生物在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时,与人类拥有同样的权利。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的最后,写下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
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绕行太阳,从这么简单的起源,进化出无数最美丽、最奥妙的事物。这样的生命观,庄严、高贵而且壮阔。
进化论就是一种进步论,这一论断虽然在学理上难以立足,但却满足大众的心理:人类肯定是会朝着好的方向进化的,复杂性就是一种好的表现。怎样扭转这一心理取向呢?美国古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古尔德历经15年于近期写出的《生命的壮阔——从柏拉图到达尔文》一书给出了完美的答案。《生命的壮阔》是他的名著《奇妙的生命》的姊妹篇。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旁征博引的风格,深入浅出地描绘出了一种壮阔、美妙的生命图景。
古尔德在书中贯穿了他的人类史观:人之进步仅是一偶然现象,不必将此进步意义延伸至所有生命。此书译者在序言中也指出,“自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以来,世人皆认为生物演化,均是简单原始种类,演进成为进步复杂之更高级物种。演化进程当中,尤以人类为进化之巅峰”。所以,人类居于支配地球的地位,应顺理成章,无可非议。正如译者所言,古尔德认为人类今日之演化成就,并非进步趋势之必然结果,而是生命的壮阔中,随机演变的偶然后果。古尔德以马、寄生虫等生物作为例证,指出现代马在其家族史中当为退步的典型,寄生虫等微生物的进化也并非趋向复杂性,而是简单如几十万年之前。
事实上,达尔文进化论并不难理解,“其论旨根本未提全面的进步,也没有提供任何可以预期全面进步的机制论点。但是西方文化,加上从细菌开始的化石所记录的事实,却一致显示强力的论据,认为进步是一切进化理论的中心”。实际上,进步是一种社会价值判断,进化则属于客观描述范畴,混淆进步与进化的意义实在武断。古尔德指出,正是人类的自大、“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影响了人们的判断。他详细对比了自然进化与文化演变的种种不同,指出自然进化是个不断分离、区分的过程,进化靠的是天择过程中间接而效率不高的机制;文化变异则从不同传统的交流混合而获得极大的推动力量,其演变路径是拉马克式的。古尔德还提到,累积的科技进步,不一定会导致文化的改善,以此来进一步区分自然进化与文化变异间的不同实质。
古尔德的澄清是很有意义的,本书当然能够帮助大众扭转先前存有偏见的观点。然而,对于这种偏见产生的根源——人类的自大、“人类中心主义”有实质上的撼动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以来,“人类中心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后牛顿等人建立起来的近代科学范式又给了人以无比的信心,人可以把握、乃至征服自然界。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再一次把人类放在了普通的位置上,现代人享受科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的力量的强大,进而忽略了人与自然乃是“鱼与水”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病,实质上是人类虚荣心的显现。
不必过分沉醉于古尔德给读者带来的思想冲击,“生命的壮阔”事实上才是最好的诠释。沉浸在“生命的壮阔”之中,人与万物一道,共建尊贵、美妙的生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