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产品原创理念的策略性运用
作者:王玉民 孔德涌
2012年11月26日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专论
近年来,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与创新发展的活力日益增强,这是勿容质疑的。但是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瓶颈问题始终有待突破,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调整慢的困扰,更待寻找突破口。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创新理念的拓展与策略选择的优化。
原始创新的层次性与产品原创
创新本体是具有多环节的链条。其所谓原创性问题,自然具有与多环节相对应的多层次性的特征。区分或认识创新本体的链条取决于判断的角度。判断的角度是多样的。各种判断角度互有利弊,在不同条件下各有其所用。按照对象与价值意图差异性,创新本体可以区分为科学发现创新、技术发明创新与知识运用创新三大环节。
知识的市场运用依然是个复杂的链条。从技术流的角度大致可以区分为技术传播与经营创新、产品创意与研发创新、产品试制与生产创新,市场营销与产业化创新等,直至价值实现。毫无疑问,能涵盖技术运用多环节共同特征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其产品创新,是价值实现过程的关键,是知识运用链条运作的核心,最具有代表性。作为一种简化方式,可将创造使用价值的知识运用环节,表征为产品创造,创新本体的三大环节即可改为:科学发现创新、技术发明创新与产品创造创新。如果将技术发明创新界定为狭义的技术创新,则从价值性角度,创新的链条可简化为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三个环节。与此相应,原始创新的概念也应科学原始创新、技术原始创新与产品原始创新三个层次。事实上,无论创新本体环节之间,还是原始性问题层次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其相互关联而显示出创新原始性内涵的三层结构特性。产品原始创新的提出与原始创新内涵的层次理念的形成,为创新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创新战略策划拓展了新框架。
产品管理理论依据与市场的作用关系运用新产品概念描述产品创新的多种形态。大致可将其区分三个类别:一是开创新市场、引导产业分化发展的全新产品类;二是诸如引入新生产线或所谓的“承接产业转移”而跨入现有市场的产品创新类;三是完善现有市场的产品创新类。除上述一二类之外,其他类型新产品都是属于所谓依托现有产业借助不同的产品优化、改性进行市场竞争的创新模式,对市场与产业的优化、完善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按照这类产品战略发展的企业,只能在现有产业链条内参与竞争。
我国目前大多产业的产品创新,属于此类。三类比较,开创新市场的产品创新更具有开创意义,可将这类全新产品创新称之为市场开创类产品创新;而在现有市场内发挥扩张、完善、升级作用的产品创新,凸显的是市场发育的意义,可称为市场延伸类产品创新;另一类仅仅具有市场扩散的意义,称为市场跟踪类产品创新。
从以上讨论不难归纳出产品的原始性创新的意义:能提供全新使用功能、新生产理念的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的新产品,其产业化发展必将形成新产业、开辟新市场、引导新消费甚至改变市场结构、拉动产业变革、引导消费模式与行为方式演变,具有深远经济社会影响的产品创新。对此可概括为:创造新市场,萌发新产业的产品创新称为产品原始创新或简称为产品原创。在各类新产品创新中,只有所谓的全新产品或称为市场开拓类的产品创新,才属于产品原创的范畴。如此界定的意图是,将创新的眼光从普遍性、常规性的产品创新、适应趋势性的产品创新,引向创新价值的高端。
产品原创对创新发展具有特殊地位
如果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品创造的原始创新从其内涵、主导因素与价值作用上进行比较,可发现三者各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发现追求的是认识客观规律,技术发明在于创造可用技术方法,而只有产品创新的对象是追求实用性,追求知识潜在使用价值的选择与向现实功能转变的创意,创造人类可用之物。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相比,不难发现产品原始创新的三大特点:
产品创新是科技创新链条的终点。这一终点是以人类对客观规律发现与技术方法发明创造知识为基础,侧重于知识的物化、提供人类基本需求为重点,实现科技潜在使用价值向价值的转变为特点,体现的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基本作用。例如上个世纪初的放射化学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1945年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基础;而固体物理学、电真空物理以及半导体学的发展,成就了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在同样科技发展时代里,美国制造成功原子弹,而德国没有成功,苏、日则在当时仅刚刚提上日程。其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十分明确:战略运用引导下的科技发展与产品创新并重是成功的关键。就我国而言,产品创新特别是产品原始创新的稀缺,根本原因在于科技与经济的脱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能是从加速产品创新中寻找,不能泛泛地将其归罪于大学或科技界。
产品原创是市场、产业、经济、社会创新大链条的源点。产品原始创新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市场与产业、经济与社会的性质和内容,不仅参与技术流的循环过程,更参与使用价值与价值转换流的循环过程。十分自然,产品原创不仅是科技创新链条的终结点,更是市场经济社会大链条内在动力过程的源点。这一源点是以提供全新的使用价值而引导了消费模式,改变了市场结构,促发了产业变革,诱导了社会的演变。实现了物化的知识以生产力方式显示推动产业变革的动力作用。例如,蒸汽机发明引发了以动力革命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为先头,以及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导致了“电气化”“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PC机、网络与搜索甚至苹果系列产品的出现,引导了信息产业革命甚至信息时代的到来。
产品原创是科技与经济社会两大发展链条的交汇点。产品原创既是科技革命撬动产业革命的支点,更是产业革命拉动科技革命的支点。因而是国家把握发展走向、调整发展结构的战略关键点。不难理解,正确处理这一关键点的地位,是科技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蒸汽机84年、电动机65年、雷达10年、原子能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等。说明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传动力度加大、撬动频率加快。其结果是世界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跨越发展实现超越的机遇。把握机遇的关键是注重创新的基础上,巧妙突出原始性产品创新的战略地位,运用产品原创拉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借助产业革命浪潮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意图。
我国要重视产品原创的策略运用
创新战略分析的关键,是对创新发展核心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判断与一定条件下的策略选择。在我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2008》中,基于科技经济网络化发展思路下,分析过我国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支撑创新发展的体系模式的策略选择。引入产品原创的理念之后,则发现我国创新发展还存在着以下一些策略性选择的新议题。
实现跨越发展唯有凭借产品原创。我国已经适时地制定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唯有具备产品原创的能力、以产品原创的成果做产业革命的诱发剂、新世界的引领者,才有可能保障我国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当下科技界讨论的热点。即使我国无法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至少我国必须参与到这次新的产业革命。应对新产业变革的挑战取决于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但是把握参与甚至引领新产业革命机遇的关键,完全取决于产品原创的能力与战略运用。我国已经在量子计算与通讯、核聚变能源装置、信息产业以及生物技术等研发中获得世界领先成就,只要思想重视、规划得当、引导合理,取得产品原创的成果完全是有可能的。
产业结构调整不可或缺产品原创的手段。科技进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实现路径,是体现在产品创新的影响所决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形式。产品原创虽然目前还不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形式,但善用产品原创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战略手段。全面认识各类产品创新的作用、注重引导各类产品创新的协调关系,适时摆正产品原创的应有地位,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亟待解决的战略性议题。
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重点应聚焦于产品创新。依据现实与发展情势,我国对于科技创新已经做出了诸多科学的战略选择,大刀阔斧地迈出了战略转移的步伐。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没有治愈早就为人所熟知的顽疾: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难以消除。现实证明,我国最薄弱的创新环节不是技术供给不足,而是技术运用或产品创意不足。这才是创新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急需强调技术运用的理念、强化产品创造的环节,提升科技价值实现的经营能力。这一现实指明,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造的关系处理上,至少当前需要更重视产品创造。增强后的产品创造能力必然会为技术研发提供强劲的拉动力,这要比技术供给的推动力强劲得多。
高新区“二次创业战略”的突破口应选择为产品原创。目前,高新区进入到把握产业革命到来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战略”的发展新阶段。至少可以说,借助或提升产品原创的功能作用,对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是必不可或缺的,甚至应当说是极为必要的。如果将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的各项基本任务进行比较分析,还存在一个战略突破口选择问题。毫无疑问,高新区发展的战略攻关重点必须调整为产品创新。而这一重点的突破口只能选择为产品原创。这是高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