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理性的改革逻辑何以可能

理性的改革逻辑何以可能

——从风险社会理论及现实不确定性出发

作者:竹立家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7月下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阶段社会现实状况的正确认知与解读,是对中国未来30年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进行顶层设计的基本前提。我们所关心的是在人的自主性增强、社会现实出现复杂的多样性、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急剧分化、社会发展的未来呈现极大的不确定性、社会公众的观点或意见纷呈而共识在不断流失的状况下,我们能否重构与人类文明发展目的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体系,并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并使社会主义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选择。

  不可否认,与信息技术革命把整个人类文明带入风险社会相一致,中国社会的快速现代化也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风险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正确认识阻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并通过深化改革消除改革阻力,使现实的不确定性中内含着一个确定性的未来,是我们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

  不确定性、风险社会及其理论梳理

  文明进程与发展经验表明:不确定性与现代化结伴而行,是人类社会在对现代性的苦苦追求中的一种常态化趋势,是当前文明发展现实状况在人头脑中的正常反应。惟其如此,不确定性这一概念才成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在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它的总的特点是对现实的合理性的一种思考、质疑和评判,并企图确定当前状况中将要演变出什么,从而能对文明的未来或合理的现实性作出一个确定性的回答。

  当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不确定性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总危机的一个正常反应或总概括。除了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出一个差强人意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并成为实践样本以外,后现代主义者们基本是破坏多于建设,对不确定性社会的来临无能为力,几乎没有提出像样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众所周知,新自由主义的解决方案目前也遇到了大麻烦,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经济危机而陷入窘境,加深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认识,对文明未来的悲观主义预测成为社会的普遍心态,人类急需要知道一个确定性的未来。

  其实,早在1986年,熟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德国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首次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但由于新自由主义在欧美社会风头正健,影响不深。直到1992年该书在英国出版,才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英国布莱尔工党政府的上台,为风险社会理论的流行奠定了政治和现实基础,具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背景的、英国风险社会理论的代表人物安东尼·吉登斯甚至被称为英国工党政府的精神领袖,是英国工党政府社会改革的思想库,他基于制度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所提出的超越左与右超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理论,成为英国工党政府的改革纲领。

  笔者认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基于对现代性社会或当代社会现实状况不确定性的一种界定,并企图在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制度演变的张力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或未来的确定性,贝克称之为虚拟的现实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或内在品性。贝克认为: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①吉登斯认为,人类社会由于现代性的到来而引入了一种新的风险景象

  其实,早在188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资本主义世界30多年的所谓黄金发展期无约束的资本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弊病,就引起了当时的先锋思想家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这一时间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随后的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引发了一大批思想家对人及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入思考,人们一改启蒙时代以来对文明发展进步的乐观情绪,文明发展的风险乃至毁灭成为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启蒙以来作为思想基础的本质主义、历史主义、表象主义、目的论的乌托邦等思想原则遭到了根本的怀疑。人们逐步相信,社会的现代化与合理化所导致的不是自由的实现,而是自由的丧失,是价值与意义的丧失,是对民主化的恐惧。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话说,与过去的人相比,今天的人失去了家园,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他们生存在一个只不过是由历史决定的、变化着的状况之中。存在的基础仿佛已被打碎可以说,自从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以来,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是一个价值丧失自由丧失铁笼社会似乎已成定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则称现代社会是工具理性的胜利,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现代性社会陷入一条历史的歧途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几近毁灭性破坏,促使人们对现代化状态下的人类文明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力求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状态下,确定风险社会的根源,并寻找一条避免风险、通向未来光明社会的坦途。典型的如1944年给哈耶克带来世界声誉的《通往奴役之路》,他在对极权主义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市场的自发秩序适度的政府活动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一思路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教条。在当时与《通往奴役之路》同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著作,还有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于1945年出版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一书,该书的写作背景也同样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的伤害。为了寻找极权社会产生的原因,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的角度,在对历史上各种思想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建立在目的论的本质主义之上的、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乌托邦理想的社会改造方案提出质疑,主张社会重建的零星工程的社会改革方案,倡导一种不改变历史趋势社会工艺学的社会改造理论。他说:零星工程将采取找寻社会上最大最紧迫的恶行并与之斗争的方法,而不是追求其最大的终极的善,并为之奋斗的方法。”④波普尔渐进式的社会工艺学的社会改革理论,为防止极权社会的形成以及和平时期的社会改革方法选择提供了一味良药。

  从理论流变的情况来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新自由主义的整体性的社会改革方案遇到问题、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渐行渐近时,波普尔的零星的社会工程改革理论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无论是在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还是在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波普尔的理论影响。贝克认为,在发达的现代性社会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因此,风险社会学是一门有关潜在性和对可能性进行判断的科学。那么风险就是一种虚拟的现实性”⑤这就是说,在贝克看来,风险概念是指人们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我们正在讨论和争论的虽然不是现状,但我们如果不改变进程却可能发生。”⑥即风险是一种认知和理解的形式,风险社会理论注重对社会的不确定性人为的不确定性的诊断,并通过人的自主性消除风险的根源,从而避免罪恶成为现实。这种从风险出发的社会重建方案,与波普尔的社会工艺学理论是相通的,都排除了目的论的本质主义,强调认知和学习及人的有限理性的能动性在社会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吉登斯的理论与波普尔有所不同,为了现实政治的要求和构建第三条道路理论,吉登斯在风险社会的论述中,虽然承认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及其渐进性改革的基本路径,但并没有放弃目的论的本质主义,对乌托邦充满了憧憬和信心。他说:一种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批判理论要把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同等看待并且结合在一起。”⑦这显然是对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抛弃乌托邦的不满,为了实现第三条道路所描绘的社会重建方案,吉登斯需要一个乌托邦作为目的王国,并把制度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当成通往乌托邦的路径,通过渐进式改革以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当然,吉登斯理论的效果如何,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尚难做出明确判断。

  不言而喻,之所以对风险社会不确定性理论的源流做一理论梳理与概括,目的还是要对当代中国是否进入风险社会确立一个分析框架,以便对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进行诊断,确定中国社会避免风险并进行有效改革的现实路径。

  当代中国社会的不确定性根源

  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来看,对当代中国社会现状进行正确的理论认知与解读,必须立足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毫不含糊地标明我们改革与发展所依据的社会主义终极价值是什么,并依据终极价值对发展中的现实进行批判,形成和凝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共识,消解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未来选择的第一条道路的坚强信念。

  伴随信息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谋划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使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本着批判现实主义理念对发展中的现实进行剖析和判断,找出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结构性变化。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使当代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形式,也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拓展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依据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来认真地,具有理论创新性、实践可行性地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个结构性变化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国家配置的原有模式。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特征,即产权或所有制、通过价格体系对经济活动的调节、经济目的对利润和收益最大化的追求等,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繁荣、增强经济活力的同时,由于转型期对市场的法律约束和对权力的民主约束的不健全,也逐步推动了社会的不公正的扩散、社会利益分层的固化和社会既得利益阶层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混乱或多元化,并进而使社会主义终极价值受到质疑或使经济发展的目的失去了终极价值保证,使全社会产生价值迷茫感,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价值确定性丧失,风险社会逐步显现。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经济结构变化或市场本身不是问题,或者说市场本身并不必然带来风险,问题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所要求的、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权力结构社会治理结构也必须要改变,风险的最终根源是社会治理结构滞后所造成的。

  与第一个结构性变化相联系,第二个结构性变化是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在30多年的时间中,中国社会的快速现代化,使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突变,呈现出五个重要的结构性特征,即:技术化、商品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剧烈的社会文化结构性重组,不但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的心灵、人的观念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意识增强,个体决策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由直接联系向间接联系转变;商品化突出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历史经验证明,能用钱买到的东西越多,这个社会的公正性就越差;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使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传统的熟人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基于传统信任的个体的安全感也就越来越小。这些社会文化结构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综合性结果,就是社会运行和个体感觉的未来不确定性增强,中国文明发展也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阶段,要求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在对社会现实状况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谋划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新的改革方略,给国家民族一个确定的未来。

  由于以上两个结构性变化,一方面使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显现,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展现;另一方面,这种结构性变化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所引起的冲击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要有高超的智慧和坚强的决心深化社会改革,推进社会结构性重组,消解剧烈的社会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跨越风险社会这一必经的历史阶段。具体来说,目前由于社会结构性变化所引发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简单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形态缺失或发展的核心价值模糊与对眼前利益或现实利益的追求共振,使社会心理普遍失衡,社会的浮躁心理扩散,社会的价值导向失灵,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强,使风险社会的来临具备了观念和心理基础。

  其次,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去组织化并行,使社会管理与社会监督出现大量的空白,削弱了现代性社会正常运行的组织化基础,致使风险社会的来临具有了可能的现实性。这就是说,一方面,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现象的蔓延使公共组织自我服务状况加剧,利用公共权力乱收费乱罚款谋取部门或个人利益,致使公共机构私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公共责任精神下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虚拟社会的形成,为社会的去组织化创造了技术条件,致使组织规范或边界消失,个人的自主性超越了组织规范,形成更为个性化的话语体系,导致组织话语弱化。在这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去组织化双重挤压的状况下,随着社会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规范管理失效,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加和风险社会的降临。

  再次,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社会阶层固化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状况容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空置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空转的不正常状况,社会改革与发展共识在实践中被弱化,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和制度的信仰产生疑惑或动摇,形成个体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主体意识是现代社会个体人的最根本意识之一,这也是文明发展进步的最根本表征。在具有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主体意识就是公正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等,而公正和民主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如果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感受到的制度运行状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有距离甚至背离,社会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阶层,最大限度地享受着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而不思进取与改革,社会就容易产生分裂,具有社会的团结、合作、凝聚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很难实现,风险社会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形态。

  最后,发展成果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承诺或发展预期与现实中贫富差距拉大的事实,最终可能造成社会群体的利益分化并动摇改革与发展的信心,丧失具有一致性的改革与发展共识,促使政府威信社会诚信双双下降,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增加,社会发展的未来具有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具有平等对话与协商等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正与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难以形成。一旦正常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遭到破坏,再要凝聚改革共识就会出现巨大的困难,社会发展进步、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就会遇到风险。

  因此,必须正视结构性变化所引发的社会现实状况和时代精神状况的变化,紧紧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并按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标示的核心价值的要求、按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力求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制度突破。只有做到改革的纲举目张,注重社会改造的零星工程,跳出问题循环的改革困局,才能使社会主义有一个确定性的未来,也才能使国家民族有一个长治久安的稳定发展局面。

  现实的不确定性与理性的改革路径

  纵观改革与发展全局,当代中国社会的最大风险是拖延必要改革的风险。换句话说,我们不能错过改革良机。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发展的趋势是由这个社会固有的制度逻辑所决定的。制度既规定了现实社会的表现形态,也规定了从这种现实形态中将要演变出的未来结果。所谓改革,就是在一个社会形态相对确定、并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的情况下,逐步发现阻碍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的制度缺陷或制度漏洞,并在关键的制度环节上坚决进行制度性改革。这种改革也就是波普尔所说的社会工艺学,通过社会改造的零星工程,以消除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使社会按照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运行。

  因此,改革作为一种制度性改革,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社会形态稳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改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有效消解社会风险、消除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担忧、增强人们对幸福生活预期的社会工艺学方法。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度性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人类主要文明形态竞争的重要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紧迫性,任何拖延必要性改革的行为,都有可能酿成大错,造成国家民族发展的战略性错误。

  换句话说,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时代,文明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制度性竞争。制度的优越性和通过制度保证的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生命力的最根本体现。这就是说,在这个文明冲突复杂化、常态化,文明形态快速变动的世界上,要保持社会主义文明的竞争优势,就是要通过不断改革,认真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按照宪法价值和原则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全民族的改革发展共识,进而增强全社会的团结、合作和凝聚力。

  目前,在国际国内两个环境因素影响下,深化改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改革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从哲学高度思考当代社会主义的改革逻辑,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有一个明确的理论预期和制度改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现实的发展趋向于理想的目标与价值,也才能使理想的价值在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的现实和理想在实践中完美地统一起来。具体来说,寻求确定性未来和避免风险社会的改革逻辑,需要从哲学或战略高度重构改革路径。

  首先,改革要有价值高度。这就是说,改革要以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为指导,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近些年思想理论界关于改革的争论观点杂陈,难以达成共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代世界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的文明形势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发展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要发展和实现什么、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终极价值追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论述,致使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价值模糊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被边缘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空置,难以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实提供有效的分析框架和解释框架,对现实进行总结的理论上的概念工具极为贫乏。

  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就有一个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置入市场经济之中并引领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在社会的物质财富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实现社会的公正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价值上的最大不同。因此,我们既不能在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工具箱中寻找解释中国现实的概念工具,也不能回到传统国学中寻找似是而非的心灵安慰,而是要下决心在理论上重构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要求的、适应社会主义现阶段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念,并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重塑改革的逻辑起点,把公正的社会秩序人民满意作为我们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目标。

  其次,改革要注重制度安排。在厘清社会主义价值内涵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着力推进制度改革,使价值理想制度运行相适应,防止制度空转,提高制度效率,使制度运行逐步接近乃至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我们说中国正在步入风险社会,改革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强,是指当前中国改革正处于改革的过程风险结构性风险共存的局面可能延续较长的时间。过程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来源的复杂化,既有国内也有国外;改革的社会认同分裂或社会共识流失;改革过程中风险治理的核心,即国家或政府权威和信任的降低;传统价值遭到破坏进而导致社会控制功能退化等,使改革前景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结构性风险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结构性风险,即社会公共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分配不公正所带来的风险;二是权力结构性的风险或权力的形成与制约的民主机制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即按照社会主义宪法原则与价值,如何实现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少数既得利益者操纵公共权力为自身利益服务,败坏社会主义公共权力的性质。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逻辑,就是要在确定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前提下,逐步在制度安排上实现程序正义、分配正义和权力正义,通过制度改革和制度逻辑的演进,逐步改变现有制度中阻碍文明进步、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要求的不合理制度,并按照社会工艺学的方法,一项一项地改革到位,逐步降低社会风险,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认识并承认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风险社会、改革的不确定性增强这一现实,能够使我们全面地、主动地采取改革措施,激发我们积极参与改革现有制度的热情和紧迫感,并按照改革逻辑的要求,从价值论述和制度改进两个角度,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真正实现人民主权,实现人民的改革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一个人民满意、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的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给民族一个确定性的未来。

  注释

  1[]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页。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96页。

  3[]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1页。

  4[]卡尔·波普尔:《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93页。

  56[]贝克,郗卫东:风险社会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4期。

  7参见[]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更新时间:2012-12-01 15:11:37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2/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