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关键
作者:叶德磊
2012年12月04日 来源:解放日报
先从一个历史案例说起。 18世纪末期,英国决定通过移民来开发其殖民地澳洲。但英国的普通民众不愿去当时还荒蛮的澳洲,英国政府便想到了把监狱里的犯人发配过去的办法。
英国政府将运输犯人到澳洲去的工作承包给了一些私人船主,起初是根据在英国本土港口装上船的犯人数支付报酬的。结果在三年后,英国政府发现装上船的犯人数与到达澳洲的犯人数很不对称,因为许多犯人在运输过程中死去了。运输中的死亡率高达12%,其中一艘船上的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令人咋舌地达到37%。英国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和人员损失,而且通过移民开发澳洲的计划也很大程度上受阻,引来英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通过调查,英国政府发现,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经过简单改装而成的,因此船舱里的通风条件很差,其他的居住、休息条件也都很差。船主也没有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药品,没有医生随船。犯人很容易染病,疾病又很容易传播。为了节省开支,黑心的船主又尽可能降低犯人的日常生活水准,因而普遍营养不良,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另外,船主为了多赚钱,又尽可能地多装人,使得船舱里非常拥挤。
英国政府采取的应对办法是,规定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并在每艘船上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要求船主保证运输过程中犯人的生命安全。不仅如此,还专门派一名医生随船。但奇怪的是,这样做以后,不仅犯人的死亡率没有下降,而且一些船上的政府官员和医生也蹊跷地死去。
原来,在航行过程中,船主有足够的时间对付监督官员。开始是向他们行贿,让他们不要代表政府的利益,对船主的违规行为不闻不问。如果官员不屈从,船主就命人将官员解决掉。对付医生也是如此。面对人数明显占优的船主及其下属,官员常常不敢真正履行监督的职责。因此,英国政府起初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损失了更多的钱财甚至一些官员、医生的性命。
在此情况下,一些绅士建议政府将船主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和培训。告诉船主不要只想到钱,要有为国家出力的思想境界。他们运输的这些犯人是去开发澳洲这块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珍惜运输的犯人的生命并将他们安全运到目的地,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国家的长远利益作贡献。许多船主一脸真诚地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和培训。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似乎也没有效果,因为犯人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这些船主不是不明白那些大道理,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屡经周折,一位英国议员终于想到了应该从运输计酬制度的创新着手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向政府提出了他的建议。这种制度创新是,政府不以上船时的犯人人数来计算给船主的报酬,而是以运到澳洲后上岸的犯人人数来计算报酬。政府采纳了该议员的聪明建议,问题也很快就迎刃而解。在这一制度框架下,船主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将犯人安全运送到澳洲。因此,船主自掏腰包主动请医生随船并准备药品,还自觉地将犯人的生活水准维持在一个恰当水平。政府反倒很轻松了,省去了那些忙得头晕脑涨却几乎毫无意义的工作。
自计酬制度创新后,运输中的死亡率下降到了1%以下,甚至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无一人死亡。
这个案例说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找准关键的穴位。否则,再多的措施可能也无济于事。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这个关键的穴位往往就是制度因素。上述运输计酬制度的改变,可以看作是制度创新。我们常说的体制改革,实际上也就是制度创新。如果左一个监督检查,右一个文件要求,还不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话,就应该着眼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了。
举两个现实例子。为什么那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容易快速变脸?监管机构去苦口婆心地对上市公司进行教育,往往收效不大。如果不对股票的发行制度和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就会不断看到公司业绩快速变脸的闹剧,我们的股市就很可能继续缺乏阳刚之气。
为什么民间借贷活动屡禁不绝?为什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形一直得不到改观?这些都说明我们目前的金融体制存在问题。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对金融参与主体进行呼吁和说教,还不如尽早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迈开大的实质性步伐。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