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动机节能减排效果的装置
发明人: 陈水清
当今社会的交通运输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汽车在交通运输工具中占有主导地位,汽车运输又离不开发动机。越是发达国家的汽车数量也越多,所以汽车的尾气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致使能源极度紧张。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也明确制定了一些关于节能减排声望政策方针,汽车行业也开始开发研究各种节能减排技术,但始终达不到所需的理想效果,有些产品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不是成本过高就是行驶距离过短,其至有些方法会产生二次污染,根本达不到理想效果,很难普及推广应用。
现就目前汽车主要几种类型分析如下:
一、传统内燃机型(主流车辆)
它是以纯汽油、柴油作动力,其特点是使用方便,单次加油行驶距离大,大部分人习惯使用这种车辆,而它不足之处,耗油量大,尾气排放有害气体过大,高原行驶时功率递减明显。
二、节能型纯电动车
该车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但造价昂贵,行驶距离较短。一般长途车辆及载重车辆很难推广实施,如若强行给这种汽车加装该方案设备,我们可以来给它算一笔账,汽车一组蓄电池少说也得十几二十几万,但它寿命也就三五年吧,每年折旧需多少万?而且其中能量的转换也会消耗大部分能量,更何况现如今国内60%的电能都是靠火力发电,这样一算其实只是把污染源转移到了火电,并没有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再有就是如若大量运用此技术,蓄电池报废后产生的化学污染但对水土环境的破坏力更大。
三、 电力+内燃机混合动力
它其特点是起步是采用电力驱动,这就相应减少了起步时大量的废气排放,一般都使用在城市公交车中,但同样也使用了大组的蓄电池,只不过行驶距离上不像纯电动力车一样受限,但在在发动机减排上没有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好比一位普通医生给人治病一样,脚疼治脚,手疼治手,治标不治本。
四、天然气,液化气改装车辆
该车在节能减排上有一定效果,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燃机汽、柴油的需求状况。也在能源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最大缺点是动力性较差,一般用于小排量车辆,如市内出租等车辆,长途、载重车辆难推广应用。
综合以上几种车辆状况,本人认为我们应该找出内燃机的根结所在,即发动机心脏—气缸。从工作原理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管什么内燃机,用哪一种物质在缸体内燃烧产生功率,其最主要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来产生能量。任何物质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燃烧而产生功率的。
内燃机缸体内工作它是靠自然吸取取空气中的氧气完成缸体内物质燃烧产生能量推动发动机工作,但自然界空气中含氧比例相对较少,约只占空气含量21%。所以造成部分燃料不能充分燃烧随尾气排出。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于高原车辆这种状况特别突出。因高原氧气含量只有平原70%左右,其空气含氧量更低,从而 使发动机功率锐减,尾气排放更严重。利用氧气的助燃等特点,在内燃机自然收气中适当提高进入缸体内的氧气含量,那么缸体内的各种燃烧物就会得到充分、快速的燃烧,而使内燃机能量得到相应増大,这样发动机功率增加了,尾气有害气体减少了,高原地区车辆也没有高原反应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
本技术就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使柴、汽油,天然气,液化气在缸体内充分燃烧,而减少内燃机的尾气排放。实际上氧气本身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制取简单,成本低廉取之不尽,清洁环保等众多优点。
该技术创新理念性强,充分利用了我们身边最广泛,最清洁,最容易获取的资源。对原有车辆安装改进技术门坎较低,一般汽车厂家都可接产,实施方便,对节能减排有突出效果。
在经济效益方面更是无法估量,在我国机动车辆保有量约2亿辆,各种船只等配置的内燃机更无法统计,如果节能效果达到20%左右,这是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在减排上如果减少30%的废气排放,对社会贡献更无法估算,所以该技术推广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