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扬弃——后革命时代的《人民至上》
作者:林凌
2013年03月06日来源:联合早报
1.
近日在网上读到一篇挺搞笑的小文章,一个留学美国的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狠狠地自嘲所学专业不被别人理解,大意是,如果在相亲的时候与对方说起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恐怕要被当作个假冒学历的骗子。因为一方面,虽然号称是读个比较“文学”的,却是既不懂一点浪漫,文学名著又没见了然于胸,反而满口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什么黑格尔、科耶夫、德勒兹、巴丢、郎西埃,压根没有半点文艺青年范,更要命的是这些人又总跟马克思关系密切,开口闭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等字眼,实在土鳖的很,哪里有半点像个喝过洋墨水的;另一方面,更苦恼的是,就算真让你敞开了说,要讲清楚所学的到底是什么,还真不容易。文学?哲学?政治?理论?后XX主义?跨学科?你看自己都要绕半天还讲不明白,也难怪别人误解。
当然,要明白此乃自嘲。但如果说,在国内有哪个专业和大洋彼岸的“比较文学”异曲同工,那绝对要数“中国现当代文学”了。最近十几年里,这个领域内的从业者越来越不满足于继承80年代所谓“纯文学”的研究思路,或者呆在“去政治化”了的专业学术领地的温柔乡中。一批具有惊人思想活跃度、极高战斗力的学术人崭露头角,比如永远站在思想论争风口浪尖的汪晖;帅气又极具理论创新力的张旭东;从《五百年来谁著史》一路写到《马克思的事业》的韩毓海;因重新讲述社会主义道路而引起争议,《革命/叙述》的作者蔡翔;文学、电影,文化各方面学识广博又犀利无比的戴锦华等等;当然还包括《人民至上》的作者罗岗,他们要么是“现当代文学”出身,要么就一直在这个专业任教。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这帮叛逆者,身在新闻学院的笔者就亲历过复旦某教授满怀恨意地冷嘲热讽:他们这样还是在搞“文学”么?他们写的东西晦涩难读,看都看不懂!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你看,这几个常见问题,不恰恰是比较文学博士的相亲对象问出来的么。既然不是要相亲,就不必作答了。反而值得追问一下,为什么“现当代”能够涌现出那么多有理论抱负,站在思想界前沿的学术人?将此作为一个小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罗岗先生的这本《人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