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释放红利增添动力
—— 一论教育综合改革
2013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编辑部评论
早春三月,改革劲风吹,气象满目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今年的教育部“一号文件”剑指综合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与之相呼应的是,山东、上海等地积极探索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缓解中小学“择校热”等改革试点。
教育改革举措的密集出台表明:中国教育再次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头,唯有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不负重托和期盼,才能解决今天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
改革,古曰“布新猷,除旧政。”在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进程中,“鼎新革故”一直是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内核。中国当代历史也反复昭示,改革是深刻的革命,改革是第二次觉醒。只有改革才能破除体制障碍,为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经验是改革,最大的红利也是改革。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教育改革的历史,办学条件大改善、普及水平大提升、发展规模大增速,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飞跃。事实胜于雄辩:改革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首过去,结论很明确: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死路一条。
今天,我们处于两个时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大机遇、大变革,千载难逢;大挑战、大跨越,千难万险。教育为什么要继续改革?一言以蔽之,不改革不足以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让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只有靠改革。要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叠加成教育发展的动力。比如,通过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激发活力,学校还是那些学校,体制改了,优质教育资源就多了,教育质量就上去了,这个“多出来”的部分,正是改革红利。通过考试招生、课程内容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千万个创新人才将不断涌现,改革所创造的人才红利,于国家和家庭,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
今天,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对改革形成共识越来越难,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多元,改革越往深处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而这一切绕不开、躲不过,我们必须依靠改革继续推动改革。
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当前教育领域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改革,今日之关键在于“综合”二字。改革不应单兵突进,而应协同闯关,改革不是局部整形,而是整体塑性。必须用系统思维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办法推进改革,更注重教育内部改革的系统性,更注重区域改革的整体性,更注重教育事业内外改革的协同性,把教育改革引向深入。
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特别需要改革者的胆识、勇气和智慧。唯唯诺诺、左顾右盼不行。成就事业,仍需要改革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再深的水也得蹚;同时,我们又需要正确认识改革的方向、寻找改革的路径,评估改革的风险,掌握改革的力度。哪些改革,要小步慢走,积小胜为大胜?什么时候,要甩开膀子快跑,毕其功于一役?这些都是改革者必然面临的新课题。比如,对于异地高考问题,突破现有格局难度越来越高,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要作增量改革,更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努力获得应有的利益。
改革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伟大变革,是实现“由大到强”教育梦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时刻铭记、永不懈怠,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准,持续、深入地推进教育改革,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教育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