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原始人
作者:土摩托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环保联盟,他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整理过一份全球濒危动植物名录,多年来一直是各国环保组织的工作指南。半个世纪过去了,效果怎么样呢?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效果很不理想,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珊瑚等重点关注的物种自1980年之后种群数量都在下降,情况越来越糟糕。
当然,如果没有这份名录的话,情况也许更加糟糕,这一点我们无从知晓。但严峻的形势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开始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呢?
让我们追溯到50年前,当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制定这份名录的出发点有两个,第一是保护濒危物种,第二是让地球生态系统恢复到人类文明之前的原始状态。但是该组织经过这50多年的实践后,认为第一个目标是错误的,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比如大熊猫之所以差点灭绝,不是因为它们天生不适应环境,而是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没了。所以,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保护栖息地上来,而不是单纯地强调保护某个物种。
至于说第二个目标,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人类活动很早就影响到了地球环境,所谓“原始状态”早就不存在了。考古学界曾经有一个说法,认为原始人对环境的破坏力有限,直到100年前才有20%的陆上生态系统被改变了。但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学家厄尔?埃利斯(ErleEllis)最新的研究显示,人类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
埃利斯教授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今年5月14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论文指出,自从原始人学会了用火来捕猎后,地球生态系统就遭了殃。湖底淤泥钻芯研究的结果显示,其中的木炭分子浓度早在6万年前就达到了顶峰,正好和人类第一次学会了火攻的年代相吻合。后来人类又学会了刀耕火种,也就是先将森林烧光,开辟出土地用来种庄稼,于是剩下的森林也被火烧了一遍。
因为这个原因,8000年前的人均碳足迹就已经达到了1吨左右,现在的这个数字也只是2~3吨而已。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就已经比过去提高了20~3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这相当于提高了10%。虽然这个数字比起工业革命导致的120ppm的增幅要小了不少,但已经足以触发全球气候变化了。
由此看来,原始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好在原始人数量有限,5000年前地球总人口据估算只有几千万人而已。否则的话,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地球生态系统早就崩溃了。不过,繁衍是人类的天性,人口数量总是会持续增加的,直到生态系统承受不了人口压力而崩溃了为止。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玛雅人就是一例。但是,人类的总数一直增加到了现在,说明还是有很多民族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成功地繁衍至今。他们靠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科学技术。根据埃利斯教授的计算,如今西欧各国的人均土地需求量是2500年前的1/6,而东南亚地区的人均土地需求量更是连2500年前的1/10都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终于把地球从我们的疯狂祖先手中救了出来。
当然,从暴涨的人口手下解救生态的方式也并不只有科学技术这一条途径,事实上,也还存在着另一种更加古老、血腥而且直接的方式——杀人。
一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内基学院全球生态系科学家发表的报告称,他们在比较并计算国历史上大量人口死亡的事件——包括欧洲黑死病、中国明朝灭亡、美洲大陆开发等——造成的碳排放量改变后发现,于13世纪率领蒙古铁骑杀遍欧洲、并造成约四千万人丧生的成吉思汗居然是“史上最环保的入侵者”:在这位蒙古征服者的血腥之路上,欧亚地区人类开垦的部分土地因居民遭大量屠杀而恢复至森林的植被景观,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让大气中减少了七亿公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消耗石油一年造成的碳排放量。
事实上,所有历史上人类大量死亡的事件,都有森林景观广泛回复的共同点。主持研究的科学家茱莉亚?彭格烈兹博士说:“许多人认为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大量燃烧石油和煤矿,是人类首度影响气候,其实这是个误解。”他们的研究认为,成吉思汗的战争规模既广且远,植被恢复的时间也相对较充裕及广泛,因此减少碳排放量居历史之冠。她强调,成吉思汗仍会被史家认为是杀戳君主而非环保君主,这项研究只是提供传统气候变迁研究的另类思考方式。
当然,今天的这种堪称最恐怖的“环保理念”和“减排手段”恐怕是没有人会公开认同,但学者指出,成吉思汗的作为可能是史上第一次人类造成的“全球冷化”。
以上这些研究发现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前面提到的地理学家埃利斯教授认为,它们一方面说明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学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付大自然的挑战、以避免战争等更惨烈的情况发生,人类不必太过悲观。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旧的环保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改变。比如,所谓“原始森林”很可能早已不存在了,当今大多数看似很原始的森林其实都是在废墟上重新生长起来的,“回到原始状态”这个曾经被当作环保黄金标准的奋斗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人口压力依旧是悬在地球生态头上的达摩西斯克之剑。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同了这个看法。不久前该组织推出了新版的环保名录,不过这不是濒危动植物名单,而是列出了各个单独生态系统的现状。该组织不再认为所有生态系统都能够恢复到“原状”,而是应该根据它们的现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有的状况很好,近期也无危险征兆,就不必花钱去保护,比如委内瑞拉的平顶山。有的已经彻底被毁了,也没有必要花钱去保护,比如中亚地区的咸海。如果硬要花钱不是不可以恢复原样,但这么做需要花太多的钱了,还不如将这笔钱用在别的地方。
别小看这个改变,它表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环保基本原则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单纯地要求将大自然恢复原状,而是从人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为宗旨,在科学的帮助下,主动地设计环保路线,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长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