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摄影一等奖作者:白鹭不再迁徙
作者黄嵩和 防城港日报摄影记者 国内知名摄影师 2006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一等奖
北部湾畔的广西防城港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碧海蓝天、山林蓊郁,还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红树林,为数万迁徙的候鸟提供了栖息的天堂。
每年3到7月,数万只白鹭开始聚集繁衍,目前在防城港已形成了五座的白鹭山。目前栖身在这里的鹭鸟共有大、中、小白鹭,苍鹭,夜鹭、池鹭、牛背鹭、岩鹭等8个品种。
白鹭本属于夏侯鸟,一般夏末秋初便开始迁徙,多年前,防城港仅是白鹭南迁通道上停留的一个驿站,是这里的“过客”。渐渐地这些鸟儿们习惯了这里优越的环境,近年来,这鹭候鸟成了“留鸟”,不再迁徙
“霜衣雪花青玉嘴”这是唐代诗人对大白鹭的写实。
中白鹭是最为亲昵的鹭鸟,交配季节相互舒展着繁殖羽,吸引着对方。
义务保护白鹭20多年的黄枢余老人和他收养的白鹭。
老人一定没料到自己抬脚的动作被小白鹭偷偷的模仿了去。
村民和白鹭和睦相处,是它们在这一地区成为“留鸟”的重要原因。
红树林里的白鹭。
白鹭本属于“夏候鸟”但在这里冬天他们也会成群出现在海滩觅食。
山林深处喜欢群分居住的牛背鹭。
世界濒危鹭鸟——岩鹭。
干涸的鱼塘是鸟儿们喜欢光顾的场所。
湿地是白鹭的乐园。
在繁育季节它们常常为争夺配偶而大动干戈。
初生的幼鹭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处于发情期的牛背鹭。
正梳妆的成年小白鹭。
干涸的鱼塘是鸟儿们喜欢光顾的场所。
在繁育季节它们常常为争夺配偶而大动干戈。
一家子。
倦鸟归林。
鹭舞蓝天。
鹭鸟聚集繁衍的山林被当地人称为“万鹤山”
白鹭纷飞的时节。
一树梨花落晚风。
2007年5月,连续一周的时间,每天凌晨不到5点我便会来到市中区兴港大道旁的海边滩涂和来这里觅食的100多只大白鹭"约会"。在野外空旷的地方,由于没有树枝做掩体,白鹭对于人的警惕性很高,距离也相对较远。为了让它们适应,我总是比它们先到。"O WA(哦 哇)" 是大白鹭最常出现的叫声,我有意识模仿着他们这种"语言",试探它们的反映,没想到十几只大白鹭奇迹般地向我走来,最近的距离仅仅10米左右,这是我在滩涂上拍摄白鹭多年以来距离最近的一次。也使我拍到了期望中最为美丽的蓑羽。
它们喜欢捕食鲜活鱼虾,中心区兴港大道旁的海边滩涂每到退潮时分,总会留下不少没有来得及返回大海的鱼虾,它们便成了白鹭的"美食",多年来数百只白鹭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觅食的场所,天刚亮就从三四十里外的鹭山飞过来,到达这里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如同美丽的雪片般飘落在这片滩涂上。
由于有了和大白鹭在这片滩涂近距离的接触,使我感到十分兴奋。一天早上,我同往常一样在天没亮之前赶到这里,等到约6点钟,来了数十只白鹭,但这次它们仅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便飞走了,比起平时的叫声显得有几分凄凉和不悦,我正在思考着什么原因的时候,才发现这片滩涂上大大小小的死鱼虾漂浮在水面上。村民说:这里要改造成虾塘,养殖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品,为了清塘便用毒药毒死了这些不需要的鱼种。之后这里再也见不到白鹭的踪影,干涸的虾塘里只留下了大白鹭无数的脚印。为此,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大量围海造塘养虾的出现,使得白鹭们觅食的场所不复存在,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觅食场所。和大白鹭的约会又将会在漫长的寻觅等待之中了。
"又一天,成群的大白鹭在红树林里悠然的飞来飞去,找到了鱼虾的大白鹭被同伴追逐着,吵闹着......"闹钟响了,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梦。不知道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他们对自然资源无限索取,使得地球上不少物种绝迹或濒临绝迹。防城港截止目前的白鹭的3万多的数量虽然还算不少。但珍稀的鹭种,如:琵鹭在数年前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留在了记忆中。愿大白鹭能在北部湾畔找到它们的乐土,并能永远栖息繁衍下去。
(本文仅代表专栏作者或作者机构个人观点,新华IT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