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批评宜理性
作者:林葆
2013年06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好学术批评的这一重要功能,需要批评者秉持科学理性、客观公正的态度。
理性是人们运用理智认识事物、支配行为的意识、精神与能力。它能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维护社会顺利运行和发展。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学术批评,可以明辨是非、弘扬正气、促进团结,推动学术繁荣发展;以非理性的态度进行学术批评,则会混淆是非、助长邪气、破坏团结,阻碍学术繁荣发展。
学术批评需要理性,是由学术研究的特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非常复杂的活动,学术成果是智慧的结晶。与此相适应,学术批评也不应是内心冲动的结果,而应从确切的、无可争辩的事实与证据出发。要获得这种事实与证据,就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研究和审视被批评者的思想与观点。如果用非理性的态度,仅凭一己偏好论是非,把学术之外的东西引入学术批评当中,这样的批评势必有失公允,难以让人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学术批评的本意。
理性开展学术批评,是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表现,是学者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道德修养的表现。在学术领域,所有人的研究成果都值得尊重。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指出,创造和理性是科学知识增长的两大动力,而理性原则又是学术批评的规范。他说,我们必须尊重个人以及由个人所创造的观念,即使这些观念错了;如果不去创造观念——新的甚至革命性的观念,我们就会永远一事无成。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例如,恩格斯在对杜林思想理论的批评中,不溢美、不隐恶,而是以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以及其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暴力论,进而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最终形成了《反杜林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光辉著作。
理性开展学术批评,需要批评者掌握专业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辨别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不自以为是,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理性的态度适用于学术批评者,也适用于被批评者。我们在批评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不能未进行认真而深入的研究就作出武断的、情绪化的贬斥或褒扬。而被批评者也需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他人的批评甚至激烈的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应坦然面对、认真思考。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学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即通过创造与甄别优秀的学术成果促进学术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