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研究

2013.12.2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傅才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认识与把握其深刻内涵,是当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内涵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文化领域内基于市场经济结构的制度体系替代计划性制度体系的制度嬗变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国家文化治理方式逐步超越传统的计划性公共供给方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重构公共文化供给和分配方式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既是国家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又是文化行业现代性的建构过程。

  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建构,既要看到微观生产者的独立主体性重塑,又要正视宏观管理体制的结构变迁。微观层面上,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相互疏离向相互融合转变:公共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共生产与公共供给过程;社会力量在制度激励下按照文化自觉的原则组成公共文化生产机构,成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中与国有文化机构相对应的替代性生产者。中观层面上,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由父子型契约型转变,公共文化单位不再是国家文化行政体系中的附属单位,而演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生产机构(非营利性法人单位)。政府部门与文化生产机构之间主要通过服务契约进行连接,一个以市场交易关系为基础的管理结构正在形成。宏观层面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在此背景下,文化体制中单位与社会、政府与单位、党委与政府三大关系的调整,落实到改革的承担主体或改革的实施对象上,主要体现为微观生产主体的功能性改革与宏观管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公共生产主体根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围绕公共生产效能目标,建立健全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基于独立市场主体身份重构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现代性逻辑起点观照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困境分析

  以现代性为逻辑起点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践,可以发现当前存在的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当前公共文化供给不足主要是因为文化投入不足,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就会增加公共文化供给;二是认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对现有文化艺术行业的业务整合过程,整合现有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博行业,即可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这些认识偏差主要源于其混淆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一是功能性问题,即基层文化单位公共服务能力不强,陷入技术边缘化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机构失灵,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是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建立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的基层文化单位逐渐被边缘化;二是结构性问题,即领导与执行、行业系统分工、体制内与体制外三大结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而出现结构失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失灵

  文化领域的结构性问题,是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传导到文化行业的结果,也是导致管理失灵的社会环境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成长起来的政府市场文化组织模式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的政府文化单位模式,文化生产机构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改革政府公共文化管理模式,为民营和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提供制度支撑。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政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行业系统这一固有基础。我们并非要撇开早已存在的国家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和文物行业系统另起炉灶,而应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文化事业体制进行改制改造改建。这种改建表现为政府主导下对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改革转型的过程。

  基于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类性质不同问题的认识,要明确两种技术解决方案。

  一是体制内政策思路,即行业系统资源注入式方案。国家财政借助行业系统对系统内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注入,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克服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小、弱、散、懒、庸的通病,形成国家公共文化生产的实体性基础。一方面,输血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大大激发了农民的文化参与热情。

  二是社会性政策思路,即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一体化整合方案。政府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公共生产领域,建立替代性生产结构和契约竞争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复合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以上两种政策思路,设计增量改革结构改革两种政策体系。增量改革增强基层文化单位能力为目标,以解决机构失灵为指向,以增加公共投入为基本内容。结构改革以促进资源跨体制流动为目标,以解决政府失灵为指向,以营造激励环境、吸引社会资源进入公共文化领域为基本内容。实践中,坚持增量改革结构改革并行,必须明确结构改革优先,原因在于,公共文化领域的结构性问题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文化行业的结构改革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核心,应大力推动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的整体结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改革过程中的战略问题战术性处理应付性改革,同时要防止出现边缘性制度改革核心制度改革的掩盖与替代。

  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加法策略乘法策略加法策略即通过国家财政系统对文化系统基层单位的增量注入乘法策略即整合政府与社会两种资源带动公共资源的倍增。建议从加法起步,借助增量投入引发乘数效应。比如,引导民间力量进入公共领域,实现公共资源的放大效应;增量投入以激活沉淀在基层单位的公共资源存量,实现公共资源的鲶鱼效应;增量投入以引导分散在各个基层部门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的整合倍增效应。

  (作者: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更新时间:2013-12-30 09:57:4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1/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