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国的科学大片
作者:达世新
近日,一部被称为“超级科学纪录片”的《海洋》在我国电影院线震撼上映。它是由法国电影大师雅克·贝汉等执导、历时5年、耗资5千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和70艘船打造的银幕奇观。而类似这样的震撼对我国观众并非是第一次。近年来,在不断有大投资、大制作的中外故事片上映于众多影院的同时,另一类极具“大片”特质的科学电影也在不断精彩呈现于上海科技馆等多个科普场馆,如《哈勃望远镜》、《阿尔卑斯山——自然的巨人》、《鲸奇之旅》、《极限飞跃》等富有高科技含量的巨幕、球幕影片佳作。这些影片正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科学文化传播内容,仅上海科技馆的“科学影城”几年里的观众就达数百万人次,并呈递增之势。这类影片在增进公众了解科学、拓展视野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充分开掘电影表现手段与科技美感、探索性的结合上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观众所能看到的这类科学大片中,很少看到我国自己摄制的影片,有世界影响的更是屈指难数,如要举出片名的话,就只有台湾太极科技影音公司的《土星之谜》,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科学大片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科技催生的新型电影
科学大片是在近年来的新科技、新进展,诸如“计算机3D图形学、虚拟现实、数字立体高清拍摄、数字后期合成”等基础上所催生出的新型电影,较之一般形式的科学电影,在表现力、感染力方面都有了很大丰富和提高;而其中的特种电影则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体验于一体,将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突进到更高的综合层次。它们在自然和科学题材领域优势突出,如巨幕电影《哈勃望远镜》把观众“拉”进了航天飞机,与航天员们一起升空。这部影片荟萃了三次航天飞机的实景拍摄,真实展现了航天员在航天飞机内外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修理哈勃望远镜那扣人心弦的过程,让你超近距离地看到前所未见的太空行走等场景,就像有的观众所说:“这种影片以立体方式让你身临其境,似乎触手可及,现场感极强!”因而这类影片具有极大的魅力,能极大地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向往。
绝不能小瞧所激发的这种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揭示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和向往常常决定了人一生的选择。当然,优秀的科学电影并不会仅以兴趣来撩拨人的心灵。它们会从奇观入手,最后让你感知一些重要的东西,如MFF公司出品的《大峡谷漂流:河流告急》和GSF公司出品的《狂野之海》等。前者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一次饱览科罗拉多峡谷之美的漂流,除了让你全息化地感受激浪考察的多重刺激外,还能对大峡谷的筑坝、对拉斯维加斯的繁荣以及全球的水资源保护,有穿越历史迷雾般的发现;后者则被誉称为“一首气势宏伟的关于人与自然的交响乐”,每年,当数以亿万的沙丁鱼移居到非洲附近海岸,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便在海洋生物中以及它们和渔民间爆发了,并由此波及到当地政府、商界、居民的态度。当影片结束后,“狂野之海”的巨澜还在持续冲击着我们的脑海……
非凡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科学大片带着与生俱来的科学母体的非凡创造性,以致它不仅在反映已知世界上让人叹为观止,在探索未知世界方面也能力超群。在去年上海科技馆主办、美加法日等多国参展的第三届科普特种电影周上,《海中暴龙:史前世界漫游》是在欧美首映不久的3D巨幕新片,由欧洲制片厂、N3DLAND制片公司和曼泰洛兄弟制作公司联合摄制,耗资不菲,历时长达4年。它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自然史博物馆、国家科研中心和大学的支持,对远古的深海世界以及充满传奇的古生物作了别开生面的表现,并有史前古生物学家和富有探索热情的年轻女子等巧妙穿插其间,从现代水族馆一路漫游到三叠纪、侏罗纪等史前海洋,再现大得出奇的巨型鱼龙等的生活习性和捕食能力,它们在恐龙出现之前,就主宰着地球海洋。编导开创性地将顶级动画艺术、真人表演以及最新的古生物研究融会贯通。同它的片名一样,这部影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漫游”式的轮映活动,尽管面临的观众肤色不同,所收获的可是一样的惊奇和着迷。
我们的“淡定”及其危害
同欧美地区以及我们的近邻日本对科学大片热情高涨、追加投入形成反差的是,我们在科学大片的制作上却是年复一年异常地“淡定”。究其原因,除了有相当的影业人士和投资方对这类影片动态不知情、以及拍摄力量短缺外,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投资回报的问题。
加拿大IMAX公司亚太地区运营副总裁黄科告诉笔者:“IMAX公司早就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几年来一直在寻找中国地区的合作伙伴,我们找过影业机构、银行业、企业家,但一直没能成功,他们常常只需要短期内就能赢利的项目。”而综观IMAX、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公司的特种电影,往往需要几年才能收回成本。不过,从盈利的角度看,其实这倒还是个长线产品。但在我国某些急功近利的人看来,合拍科学大片是没有商机可言的,如要独立投拍那更是犯傻。这种短视眼光对先进文化发展的危害是不小的。在前些时候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的影视创作座谈会上,代表们就敏锐而焦急地指出:“如果只谈票房和收视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将无从谈起!”
如今,我国好些地方正不断新增巨幅银幕,但一些影院经理却也在正为缺少片源而着急,它们仿佛是一张张苍白的面孔,正等待、呼唤着我们自己生产的特种影片等科学大片。
不可忽视的追赶契机和制高点 《石油梦想》等影片的精彩预告
看好我国科学大片的前景并不是盲目乐观,恰如日出东方前常会彩霞满天那样,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我国好些展馆推出的一批近10分钟的特种电影短片就作出了精彩预告。
石油馆的《石油梦想》、汽车馆的《直通2030》、船舶馆的《启航·追梦》等影片吸引了数量极为庞大的参观者,而且由于口口相传,愈到后来吸引力愈大,甚至超过了有着超一流电影放映系统的外国热门场馆。人们为了能进入石油馆一饱眼福,竟能排队等上十几个小时。影片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创作者已经谙熟了特种电影的某些创作秘诀。
与普通电影可以从容展开不同,特种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奇特的情感体验,这并不是光靠3D、4D、超大屏幕等技术手段就能达到的,更是要靠特殊精妙的构思,靠科学与艺术的上佳结合。拿《石油梦想》来说,这是一部浓缩版的关于石油“前世今生”的故事,它带领观众在10分钟的时间里穿越数亿年的时空长河,在一个个组接巧妙、神奇刺激的片断中,充分领略石油的发现之旅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贡献。如在“假如石油突然消失”的段落里,睿智而幽默地想象了人类失去石油的种种无法接受的境遇。石油如同现代社会血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其前景的思考也随即油然而生。观影效果正如该馆负责人所期望的:“观众看完要有收获。从感觉到感受,再到感悟,最后感叹。”
从科学向人文的扩展及展示“大”科学
这批为世博会所赶制的电影佳作,称得上是我国在特种电影领域的一次突进,虽然都是短片,但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尽快赶上世界科学大片创作的先进水平。这也应是又一种“世博后”效应吧!不过,要想取得整体性的超越发展,就必须充分注意当今科学大片的新趋势、新特点。在相继上映的《阿尔卑斯山——自然的巨人》、《热带雨林》、《地球,我的家园》、《阿拉伯》、《海洋》等全球新近上映的科学大片,凸显了近年来这类电影从科学向人文的扩展态势,或者说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又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些影片从宇宙、地球、生命、文明等多维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对科学、自然及自身的探索,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深层思考。科学大片愈来愈呈现出一种大科学的壮观和深邃!
科学题材因有了人文的介入而更具思想性、感染力和美学效应。但同时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今年年初热映的球幕影片《极限飞跃》,除了对极限跳伞这项高观赏性、高难度运动作了全景介绍外,更在叙事方式、情感营造上匠心独运,该片让观众们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只有少数人才能体验到的极限运动之惊险绝美,进而窥探到该项运动中人的心理生理变化,同时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所画的降落伞、飞翼等草图做了绝妙结合——他的飞行梦想竟在500多年后由极限冒险者的无畏尝试得以实现。时速高达200公里的空中穿行、挪威峡湾的危崖胜景等与激发人们“挑战自我”的呼唤、恰到好处的音乐音响交织一起、引人入胜。这次雅克·贝汉来沪带来的《海洋》值得我们尤为关注,他把自己的这部纪录片定义为“野性的歌剧”,而人们又将他这部片子誉为“用摄影机书写的自然史诗”。该片将自然摄影、音乐音响等的精彩都推向了极致。在多名最优秀科学家的参与下,这里面有等待数月半载才捕捉到的海洋奇观(包括从未见过的海洋生物),有“人类对海洋的残酷影响”的真切展示,还有堪称一绝的好些动物目光的精湛映现——如海洋动物面对彼岸运载火箭拖带烈焰升腾的惶恐眼神,这些连同解说词的精到深刻汇聚成磅礴的感染能量。同在美国、日本请来的配音演员都是大牌一样,我们中国这次由姜文担当配音。而到9月,院线公映结束后,该片还将登陆百视通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影片《海洋》正非同寻常地搅动着人们的“心海”,而它又会有力地影响到真正海洋的未来。
愈益升温的亮点和创作制高点
前沿性、先锋性是科学大片创作中愈益升温的热点,也是尤为迷人之处。特种电影是现代科技和电影艺术的崭新结晶,创作者往往也成了其中的弄潮儿、冲浪者,他们怀有强烈的创新渴望,在题材的捕捉、创作手法、内涵提炼诸方面尽显其能。球幕电影《狂暴的宇宙》借助于各式先进天文望远镜所摄的珍贵影像,难得一见地揭示了多种星体、星团的演变,用第一手资料和旁白慑人心魄地指出:天穹上巨大星团的冲撞、吞噬的混乱是最为壮美的。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美是和谐”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小分子遨游太空》则让观众搭乘分子号飞船升空,出人意料地进入到雪花、硬币、口香糖和人类细胞的探险之中,使娱乐性和科学性一起溢漫巨幕……这些影片可能制作有缺陷、观点有偏颇,但却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最强烈的震撼——“星体在碰撞中消亡,生命在碰撞中诞生,思维在碰撞中常新。”
与此相联系,一个重要课题不容我们忽视:要特别关注我国拍这类特种电影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有这方面团队建设的观念。为世博会拍片是仓促上阵,虽然士气高涨,但毕竟专业人才捉襟见肘,好些优秀影片的创作离不开外国专业团队的加盟。虽然从硬件上我们全方位地接触了不少堪称世界一流的特种电影设备,如地乘4D展览观影系统、把观众完全包裹在影像之中的“魔盒”等等,但能从内容到形式都驾驭自如的“国产”编导现在就难以寻觅了。外国已有专门的特种电影研究所,我们对加速发展自己在科学大片方面的原创力量要有一种战略上的重视。我国之所以能在超级计算机研制上后来居上——“天河一号”成了世界第一,主要得益于两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和出色的人才团队,这同样也是力拓我国科学大片创作新路的制高点。
《土星之谜》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笔者随上海市科协代表团赴台湾进行科学文化交流,有幸到太极科技影音公司访问并了解了《土星之谜》的拍摄内情。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却能创作生产难度和投资都很大的特种影片,并且在国际上获奖,颇有“蛇吞象”的魄力和“巧使杠杆”的内功。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三点启发:
一是努力推动民营公司在这方面的力量投入。中央曾专门出文提倡民间资本力量积极加入影视剧的创作生产。像华谊兄弟影业近些年的运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唐山大地震》中8分钟的3D巨幕效果也令人称道,但华谊似乎在这方面可带头迈出更大的步伐。以同样也是兄弟创业的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为例,他们长期热衷于在“新兴的生意上押宝”,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对科技进展的反应非常敏锐,拍出了《黑客帝国》以及不久前在我国很走红的《盗梦空间》;3D巨幕影片《深海猎奇》、《海底世界》、《哈勃望远镜》也都出自他们公司。我国的民营企业家近年来曾出资参与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奇迹工程,现在我们应该让他们更多的知晓,现在是投资我国科学文化影视项目的大好时机;
二是要努力借鉴台湾太极公司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的成功经验,以使科学大片取得更好的“出生证”。这些年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和高新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射卫星已逾百颗,神舟飞船接连升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了5000米海深;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也名列世界前茅,以后该机将允许各行业登录使用……这些都为我们拍摄科学大片提供了不少可资利用的合作条件;
三是需要有整合的力量。我国大陆的民间资本投入影视文化还不繁荣,就是进入了也不太容易与航天等重要部门进行合作。笔者特别看好科委和科协的力量,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科委与东方电视台、上海科普作协合作,发起组织了全国“百集科幻动画片剧本征集活动”,该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可惜当时评出优秀剧本后未能投拍,这其中有资金等多方面原因。但这条路是应该继续走下去的。几年过后,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更清楚了。
相信在新时代条件下汲取国外以及海峡两岸的好做法,这条路是可以开拓出宽广大道的。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科教新片《中国大鲵》,它是珍稀动物系列的首片,不仅成功实现了科学影片制作方式的新合作——由上海科技馆、上视纪实频道联合出品、上海市科委和上海科学发展基金会资助;还成功回答了怎样既学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手法,又富有中国特色等新课题。我们现今在屏幕上能强烈感受到该片编导迎难而上的创新开拓精神,不仅用高清电视、显微摄影等先进技术手段展现了令世人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娃娃鱼的生活状况,还用解字、动画等手段巧妙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如阴阳和谐、太极思想,使得影片立意很高,富有内涵。在最近举行的该系列后续片《扬子鳄》的审片会上,上海市科委科普处领导表示,我们以后不会重复对这类形式科教片的投资扶持,而将要对我国自己的科学大片进行大力扶持。这将是富有战略眼光、会产生示范带动效应的举措。
我们热切盼望着在我国科学大片的摄制上不断有新的合作机制以及新影视机构的涌现,与专业的科影厂“分进合击”。实际上,我国最早的科学电影就诞生在商务印书馆、南京金陵大学、上海大夏大学等非专业机构。韩正市长在新一届市长咨询会上提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与资本、与产业的紧密结合。”这是非常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像法国《海洋》庞大的资金需求就得到了诸多公共和私人合作伙伴的支持,其中有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等。在这样的合作空间中和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精神完全可以绽放异彩!
(作者:SMG传媒集团重大创作办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和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传播学会理事)
《哈勃望远镜》
本片是由IMAX和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共同制作,并得到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协助。2009年5月11日,拍摄本片的这批IMAX3D摄像机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一起发射升空,宇航员用它们拍摄了维修和升级哈勃望远镜所需的5次太空行走。
《深海探奇》
该片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助下,由英国3D娱乐公司与迪斯尼自然影业耗时7年合作完成的海洋题材3D巨制,全部采用3D水下摄影机实景拍摄,以小海龟回归大海为主线,徐徐揭开美丽而神秘的海洋面纱,让观众在影院潜水,亲身感受深海的神奇。
《土星之谜》
由太极影音公司制作的《土星之谜》是台湾首部自制的3D动画,片长50分钟。该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卡西尼-惠更斯”探测土星任务,剧中的太空场景依照NASA的指示进行3D重建,首次登陆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以及山缪·杰克森等国际知名巨星参与了配音。
《大峡谷漂流》
Teva品牌与美国MFF巨幕电影发行公司及美国河流保护协会合作,于2008年推出其精心打造的这部探险环保题材影片。观众既可跟随探险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去体验在科罗拉多河上极限漂游,同时也可清楚地意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艰险挑战,唤醒人们对于全球水资源问题的关注。美国著名的环保人士《护水联盟创始人》小罗伯特·肯尼迪(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后人)及其女儿凯克·肯尼迪参与了此片的拍摄。
《阿尔卑斯山》
这部由瑞士国家旅游局支持拍摄的IMAX影片不仅展现了瑞士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对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对欧洲气候的影响以及雪崩的形成和救援作了详尽说明。观众可以欣赏到38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雄伟山峰,其中的一颗明珠就是世界上上镜率最高的马特宏峰。影片还再现了历史上人类首次攀登马特宏峰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