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中的绘画艺术
作者:马天云
时间:2011年09月04日 来源:人民日报
雨后苗乡(中国画)王振中
梯田如镜(中国画)王振中
师承于李可染、李苦禅等当代杰出画家的王振中教授,走出中央美术学院即深入贵州近五十年,边研习传统山水画,边带着众弟子遍走黔中大地,化境创作,运用扎实的传统笔墨语言,塑造出深沉雄浑、瑰丽苍莽的风格样式,当之无愧地成为黔派山水画的领军人。
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年的学习生涯中,前三年,李可染教山水、李苦禅教花鸟、叶浅予教人物速写和创作、蒋兆和教素描,从理论到创作,从工笔到写意,从技法到意境,从传统到创新……他在名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后两年,王振中入李可染工作室专攻山水画。在先生的指点下仔细研究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黄公望、董其昌等山水画传统名家的作品,还认真临摹石涛、石溪和近代名家黄宾虹的山水画,领略和学习传统名家的笔墨精神。努力实践李可染对传统山水画“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要求。五年学业结束,李可染语重心长地告诉王振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贵州山水很美,有特色,一定会赐给你一笔别人没有的财富。
来到风景秀美的贵州,在艺术院校任教,王振中一呆就是48年。
在教学与笔耕生涯中,王振中将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知识和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他完整地继承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思想,将李派山水结合黔中实情,使之发扬光大。他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走向生活的源头,对景写生,印证教学所获,从物象取舍、画面布局、传统笔墨运用等方面,对学生循循善诱,细心讲解。他每次到京,都要带自己的作品和一些学生优秀作品,登门向李可染学习求教,从而提高创作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使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指导。对同校任教的前辈画家宋吟可、王渔父等,他倍加尊重,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串门谈艺,交流教学经验和笔墨体会,汲取多方精华。
中国历代名家在对景物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于形与神都有着不同的体验与感悟,因而有了不同的笔墨程式。王振中除在古今名画中阅览名山大川,去解读历代名家的笔墨语言,还在真山真水中领悟,探索自己的笔墨程式。他跑遍贵州所有的景区和许多人迹罕至的山岭、峡谷,山山水水罗列于胸,因而他在表现黔中山水时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圆融无碍的境界。他的画作,表现苗乡侗寨和贵州山水的占绝大多数。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春光初绿的苗乡,还是层林尽染的苗寨秋色;无论是依山傍水的布依人家,还是清水江畔的渔舟帆影,都把贵州别有洞天的神奇变化和家乡的风物人情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示了黔地山水的特有之美。
王振中近年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幻化。变理性的构思为笔墨的随机发挥,减少李派山水的擦点,强化笔法线条的表现力,更讲求空间层次,在明亮中求变化。树石的画法,也在写实基础上求变。他的作品深厚华滋、秀润雅健,最终达到了灵性自发而又与黔地山川相契合的精神风貌。中央美院教授、美术评论家薛永年认为,其表现黔中山水有四种面目:一是略参陆俨少笔墨律动,融笔墨于实境,格局极大,条理井然,景观丰富,层次分明,有咫尺千里之势;二是取近中景,变层层渲染为一次性灵动多变的勾勒点染,湿墨淋漓,轻松自然,微妙和谐,极饶墨韵,充分表现了带雨含烟的黔地景色;三是参合石涛笔墨意境和石溪艺术特色,洗练而不为常态地表现苗岭风光;四是以色代墨,以有大有小的石绿点子描绘树丛,表现层林尽翠中的苗寨风光。
不懈的笔耕、勤思,已经逐渐成为王振中鲜明的特点。这种艺术风貌并非僵化的程式,而是有如他钟情的黔山,朝露夕雨、春绿秋红、晦明幻化,神驰其间。他出入传统,转益多师,长期对山悟景的努力结果,最终归结于对贵州山水意境的整合与塑造。在他清润雅健的笔墨下,《梯田如镜》的明净、《苗岭山居》的雄浑、《舞阳清幽》的清晖、《山高有苗家》的高旷雄奇,以及《苗乡飞瀑》的清润苍浑等,都统一在笔墨塑造的意象之美中。这是王振中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体悟和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