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
作者: 李旭阳 颜建国
2014.03.16来源: 《求是》
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缺少英雄文化的国度和民族是诞生不了英雄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人民信仰、精神面貌以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重要影响。英雄文化的衰微绝不是好事情。
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命运多舛,在举世罕有的生死存亡抗争中砥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造就了伟光四射的英雄群体,形成了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为内核的英雄文化。尤其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英雄灿若星辰,加之长期对英雄模范的褒奖与传扬,革命英雄主义大张,英雄文化大振,造就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是,近一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英雄文化遇到了严峻挑战: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日渐掏空英雄文化的历史根基。多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阴风四起,国内外一些史学家打着历史研究的幌子,以所谓的新史证为历史“正名”,肆无忌惮地歪曲、颠倒从“五四”运动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原貌,否定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与此同时,极力夸大我党和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借以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既然革命错了,革命道路错了,一切革命英雄都无来路。历史虚无主义恣意掏空革命历史根基,阻滞了英雄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其害甚烈。
二是“解构英雄”日渐剥离英雄文化的本体依托。多年来,“解构英雄”由隐避而公开,进而越发放肆地揭“底”、爆“料”,把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人物、英雄群体说成是“吹出来”的“假英雄”,企图抹黑、诋毁、扳倒英雄,导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英雄的怀疑、误解、疏离,导致英雄形象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轰然崩塌。英雄人物是英雄文化的本体依托,“解构英雄”使英雄文化日渐失去这个依托,长此以往,英雄文化自然无以存续。
三是本土英雄文化受到外来英雄文化的严重冲击。多年来,我们对英雄文化的培育、传扬明显弱化,中小学教材古今英雄题材的课文占比明显减少;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数量、质量大不如前,尤其有如《英雄儿女》那样震撼人心的力作更是少见,一些有损英雄形象的泛娱乐化、低俗化以至恶搞的战争片、抗日剧、英雄佳人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过去游走乡间街巷四处说唱《说岳》、《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的文化景观早已不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英雄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以“英雄+浪漫情怀”为基调、张扬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大片、动漫纷纷登场,外来英雄越发显得光彩照人。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外来英雄文化对本土英雄文化带来很大冲击。
英雄、英雄主义、英雄文化是互为依托、相伴相生的,没有英雄就谈不上英雄主义,谈不上英雄文化,而英雄文化又会源源不断地孕育、滋养英雄与英雄主义。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淡忘英雄必然失去英雄,而英雄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教化引导人们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立志当英雄。我们这个盛产英雄的国度当下显然有些“英雄气短”:远的不说,单是今年春节晚会上演唱了一曲《英雄赞歌》,竟然引来一些网民“吐槽”、指责以至辱骂,好像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赞”一下英雄就错了。这很令人担忧!缺少英雄文化的滋养,缺少英雄主义的熏陶,必然缺少精神钙质;缺少英雄之气,必然导致民族精神的矮化。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歌舞升平,需要浪漫生活,但绝对不能没有英雄情结、英雄情怀。英雄文化不仅是英雄之气、英雄情结的文化源头,还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先人后己、扶贫济弱等美德的基因,须臾不可缺少。如今社会上那些见利忘义、不敢担当、乘人之危、贪图享受等恶习,都不难从英雄文化缺失上找到根源。
还必须看到,中华民族依然面临内忧外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跨越许许多多可以预见与不可预见的艰难险阻。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历史上内忧外患又很多,就当下而言,我国周边存在着各种危机和挑战,军事威胁长期存在。无论远虑还是近忧,中华民族都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必须具备坚定的国家意志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必须英雄辈出,而这都依赖于厚重的英雄文化的长期滋养。从一定意义上讲,培育、弘扬英雄文化既是文化战略,也是安全战略;英雄、英雄主义、英雄文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们需要提出大力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的任务。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英雄是爱国的先锋与典范,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将会构筑起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的精神高地。培育、提振英雄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其一,让英雄享有崇高的国家荣誉。敬仰、崇尚、学习英雄是英雄文化的核心要求。英雄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的地位,决定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英雄往往是偶像化的,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英雄才是不朽的,才最具榜样的力量。目前我国荣誉称号很多,各种嘉奖也很多,但还没有“国家英雄”、“人民英雄”称号的授予,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荣誉制度,将“国家英雄”、“人民英雄”作为最高国家荣誉,用于褒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伟大贡献的英雄。有必要设立国家荣誉基金。要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亵渎、污蔑英雄。
其二,大力颂扬英雄形象,传扬英雄精神。英雄是形象化的,英雄精神也是形象化的,英雄精神寄寓于英雄形象,英雄形象承载着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的传扬依托英雄形象的传扬而实现,英雄文化的影响力以英雄形象的影响力而实现。一部《水浒传》,让人们记住了武松等英雄豪杰;一篇《鸡毛信》,让人们记住了海娃;一部《英雄儿女》,让人们记住了王成和王芳。但凡英雄,都有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是绘声绘色的传奇,人们都是通过小说、绘画、雕塑、电影、电视、故事、曲艺等文学艺术形式认识英雄的。遗憾的是,当下的小说家们写英雄的不多了,歌颂英雄的影视精品力作不多,戏说英雄以至俗化、矮化英雄的平庸或者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情况亟待改变。国家应在实施文化发展战略中重视培育英雄文化,配置力量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和传世价值的英雄题材文化项目,尤其着力推出一批高水准的电影电视作品,讲好英雄故事。作为革命圣地,西柏坡正在启动英雄文化基地建设项目,致力于为革命英雄树碑立传,争取在挖掘、传播英雄文化上取得成效。
其三,从娃娃抓起。“自古英雄出少年”。对英雄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往往是在青少年阶段完成的。因此,英雄文化的内化外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课本上英雄题材的课文应作适当恢复。应根据读图时代、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组织力量生产一批受青少年欢迎的英雄题材的图书、动漫、短片、游戏等,让孩子们从小认识英雄,接受英雄熏陶,萌发英雄情感,立志将来做英雄。孩提时代还要格外重视他们锻炼体魄,体壮才能气壮,弱不禁风的“豆芽菜”很难顶天立地。集体主义也往往伴生英雄主义,要在青少年中大力组织开展富有竞争意识的集体活动,将英雄意识潜移默化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其四,要特别注意维护国家、民族“大英雄”的尊严与形象。综观历史,横看中外,传世英雄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站在民族前列,或肇始文明,或创业开基,或扶危救亡,或砥柱中流,或叱咤风云,发挥引领时代、扭转乾坤的巨大历史作用,唯有他们,才能得到全民族的高度认可,才有巨大的感召力。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从周公孔明到关公岳飞,中国有史以来不乏名垂千古、世代敬仰的大英雄。譬如关公,屡代尊崇,直至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极尽褒扬,无以复加,关公祠庙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甚至影响到海外,堪为中华民族树得最为成功的大英雄。凡人英雄、民间英雄固然可贵,固然需要,但国家英雄、民族英雄更堪大用,更富有历史与精神价值。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鲁迅、钱学森等都是当代的国家民族大英雄,我们这个时代不能没有他们,对他们的任何污蔑和攻击实质上都有损我们国家民族的形象、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尊崇他们,维护他们,传颂他们,应该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与道义担当。
(作者:李旭阳,中共河北省平山县委书记;颜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