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 刘维涛 钱伟 颜珂
2014.03.13 来源: 人民日报
11日中午,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代表彭伟平的脸上:“当时并没有更多想法,只因心里有份爱。”她淡淡地说。
彭伟平是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庄村村民,两年前的一次壮举让她的人生闪光——她带着6个多月的身孕跳进水塘,救起两个落水的孩子,被誉为“最美孕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词。热议中一个共识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栖居的家园,它承载着梦想,也昭示着底线;它需要守护,更需要践行。
为改革凝魂聚气
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一时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其生命力就在于各种“现实版”的不断上演。
“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却让人十分纠结,这其实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迷茫。” 中铁四局集团总经理许宝成代表说,思想多元、价值多元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典型特点,但“多元绝不意味着混乱,要做到有序,就必须明晰底线。”
“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这‘不同’意味着多元,大千世界本来千姿百态;而‘和’就是要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这个世界上还是要有一些共同的遵循和规则的。”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委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这个“最大公约数”描述了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引发代表委员的广泛共鸣,他们认为,很多经济社会问题成为顽疾,并不是我们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够好,而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建构。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代表,一提到不断升级的医患矛盾就不停地感慨:“尽管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道德缺失也不可小觑。医生不体谅患者,不以诚待人;患者也把治病单纯看成消费行为,不能理性对待治疗。”
改革要涉险滩、啃硬骨头,不仅要对症的方子,还需要那么“一股子劲”,这“劲”从制度体制来,也得向精神文化寻。
“丢失了精神家园,再快的发展也失去了根基。”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朱善萍代表认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它整合社会意识,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公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
上行下效最重要
价值层面最讲究示范,尤其是上行下效,“做给你看”的力量是无穷的。毋庸讳言,当前地方保护、双重政策、收费设限等政府行为仍不鲜见,而随处可见的“潜规则”更是对公平、正义的戕害。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单纯的说教肯定不行。政府当首先承担自己的责任,作出标杆和表率,自觉守护公平、正义、法治,你做的群众看着,你说的群众才信。”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白金明代表说。
腐败现象对社会风气的危害显而易见,贪官污吏歪曲的价值观很容易对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形成侵害。“八项规定”清风劲吹,“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形成声势,让代表委员们颇感振奋,他们认为,关键在于常抓不懈,成为常态,在群众中建立威信,赢得信任。
“一说到办事,不少群众第一反应是走后门、拉关系,而不是按照法律和规则办事。” 许宝成直言不讳,要让群众看到公正,形成法治意识,政府就要敢于对自己动刀子,既要放权又要约束手中的权力。
湖北省黄冈市市委书记刘雪荣代表则强调制度和法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有一套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就没有了空间;如果我们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各个方面都能凸显法律的权威,人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
融入生活点滴
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幅国画,画的应该是一个完美世界的样子,而凡人善举,就是勾勒这幅画的一笔一墨。
彭伟平并不孤单,最美司机、最美老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群体已成熠熠闪光的群星,照亮时代天空。他们其实就在身边,默默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吴先宁委员认为,越是宏大的事业,越需要从小处着手,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的点点滴滴当中,“不是轰轰烈烈才感天动地,反是小事折射内心冷暖。”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代表很推崇浙江首倡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传统为基,但一定要活化传统,让传统中的优秀内核通过社会动员、全民推广。”
“每个人的未来梦想相加,就是国家的梦想;每个人都释放正能量,加起来就是无穷尽的力量。有什么理由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们的脚下,正是我们深爱的中国!” 彭伟平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