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 精读 思读
2015年05月13日来源:山西日报
崇尚读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千百年来,诸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捧书追月”等刻苦读书的故事,俯拾皆是、层出不穷。幽幽的书香,浸润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当今时代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读书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全民读书。
如何读书,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要持之以恒勤读。古人云,“学贵有恒”“勤能补拙”。读书最忌讳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有人不读书,借口工作太忙、没时间读。真的没有时间吗?习近平总书记讲,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李克强总理说,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读书。难道我们比总书记和总理还忙吗?我个人的体验是,只要有强烈的欲望、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一定能够“挤”出时间。如果每天能挤出一个小时,每周就可以读一本书,一年就能读50多本,加上公休日,读得更多。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贵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要我们勤读、苦读、坚持读,就一定能收获智慧、收获喜悦。
二要博览群书精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习要有宽度,要博览群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人要站得高、看得远,从本质和全局上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就必须博览群书,这样眼界就宽、视野就远,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如饥似渴地浏览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好书,尽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刻苦精读。要精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准确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尤其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中之重,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把握精神实质。要精读大家大师的经典名著和工作实践中急需急用的好书,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切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切忌表面化和碎片化。这样才能让博览与精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要知行合一思读。读书与思考相伴,才能读出味道;读书与实践相随,才能读得有用。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任何有益的书,一半的益处是由读者本人去创造的。”这种创造,靠的是思索,是实践。如果尽信书,确实不如无书。所以,读书应该是一个寻找答案、解决疑惑的过程,要有分辨与选择,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要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这样才能做到明理修身、崇德向善,“或迷雾陡散,丽日重见;或偶有发现,茅塞顿开;或积年疑惑,一朝释然。”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书中的答案或经验用于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学用相长、以用促学,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对于加快书香社会建设,我有三点建议:
一要突出三个对象。即青少年、领导干部和从事思想教育、宣传文化的工作者。要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和爱好,把善不善读书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教育引导各类从事思想教育和宣传文化的工作者善读书、读好书。
二要抓好三个环节。即出书、评书和用书。要严把图书出版质量关,多出精品,科学评价和推荐优秀图书,提高公共图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形成三个氛围。即爱读书、读好书和善读书。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引导,养成人们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读好书的价值追求、善读书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