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扇屏记
作者:孙唐
2015年05月31日 来源:光明日报
四季之秋(中国画·局部) 孙唐
四季之夏(中国画) 孙 唐
来到昆明,我的画画一直没停,绘画内容也较广泛,而春夏秋冬四扇屏记忆最深刻。北方季节分明,寒来暑往四季更换,而在昆明,冷热不很清楚,无怪乎这里被称为“春城”。可能是出于对寒来暑往的眷恋吧,我就动起笔来。
四扇屏,是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春夏秋冬有无数人在描绘,多少人对此乐此不疲,不厌其烦。清代庐州府学政朱弦对春夏秋冬有如此描绘:“春山艳洽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光澹淡欲卧。”古代雅士常以山水为载体,表达闲云野鹤、高远空灵的意境追求。中国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都具有与中国文字相同的符号意义,画里画外,借物传情,借物达意,山水中的皴擦点染尤其如此。
写字要提高,离不开临字,绘画也是一样。有时有这样的感觉,前人总结的情感符号,就像是个笼子,想吃笼子里的肉,但又怕套在里面,画画过程翻来覆去,皆是如此。画画要有爱心,不喜欢就不会画,持功利之心则画不好画。心沉不下来,就无从谈画好画了。想画好画就要把心静下来,以情入画,上追天趣之妙,下随人伦之情。
匠心就是质朴之心,磨炼之心。能工巧匠,先工后巧,业精于勤,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这个路子。绘画素材来于自然,生于心中,一横一纵出于感受,绘画的过程是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人与自然始终是不可分的,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未被人类污染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是现代人的心理崇尚和审美祈求。我的四扇屏绘制的过程,也是对原始自然追求向往的过程,创造原始状态的“春夏秋冬”,追寻原始风貌。
中国的书法也好,绘画也好,还有一种功能,那就是互动性,可以和其他的艺术一样参加表演,与人们进行互动与交流。艺术为传播美好,以大自然的山水、花草、鱼虫作为载体来抒发对自然的认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与人的互动,现实与精神的对应契合,通过主观意识的概括描述,激发精神上的想象,这个过程确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我的好朋友王兴看到我这四幅画之后,特意为“冬”赋诗一首:“自古寒雪今又逢,一草一木自枯荣,落叶一去千山静,寂寥孤村暖无穷。”
绘画的过程,也是情趣转换的过程,无情无趣的画是没有生命的。情是起步,趣是收尾。由情转趣的过程不是容易的事情,是漫长的,需要下功夫。画出来的东西都想达到传神的地步,到达一定的境界,这除了不断反复的磨炼之外,还要在自然生活中不断去悟,画外悟道,道法自然,情趣与感知的归纳转化,绘画就是这种不断循环的过程。
人性的回归,自然属性的重视,在悄然地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情感的细腻,情趣的品玩,味道的重视,一切都在细化之中,这就是当今的文化潮。随潮而动,随潮而兴,立足本位,匠心独守,法理自然,做好自己的事情。
春夏秋冬的绘制过程,有了这么多的随想,人的一生能过多少个四季轮回呢?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