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亚洲文明对话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2015年06月29日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联合光明日报社在北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对话的系列论述和开展亚洲文明对话的倡议,就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深入研讨。座谈会由许嘉璐先生主持。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亚洲振兴的文化诉求
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亚信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两个国际会议连续两次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实际上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中国的知识界、思想界,以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应当关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习总书记提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倡议,放到当今整个世界的思想格局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当中来看。从第一台蒸汽纺织机启用到现在的250年里,驰骋于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更重要的是思想、价值和哲学,覆盖整个地球的就是文艺复兴后所形成的现代主义。如果说工业革命之前人类遭到的最大灾难是大自然给予的,那么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最突出的威胁,一是冲突与战争,二是生态的毁坏,三是不平等。我们现在通过“一带一路”,通过经济、基础设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文化理念来创造另一个世界。“一带一路”做成了,就是改写世界的大文章。从“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储备基金,再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战略部署。
文明对话我们不是开创者,但凭着中华文明博大包容的智慧,我们有信心后来居上。文明、宗教对话活动在国际上已经有20多年了,一度影响比较大,但目前有些式微。现在中国崛起了,需要有文化、文明的支撑,因此我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要有“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精神。儒家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中韩联手弘扬儒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朴槿惠总统的重要共识。作为儒家文明的发源地,我们理应成为亚洲儒学的研究与传播基地,在弘扬儒学方面要有充分的话语权。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亚洲文明对话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客观上说,亚洲的文明恐怕比西欧还复杂,彼此交往的基础又不好。复杂、困难在哪里?首先,价值观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其次,亚洲文明有的地区很敏感,其敏感度不亚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如耶路撒冷与巴勒斯坦。再次,长期以来,我们跟亚洲很多国家学术交流合作的基础也比较薄弱,很多方面都得重新开始。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定能做出成就、做出影响,因为这个活动顺应了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今天的亚洲拥有全世界67%的人口、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尽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很多,但亚洲是今日之世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亚洲现在要崛起,一定要有文化的形象、文明的复兴。今天的如此辉煌,是伟大的文艺复兴后的成果。但是文艺复兴的光辉照到现在,有点精疲力尽了,需要新的文艺复兴,亚洲文明有希望来引领。什么是亚洲文明的智慧?几十年前世界宗教大会达成共识,全人类就认两句话,一句是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是《圣经》的“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这个智慧就是今天大家能坐在一起的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看着简单,实际上浓缩了文明的精华。这个智慧可以很丰富,也可以很简约,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展开,再去论述,再去讲故事。我们要共赢,“一带一路”要有文化支撑。经济上的“一带一路”,文化上就要互联互通。命运共同体要有理论支撑,需要文明的对话融通。亚洲文明对话应重视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是一个与中华文明相融合的过程,历史上著名的“伊儒诠经”,就是以儒家学说来诠释伊斯兰教经典,出了很多大学者,这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文明是包容的,通过文明对话融合,倡导文明繁荣,可以防止极端主义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亚洲文明智慧
李肇星(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构建亚洲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亚洲发展大势和时代需要。亚洲是多元文明共同体,亚洲的团结与发展对世界意义重大。现在亚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崇美因素的影响,传统友谊与团结受到挑战。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维护和增进亚洲的团结和友谊。亚洲文明对话不仅必要,而且非常的紧迫。亚洲文明对话要务实,要有求实的精神,要着眼于亚洲的实际,要着眼于各国各地区的现实需要,切忌空谈。亚洲文明对话的求实,离不开汲取亚洲各国各文明的经验与智慧。亚洲是世界几大重要文明的故乡,亚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需要认真地总结与汲取,亚洲各地的文明智慧理应成为亚洲建设命运共同体,包括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资源。
邢贲思(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个提法意义重大。当今世界固然矛盾重重,但是人类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当这些共同的问题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成了人类的公害、公敌,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人类自身、不同人群的矛盾往往退居次要地位,而共同应对公害、公敌就成为主要矛盾。正是这些共同的问题,把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么一个命题,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且有它的现实可能性。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命运共同体,绕不开政府之间的合作,但是主体应该是人民,主渠道应该是在民间。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他反复强调,文明对话的主角应该是人民跟人民之间的对话、青年跟青年之间的对话,是真正的民间的对话。不同国家、族群往往文化背景不一样、文化传统不一样,对彼此的文化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发生矛盾。文明、文化的对话不仅仅对消除人民之间文化之间的误解很有帮助,甚至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某些政治上的误判和误解。西方往往认为强者必霸,认为守成大国与新崛起的大国之间必有一战,但是中国的传统理念没有这个“修昔底德陷阱”,我们的传统是讲“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合”精神。我们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一种愿景,而且也是中华文化本质的体现。这种理念要通过文明对话反复讲,特别是广泛的民间交流,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
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可以把“战争与和平”作为亚洲文明对话的重要议题。和合、贵和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很可贵的思想,儒家特别是墨家非常反对战争。印度文明如佛教也珍爱和平,反对暴力。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也非常有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弘扬。我们通过尼山论坛,反复阐明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立场,特别是要强调中国所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当前世界上讲“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太多了,所以要正面地讲中国道路的含义,是和平发展,以正视听。文明对话一开头就是为了缓和世界的紧张局势,要宣传和平,所以我们现在的文明对话,要把和平作为对话的重要内容,这契合文明对话的本来的含义。亚洲文明对话要重视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话,同时也要重视跟印度文明的交流。印度的崛起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大家一般都看好印度。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印度文明在亚洲范围之内很重要。我们现在跟韩国的交流关系很好,跟日本交流关系原来也很多,在人文方面交流很多,而且大家都是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很多共同语言,但是这些年来也碰到很多困难。不少日本学者确实对中国的文化、对亚洲的文化很有研究,可以考虑争取一些日本的友好的学者来参加亚洲文明对话。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需要亚洲文明对话
吴建民(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类历史上历次思想解放运动,往往都是从不同文明对话交融开始的,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些大师就借鉴了中华文明的一些因素,当时伏尔泰对于中华文明非常推崇,把中国的一些做法作为反对当时欧洲封建专制的一个利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进步这么大,也是得力于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学习。亚洲文明对话将会推动亚洲与世界的进步。亚洲文明对话,目的是和平、谅解、合作、进步。目前亚洲在崛起,发展很快,这是亚洲面临的人类历史上几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国际关系重心也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洲国家内部有争端在所难免,但是亚洲人非常珍惜和平。国与国之间有很多误解,人和人之间有很多误解,我们要相互谅解,要替人家着想,一厢情愿是不行的。通过相互了解,误解减少了,合作的可能性就上升了。通过找到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建立互信,最后推动进步。2011年中国同亚洲各国贸易额是1.2万亿美元,超过了中美、中欧贸易的总和,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所以亚洲对中国的外交来讲非常重要。中央提出来的“一带一路”非常及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虚实结合,弘扬亚洲文明智慧,这样开展亚洲文明对话就有味道了,就有了传播力。亚洲文明对话,中国人一家唱不起来,得把亚洲各国各文明都请来。亚洲国家对亚洲文明都有贡献。开展亚洲文明对话,他讲你的好处,我们讲讲人家的好处。我们要研究人家,人家也要研究我们,大家把一些好东西都讲出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卢树民(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有非常深刻的历史和外交背景。亚洲长期以来是饱受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地区,战乱不止,民不聊生。二战结束以后,许多国家纷纷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亚洲一些国家才开始走上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出现了“亚洲四小龙”,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亚太地区现在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亚洲国家经济一体化程度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亚洲地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不断增多,局部地区振荡、恐怖主义蔓延、安全局势恶化,这些因素都威胁着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和大背景下,习主席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其目的就是深化亚洲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努力让地区合作成果惠及各个亚洲国家的人民。习主席提出开展亚洲文明对话,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本质,也体现了我们新型的外交理念。与这个相伴的就是“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核心有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还有民心相通。文明对话跟民心相通是紧紧相连的,因此开展文明对话的研讨,是非常及时的,尼山论坛能够抓住这个主题,抓得很准。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建立经济合作的伙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就要突出中华文化“和为贵”的思想本质,和合亚洲、和合天下。
文明化成、多元和合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教授、院长):“文明”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开展亚洲文明对话,一方面要“观乎天文,以察时变”,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的亚洲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亚投行,都是化成天下的问题。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提出和平、合作这样的理念?为什么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以他平他谓之和”,中国古人对他者是尊重的,是平等的。我们一直是主张和平合作、诚信协商的,郑和下西洋都是宣扬和平,而不是搞殖民地,也不是去淘金。我们在处理有冲突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和解的办法。我们在尊重他者的时候,能够看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宗教的不同的利益,能够看到他们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存在着的巨大差异,所以我们能够尊重他们的核心利益。在这点来说,我们不搞零和游戏。世界是多元的和合而成的,我们反对冷战的思维、单边主义。我们要开放包容、凝聚共识。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确实是凝聚共识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通过对话可以形成一个互学互鉴、互惠互利的氛围。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教授、院长):从亚洲文明的历史性来看,亚洲文明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文明之根,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巨大,包括宗教上,犹太教、基督教一开始在亚洲,传向了欧洲以后才有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在经济史研究证明,在1785年以前,亚洲是世界经济的主体,西方人是后来挤进来的,在彻底地把印度变为殖民地以后,中国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经济才上来。在经济史上有大量的学者做这样的研究,实际上以印度洋和中国为中心的经济持续繁荣了将近400年,很长时间内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而西方是以殖民主义方式摧毁了亚洲文明以后,才导致19世纪亚洲的衰落。鉴于亚洲的历史地位和亚洲的多元性,亚洲文明的对话一定要对亚洲本身文明的特征、历史根源、历史重要性有一定的阐述。推动亚洲文明对话,要重视民间力量,要尊重亚洲文明语言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推动亚洲文明对话,儒家文明大有所为
何东平(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习总书记在两次重要国际会议上非常明确地提出“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是很重要的指示。尼山论坛本身就是个文明对话的论坛,应该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做得好,可以成为宣传弘扬儒家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在亚洲文明对话当中来体现儒家文化的理念。总书记视察山东的时候,特别提醒,中国要在儒家文化方面掌握话语权。利用尼山论坛这个方式来进行亚洲文明对话,可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亚洲的地位。从大的方面来讲,对我们坚持中国当代主流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也有补充作用。亚洲一说起来就是跨国度的多元文化,但儒家文化应该是最壮观的文化现象。推动亚洲文明对话,我们可以围绕总书记所强调的“亚洲命运共同体”这个主旨来展开。也可以考虑“文化的力量”“亚洲文化的共同价值”,但亚洲的共同文化价值不要落到亚洲价值上去了,亚洲价值被证明没有达成共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要争取达成一定的宣言共识。我们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并不针对其他洲。亚洲的力量在世界上是独特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怎么把它变成亚洲人民共享的成果,这需要通过文明对话,通过建立命运共同体来实现。我们搞文明对话,可以鲜明地提出来,不针对其他洲,不是说亚洲要结成一个联盟,我们不搞联盟,我们只是说根据我们亚洲文化的理念,要有共同体。亚洲有这个文化传统,就是共同体,所以我觉得亚洲人有共同的认识,进行文明对话,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缩影,做好亚洲文明对话是做好世界文明对话的基础。文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文明长期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其命运必然是走向死寂,只有在与“他者文明”的交流融合中才能生生日新、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文明,各文明传统各有所长、没有高下优劣。文明发展史也表明,只有谦虚而主动地保持开放姿态、善于向他者学习的文明才能不断强盛。总书记强调“中方倡议通过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也标示着当代中华文明包容开放的活力,及其对亚洲文明繁荣发展勇于担当的精神。作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中国有责任为亚洲和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参与世界文明的新建构,必须从积极推进亚洲文明的新生开始,中华文明只有在亚洲文明中有响亮角色,才能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发出时代的强音。在亚洲文明交流对话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儒家文明的时代价值,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儒家文明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为亚洲文明发展贡献新力量。在“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布局下,亚洲文明历史文化交流的多元丰富性及其深邃的人文内涵也将随之全面释放,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加强亚洲文明对话交流,必将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文化对话的信仰力量
蒋坚永(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开展亚洲文明对话的愿景是宽仁相待、和衷共济。建议把宗教对话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内容。宗教对话是文明对话的主要形式,宗教是开展亚洲文明对话、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其中有伊斯兰国家25个,有佛教徒3亿多人,印度教徒8亿多人,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民间信仰在亚洲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推动亚洲各宗教的对话,对促进亚洲文明对话,维护亚洲和平,促进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宗教资源,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倡导宗教和谐,引导宗教对话交流。国家宗教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加强与组委会的沟通协商,积极发挥中国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在开展亚洲文明对话当中,中国佛教具有三个重要独特的作用,有待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一,中国佛教是亚洲文明对话的重要人文纽带。佛教经印度迅速向亚洲各国传播,主要分南北两条路线,北路到中亚并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南路先传入斯里兰卡,由斯里兰卡传入东南亚,并从东南亚传入中国。佛教的传播路径,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路径,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作佛教之路。汉唐时代,陆路的丝绸之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盛行佛教,现今的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地都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最密切、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也是佛教最兴盛的地区。隋唐的时候,中国东南地区与东南亚等地,通过海上的丝绸之路,已经有着广泛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东南亚因此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第二,中国佛教的人文精神是亚洲文明对话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国佛教特别有研究学习的精神,只要有可取之处,佛教都学习。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认为,佛教在传入一个国家后,一般都能与原有的宗教文化友好接触。一千多年来,丝绸之路上不仅佛教繁荣兴盛,而且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传播,不同宗教与民族的文明在这条道路上共同发展。第三,中国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国历史上佛教高僧辈出,写下不朽的著作,而且还秉持了慈悲济世的精神,为人类共同的福祉作出贡献。佛教热心传播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文明成果,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玄奘大师,他集合了中国、印度两个国家文化大成于一身,架设起沟通人道文明的桥梁。佛教倡导一视同仁的思想,从不夹带任何形式的学术偏见、政治偏见。佛教的文化不仅能使各国得到精神上的依靠,也能彰显各民族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这也在提示着我们,以开放互鉴的胸怀,积极开展文明之间精神领域的相互学习,有助于超越政治隔阂,跨越地理界限,给人类文明的和谐和平带来长久的影响。
链接
尼山论坛简介
尼山论坛(全称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孔子诞生地命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倡议和领导下,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学院等为发起和常设主办单位,日常工作由尼山论坛组委会及其秘书处负责。论坛集学术性、民间性、国际性于一体,是全球首家响应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决议精神,以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的世界思想哲学高端平台。
首届尼山论坛于2010年9月26—27日在曲阜尼山举行,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对话”。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兰琴,美国水晶大教堂主教罗伯特·舒乐,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波恩大学、成均馆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三十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75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活动。论坛通过《人类和谐宣言》。这次论坛堪称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第一次高层次对话和交流。第二届尼山论坛于2012年5月21—23日在曲阜尼山举行,论坛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信仰·道德·尊重·友爱”为主题,突出联合国倡导文明对话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了52场次的对话交流和研讨活动,列席、旁听人员达1.1万多人次。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等来自世界五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位政要、世界知名儒学、宗教、文化专家及企业家出席了论坛活动。第三届尼山论坛于2014年5月21—23日在山东大学举行,主题是“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等国际组织等世界五大洲的各界代表约500人出席了论坛的各项活动,参加人数达1.6万人次。会议发表了《在文明对话中培养人类福祉之责任意识共同协定》。
尼山论坛按照双数年在国内举办、单数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规则,积极走出国门开展活动,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巴黎尼山论坛”,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举办“纽约尼山论坛”,在北师大举办“北京尼山论坛”等,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文明对话活动,在推动中华文明参与世界多元文明对话的征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初步培育起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中国品牌。
尼山论坛开展亚洲文明对话系列动态
⒈根据文化部“泰国山东文化年”的安排,今年下半年,尼山论坛组委会将在泰国举办“曼谷—尼山论坛”活动。这是尼山论坛参与亚洲文明对话的破题之作。主题紧扣“丝绸之路与儒佛交流”。泰国是东南亚重要佛教国家,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历史上,佛教分南传和北传两条路线,泰国是佛教南传的重要区域。这次在泰国举行的“文明对话”活动,将邀请泰国各界人士参与活动,开启“一带一路”上的“文明对话”之旅。
⒉根据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年度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尼山论坛组委会将在曲阜举办“中韩儒学对话会”活动,主题是“生活中的儒学价值”,中韩两国学者和青年学生,将在曲阜共话儒学为纽带的世代友谊,共同探寻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生活价值。本会将发表《中韩儒学十年振兴宣言》,共同启动编写《中韩儒学两千年交流史》,共同探讨在曲阜建设中韩青少年习儒交流基地。这是尼山论坛组委会在东亚地区开展的首场文明对话活动。
⒊根据既定规则,第四届尼山论坛将于明年5月在曲阜尼山举行,主题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话”。这是尼山论坛组委会开展亚洲文明对话的纵深安排,着眼于亚洲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这也是紧扣“一带一路”的重要部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伊斯兰文明国家,开展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话,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为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繁荣提供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