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
作者:奚冬琪
2011年1月9日,是我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五周年的日子。作为该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无一部国家级的无烟立法,履约5年内,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却在3年内增加了2亿人。
香烟袅袅害人害己却被当成时尚
近年来,各地公共场所戒烟令一下再下,但香烟袅袅害人害己的星星之火,却被当成时尚,引国人踊跃成为烟民、争前恐后为香烟献身,这也是自身不吸烟却长期被动吸二手烟者心头难解之痛吧?!
正在开放式工作平台工作的李芸鼻端又飘过一阵浓浓的烟味,她皱了皱眉。“一定又是哪位不自觉的男同事在工位上吸烟了。”李芸无奈地说:虽然单位三令五申告诫员工不要在工位上吸烟,因为这样既影响别人健康,又有火灾隐患,但还是经常可以闻到烟味。大家都是同事,我也不好意思总提醒人家。如果总这样的话,公共场所禁烟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
公共场所的烟味不仅让女性反感,一些不吸烟的男士也深受其害。天津市读者雨君告诉记者,在他工作的单位,一位男同事身体有病与吸烟有很大的关系,敬业的医生好心嘱咐他少吸烟、最好戒烟,但这位同事根本就不吸烟。而对于他这种因被动吸烟而导致的疾病,知道了实情的医生也很无奈。后来,同事拿着医生的诊断找领导要求照顾一下,想和不吸烟的同事在一个房间工作,领导掰着手指一算,不吸烟的还真不多,无奈,别人吸烟时他就只好跑到外面躲烟。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的消息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成人烟草流行调查,中国烟民已过3亿,二手烟受害者也达7.4亿,但二手烟受害者的维权意识不高,加上法律的保护力度远不如美国,依靠烟草诉讼要求高额赔偿几乎不可能。
林晨的儿子在北京一所大学读本科,他告诉记者,儿子同寝室的同学中烟民占多数。听儿子说,为了吸烟,这些读大学的未来人才竟然省饭钱攒烟钱,真是呜呼哀哉!“香烟的魅力太惊人了。估计这些大一男生的吸烟嗜好早在高中、初中就积极地培养起来,到了无家长监管的大学里更是有恃无恐旁若无人了。”对于越来越低龄的烟民群体,林晨很是担心。
斩断利益链条,
才能不再让禁令成空文
据了解,《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制定的第一部国际公约,也是第一个有关烟草控制的国际公约。中国作出用五年时间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100%禁烟的承诺,体现了中国作为缔约方对《公约》的尊重和责任。如今承诺的期限已到,承诺的内容却归于失败,对中国的控烟工作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尴尬,更是一个沉重的警示。
禁烟之难究竟难在哪里,对此有许多议论,有人认为陈旧的社会习俗制约了禁烟,比如有人以敬烟为礼数,以抽奢侈烟为品位,也有人从立法方面反思,认为目前无专门的禁烟法,致使禁烟无法可依。但这些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禁烟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习俗问题,也非立法问题,而是因烟草而生的巨大利益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表示,烟草行业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导致政府很难对其“下手”。为此,60多位公共卫生专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首次联手,历时一年半对控烟与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烟草流行是中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业已成为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
如果有关部门仍然舍不得这些眼前利益,禁烟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烟草所产生的危害,各地政府想必都是明了的,所以有关禁烟的地方性法规并不少,但是真正落实和执行法规的十分罕见,大多数地方的禁烟令都是空转的。即便有了全国性立法,结果恐怕还是一样的。禁烟无进展的症结在于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真正承担禁烟的责任,而烟草行业又产生了巨额的利税。禁烟不仅考验着烟民的毅力,更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