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科技社会 >> 科技要闻 >> 他们用人类的尺度揭示量子特性! 解读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用人类的尺度揭示量子特性!

解读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潇湘晨报 的报道

 

107日下午17:45,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出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在量子力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尔H德沃雷特(Michel H. Devoret)和约翰M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化

2025年是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量子力学描述的是什么?是在单个粒子尺度上才显现的物理特性。在量子物理学中,这些现象比光学显微镜所能观测到的还要小得多,它们被称为微观现象。

这与由大量粒子构成的宏观现象形成对比。例如,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球,由分子组成来描述的话就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它不会表现出任何量子力学效应。人们都知道,每次把球扔向墙壁,它都会反弹回来。然而,一个单独的粒子在其微观世界中,有时却能直接穿过类似墙的障碍,出现在的另一侧。这种量子力学现象被称为隧穿

他们用人类的尺度揭示量子特性!解读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那些在宏观尺度上、涉及大量粒子的情况下,成功观测到量子隧穿现象的实验。1984年和1985年,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丁尼斯三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超导体的电路。超导体是能够以零电阻传导电流的材料,这两个超导体之间由一层完全不导电的薄材料隔开。但在实验中,他们证明了可以控制并研究一种现象:超导体中的所有带电粒子协同运动,表现得就像一个单一的粒子,充满整个电路。

他们用人类的尺度揭示量子特性!解读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种类粒子系统被束缚在一个有电流流动但没有电压的状态中。在实验中,该系统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展现出了量子特性:从零电压状态中逃逸出来,并产生一个电势差(电压)。

与此同时,今年的三位获奖者还证明了这一系统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它只能以特定的、分立的量吸收或释放能量。

什么是隧穿?

为了开展研究,三位获奖者借助了数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理论概念和实验工具。

我们知道,量子物理与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所谓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无数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其深远含义。

单个粒子发生隧穿的现象,其实早已为人所知。1928年,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意识到,正是隧穿效应导致某些重原子核以特定方式发生衰变。原子核内部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在其周围形成了一道势垒,将内部粒子束缚其中。然而,尽管存在这道势垒,原子核的一小部分仍有时能分裂出来,穿过势垒逃逸出去,从而使原来的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元素。如果没有隧穿效应,这类核衰变就不可能发生。

隧穿是一种量子力学过程,其中包含着随机性。某些类型的原子核具有又高又宽的势垒,因此其粒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现在势垒之外;而另一些类型的原子核则更容易发生衰变。如果人们只观察单个原子,那无法预测隧穿何时会发生;但通过观测大量同种原子核的衰变行为,可以测量出隧穿发生的平均时间。描述这一现象最常见的方法是半衰期概念,即样品中一半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一个被势垒束缚的量子力学系统可以具有不同的能量,但它只能吸收或释放特定数量的能量。这种特性称为量子化。在较高能级时,隧穿更容易发生。

物理学家很快开始思考:是否有可能研究一种涉及多个粒子同时参与的隧穿现象?探索新型实验的一个方向,源自某些材料在极低温下出现的特殊现象。

在普通导电材料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存在可在整个材料中自由移动的电子。在某些材料中,穿过导体的独立电子会变得有序,形成一种协调一致的舞蹈,毫无阻力地流动。此时材料就变成了超导体,而电子则两两结合成对。这种电子对被称为库珀对,以莱昂·库珀命名。他与约翰·巴丁和罗伯特·施里弗共同详细描述了超导体的工作机制(三人因此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更新时间:2025-10-08 21:21:37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