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科技社会 >> 思维与方法 >> 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
作者:周萍
 
当前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那么,解放思想的灵魂和科学发展观的动力源泉是什么呢?四个字:“创新思维”。
  那么,什么叫创新思维呢?在讲课之前,我给大家一套思考题,这套思考题曾经给一些朋友测试过,结果很少,有人回答出为什么?
  1+1=1
  2+1=1
  3+4=1
  4+9=1
  5+7=1
  6+18=1
  因为朋友们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呢?实际上对于这套思考题一语就可道破天机,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那么这个结果就成立了。我们看
  1(里)+1(里)=1(公里)
  2(月)+1(月)=3(月)=1(季度)
  3(天)+4(天)=7(天)=1(周)
  4(点)+9(点)=13(点)=下午1(点)
  5(月)+7(月)=12(月)=1(年)
  6(小时)+18(小时)=24(小时)=1(天)
  这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换一个思考的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框框,就会得出异乎寻常的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哈佛大学在总结他们教学的成功特点时有一句名言:“在自己的思路之外,还存在另一思路。”美国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例,与它们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创新精神写入国家根本大法中的国家。
  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创新?创新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什么是思维呢?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就是思维。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思路,寻求全新的独特性的方法,这就是创新思维。比喻说,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两个年轻人一起开山。其中的一个年轻人把石头砸成碎石子,运到路边,卖给铺路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呢,直接把石头运到码头,远销给那些花草店、花鸟店的商人,因为那里的石头奇形怪状,因此卖给花草店、花鸟店的价格也很高。三年过后,把石头卖给花草店、花鸟店的这个小伙子,成为村里面第一个盖上瓦房的人。后来,不许开山了,保护植被,只许种树,这座山就成了果园了。村民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到北京,运到上海,然后发到韩国,发到日本,因为那里的梨子特别甜,梨子梨汁特别浓,肉脆。曾经把石块卖给花草店、花鸟店的这个小伙子,他把果园果树卖掉,自己种什么呢?种柳树。大家都笑他,傻子,柳树怎么值钱?他说我要绿化山村。他知道梨子好卖,但是梨子用什么装呢?大家都卖梨子,我就卖装梨子的柳条筐,全村只有他一个人卖柳条筐。五年之后,他是第一个在城里面买房子的人,他搬到城里面住了。所以,我们说创新思维,就是更新,就是改变。比喻说,同样是价值5元的生铁,有人把它铸成马蹄铁,可值10.5元,有人把它制成工业磁针,可值3000多元,还有人把它制成手表发条,价值就是25万元。
如何创新思维呢?
  一、思维要打开空间
  思维创新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避免“霍布森选择”。那么什么叫“霍布森选择”呢?霍布森是300年前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商人,做马匹生意的。他承诺:买我的马或是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可以随意选。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把马圈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出去的都是些小马、瘦马、赖马。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选。大家挑来选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选择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所以研究决策学得诺贝尔奖的西蒙,把这种现象定义为“霍布森选择”。人一旦陷入了“霍布森选择”的困境中,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所以,我们讲思维的空间大一些,就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从而突破诸多“霍布森选择”的限制。美国某出版商为了推销压库的一种书,情急之下便想了个“高招”。这个“高招”就突破了“霍布森选择”,因为他没有局限于在书店售书。什么“高招”呢?他利用了总统的影响力。他给总统送了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应付了一句:“这书不错!”于是出版商如获至宝,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并把“这书不错”这句话印在书的封面上。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后来,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便又打总统的主意,照方抓药,给总统再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欲借此奚落书商一番,便在送去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没想到还是被书商钻了空子。书商又大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又争相抢购,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一本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的“前车之鉴”,干脆紧闭“金口”不予理睬,但还是被出版商利用。这次他做的广告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欲购从速!”看到这个广告,人们就在想,这本书连总统都难以下结论,到底写的是什么呢?我得买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还有的单位甚至成立了研究会,专门研究这本书,于是这本书很快被抢购一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打开思维的空间,你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小故事,它说的是什么呢?有一个国家,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傻到什么程度?你摆个五分的硬币、摆个一毛的硬币在他面前,说小孩,五分的、一毛的,拿一个,不能两个都拿,不能不拿,只选一个,选了就是你的了。五分的一毛的,小孩把五分的拿去了,一毛的他不要。哇!太傻了!不要一毛,要五分的。其他人不相信,纷纷去试,摆个五分的、一毛的,小孩拿五分。其他人又试,又拿五分。于是大家都说他太傻了,只要五分。这个事后来传到一个很有智慧的智者那里,智者说,我也去试试。当着众人的面,五分、一毛放上,小孩五分拿走了,不要一毛的。智者就看了他一下,哈哈大笑,拍着小孩的肩膀,小朋友,你真聪明啊!智者说完,飘然而去。小朋友微微一笑,悄然而去。周围的人傻笑一番,作鸟兽散状。大家都纳闷啊,大家都说他很傻,智者说他聪明,到底还是聪明还傻呢?他不傻,他聪明,他大智若愚。每次拿五分,每次拿五分,就拿呀,拿呀。如果有一次、两次,拿了一毛,那大家就不去试了,他还能拿吗?他是大智若愚。
  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思维如果仅仅局限于“墨守成规”、“年复一年”的状态,那肯定不会有所创新,更不会有所突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面前也只能是败下阵来。所以,要打开思维的空间,接受新的事物,全面的、发展的看待问题。
 
  二、思维要缩短时间
  思维创新,不仅要求善于打破框框,而且要求我们在面临很大的选择空间和条件的时候,能够把握机遇,缩短思维的时间,提高思维创新的速度。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我们从小都读过,丹麦一个作家叫布里丹,他曾经写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头驴子肚子饿得咕咕叫,到野外去找草吃,左边有一堆草挺好的,它犹豫了,觉得没有右边那一堆草颜色好。西方有一句谚语:远方的草总是更绿一些。于是驴子跑到右边那一堆草去,它又不吃,犹豫了,觉得右边的草颜色好,可是品种不好,没有左边的好。它又跑到左边去。一会颜色、一会味道、一会品种、一会新鲜度,数量、质量选择的标准很多,表面上看,思维啊,空间啊挺大的,但致命的缺点呢?它没有排序,排优先序。最后如你所料,他饿死途中,实际决策彻底失败。那么这种现象,被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称为布里丹选择。其实要想把这个布里丹选择解读清楚,有三个要点:
  第一,它是一种最优的选择。颜色要好,绿油油的;味道要美,鲜美;数量要多;品种呢,要称心如意。什么都好,这叫最优。为了追求这个最优就需要时间,需要成本,就会把很多很多的有利的时机耽误掉。就像有的人知道这样一个成语,叫红颜命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的女孩找对象,条件特别多,又要找一个博士,甚至博士后;又要找一个腰缠万贯的,人民币、美元都有;又要在机关工作,还要当处长,当局长;还要长得帅呆了。你说可能吗?于是自已就182838结果成了豆腐渣。实际上这个红颜命薄,我们从西蒙的角度讲,她就是典型的布里丹选择。就是最优选择。我觉得我们在座的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最优选择的,最优选择就是布里丹选择,也就是说布里丹选择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为什么?因为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你的资源有限,你的认识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能最优。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它是最乱的选择。思维乱,情绪乱,标准乱。你要把颜色排在第一位,很可能右边最好。数量排在第一位,那么左边的最好。它这个选择的标准没有明确地排出顺序,先后的顺序,轻重缓急的顺序,所以它不知如何是好。这个三乱,思维乱、情绪乱、标准乱导致了布里丹选择的失败。因为它不清楚,到底选什么,到底哪一个重要。
  第三,它是最慢的选择。由于前两个原因造成的它追求最优,左右摇摆,一会儿这个标准,一会儿那个标准.甚至情绪化,所以就耽误了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有人向丘吉尔提交了一份关于社会保险的报告,这份报告长达90页,材料翔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不料,丘吉尔拿到报告之后写了句批语:“让我看哪一页?”丘吉尔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布里丹选择。
  为了把它说的更清楚,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前几年全国高考,就考了这么一道题。说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包袱去过河.结果沉甸甸的都是宝贝,都是好东西,摆渡的老者说,我的船太小,你我两个人已经足够重,外加七个包袱,实在不行,肯定会沉下去。怎么办呢?扔掉一个包袱,仅仅要求这个年轻人扔掉一个。那年轻人一看,第一个包袱里包的是地位;第二个包袱里包的是财富;第三个包袱里包的是智慧;第四个包袱里包的是健康;第五个包袱里包的是美貌;第六个包袱里包的是机敏;第七个包袱里包的是诚信。讲到这里大家可能知道,这七个包袱对年轻人都很重要。哪一个都需要,哪一个都不舍得丢。可是在这样选择犹豫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摆渡的老者说,台风就要来了,快一点,快一点.扔掉一个,否则不仅七个宝贝没有了,你我的命都没有了。于是混乱之中,年轻人就把诚信扔掉了。就这道题要求考生写一篇作文,80分。其实,我们把话题再收回来,这七件东西都要,这就叫最优选择,最优决策,又叫什么呢,布里丹选择。我们回到主题上,也就是说这七个东西都要,是不可能的,因为船有限,条件有限,那怎么办呢,要扔掉一个。扔掉一个就需要排序,排优先序。这个年轻人错在哪里呢?实际上是排序排错了。首先,他是布里丹选择,然后更主要的排序排错了,在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你在给老者,依靠老者过河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相互的诚信。这么重要的东西,他却放在了极为次要的位置。因此,要避免布里丹选择,就必须避免最优选择,避免最乱的选择,避免最慢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思维的时间。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谈香港问题的时候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其他都可以谈。这就是在实践“一国两制”上的标准排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主题。当然这个排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有的地方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稳定就是压倒一切的,稳定就排到了首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训练经理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例子:茫茫大海之上,一叶独木舟,风雨飘摇。独木舟上坐着四个人:经理、经理的妻子、母亲和孩子。忽然狂风袭来,经理的妻子、母亲和孩子纷纷落水,独木舟也受到破坏。这个时候,舟上只剩下总经理一个人了。这时,他发现左边 5 米处自己年迈的母亲落水要救,右边 5 米处自己的妻子落水要救,前面 5 米处自己的孩子落水要救。三个人空间距离一样远都是 5 米,感情距离一样近都是亲人,最亲的亲人。可是这个船条件有限(船已经损坏),资源有限,只能再上一个人,上的人多了,大家都沉下去都得淹死。这如同我们在决策的时候都是在限制中进行选择一样。创新思维是有限制的,时间有限制、信息有限制、资源有限制、条件有限制、权力有限制,在这种限制中你怎么选择呢?就是抓最主要的,要排序,排优先序呀。1000份问卷发给美国经理,1000份问卷收上来, 1000 个美国经理, 660 个要救孩子, 330 个要救夫人,救老娘的只有 10 个人。这种情况我们今天不去接受它,也不去批判它,而是在这里研究为什么?思考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为什么要这样思维,这样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启发,到底为什么啊?他们站起来说:面向未来,我的企业、我的社会主要要靠这些年青人去建设。“面向未来”,这种价值趋向,使他们认为年青人最重要、最有价值。所以近 2/3 的人救了孩子,他们答题的道理就在于他们选择的时候进行了排序,排优先序。同样,有人拿这个例子在国内中小企业培训班上作了一番调研,同样一套问卷,一字不差发给这些经理厂长们,结果呢?1000份问卷有 720 个人要救老母亲, 210 个要救老婆,只有 70 个要救孩子。这种结果应该说在预料之中,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有中国的文化,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救老娘可能多一些,但是这里我们毕竟超越了这个例子的本身而是要大家感觉到,救谁都不是最佳选择,也就是今天我们给大家提出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十全十美的决策,最优秀的决策是没有的,是做不到的。救母亲就救不了太太,就救不了孩子,救孩子就救不了母亲,就救不了妻子。它很难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决策叫最优决策,最优决策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一个陷阱,也是我们的一个敌人。刚才那个“布里丹选择”就是要好,颜色好、味道好、数量多、品种好,什么都好,什么都无可挑剔,可是达不到,需要无限长的时间去等,所以我们在思维时在决策时,必须要避免这个最优决策,这样才能够赢得时间,才能够提高决策的效果。所以“布里丹选择”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我们要务实,要进行排序,必要的时候要降低决策的目标,用适当的降低决策的目标来赢得时间,来赢得决策的效率、效果。
 
  三、思维要强调对策
  对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以至于 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得主都是研究对策论的。为什么研究对策这么受到重视呢?因为在这个多变的环境当中,创新思维必须要有相应的对策来跟上,即便是正确的决策也要用对策去保护。否则创新思维就是一句空话。
  《三国演义》里有个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在这里,火烧赤壁不是最终的结果,周瑜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消灭曹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通过火烧来达到消灭曹军的目的,来达到这个结果。之后他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方案。他的思维,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创新的。三个计策:第一个是“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黄盖假装投降,带着干柴前去点火,没人点火怎么烧得起来呢?第二个是“连环计”。庞统献连环。连环计就是大船小船连成一大片,一烧一大片,一烧一大串,提高火烧的规模效益,为什么这么做呢?不连的话,这一个船着火了,其它的船就望火而逃了,所以要提高火烧的效益,就要把大船小船连起来。第三个是“反间计”。蒋干盗书。曹操手下有两位水军将领一个叫蔡瑁,一个叫张允。这两个人旱地里打不过周瑜,可是水中、江中周瑜不是对手。所以周瑜很聪明,来了个借刀杀人,借曹操的手把曹操最能干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杀掉,为火烧之后的江上作战铺平道路。这些思维都是很有创意的。可是再往后周瑜就错了,错在没有及时制定对策。这一天周瑜正在江边视察,突然江风大作吹起锦旗一面从周瑜脸上掠过,周瑜突然想起心事一件,大叫不好,口吐鲜血,往后便倒完蛋了,为什么呢?聪明的周瑜清楚地意识到这风吹得很大,明明白白是北风,这个北风一吹,火借风威不仅烧不到北岸的曹营,因为是北风,反而容易烧到南岸的周瑜自己。所以周瑜病倒了。火烧赤壁没有东风怎么办?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难题、遇到了突发事件、遇到了风险又怎么办?要有对策呀!周瑜当时就是陷入了决策僵化,没有及时制定对策。我们经常说“科学家失败99次,一次成功,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政治家成功99次,一次失败也许就身败名裂。政治家经不起失败。”当然大家不必担心,周瑜躺倒了,诸葛亮已经来了。诸葛孔明说:“几天不见,没想到都督贵体欠安?”周瑜说:“人有旦夕之祸,谁能保证自己不得病?”孔明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预料得到?”于是诸葛亮给了周瑜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在山上高筑了一二三层的七星坛,《三国》上说“七星坛上卧龙登,东风一夜江水腾,不是孔明使妙计,那有周郎逞才能”。那么在这里我们思考一下,这几句话道理在那里呢?给我们的启发在那里呢?“不是孔明使妙计,那有周郎逞才能”。孔明使的什么妙计,借东风。而借东风正是为了保护周瑜火攻曹公的对策。他这个借东风实际上是预测东风,山本来就高,在高山上又筑了三层的七星坛,为什么筑这么高呢?说透了就是便于测风向、测风速,土法上马天气预报,周瑜看不明白觉得诸葛亮法力无边,比我强多了远远的超过我。“既生亮,何生瑜”呀!越想越气呀,其实问题就出在周瑜,知识面没有诸葛亮这么宽,知识结构没有诸葛亮这么合理,诸葛亮天文、气象知识很多。小时候咱们读书草船借箭、三天之后、必有大雾,天文、气象知识。这里“三天之后,必有东风,必有东南风”就是天文气象知识。借东风,这就叫对策,创新思维没有对策不行。还有一个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美国的制宪会议。1787年,美国国家召开立宪代表大会。开始的时候,一切进展顺利。代表们研究了最终成为美国宪法的文件。但是,在会议召开的几个星期里,大州和小州的代表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裂痕。人口数量较少的州(比如康涅狄格和特拉华州)担心,如果按照人口比例确定议会中的代表席位的话,那些大一些的州就会对他们不利。而一些较大的州,例如人口数量达到42万的弗吉尼亚州,认为如果将相同的选票数量分配给类似特拉华那样只有3.7万人口的州,就不公平了。代表们越讨论分歧越大。不久,似乎整个大会可能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夭折。在这个关键时刻,富兰克林站了出来。富兰克林作了一场演说,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正在分裂大会的关键性政治问题。他说:“意见的分歧表现为两点,如果实行按人口比例代表制,小州认为他们的自由就有可能无法保证。如果将选票平均分配,大州觉得他们的钱就有危险。”所有人都同意富兰克林切中了要害。在富兰克林的强烈要求下,大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由每州派一个代表参加,讨论这个看来极其棘手的问题。本?富兰克林作为宾夕法尼亚州的代表参加了该委员会。经过了几天的激烈争论后,富兰克林在委员会提出一个方案,打破了僵局。后来,委员会建议将富兰克林的方案提交给大会全体审议,而大会通过了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巧妙地解决了此前存在的矛盾,解决的方法就是,美国权力机关将设立两个立法机构:参议院和众议院,其中参议院是由各州平均派代表参加,而众议院是按人口比例选出代表。只有众议院有权提出筹措或调度资金的议案;参议院将投票决定资金议案,但不是修改议案。这就好比两个人来分蛋糕,怎么能公平呢,方法就是让一个人来切,而另一个人呢,则优先挑选。这样的话,切蛋糕的人就会努力把蛋糕切得一样大,以免另一个人把较大的那份拿走,而优先选蛋糕的人则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我们说创新思维一定要强调对策。
 
  四、思维要多脑并用
  思维要多脑并用,这实际上是为了避免经验决策,这是一个很实用的也是一个很新鲜的内容。多脑并用是什么意思?这里讲三个要点:第一点叫内脑 +外脑,第二点叫左脑+ 右脑,第三点叫人脑+电脑。我们首先把这个大思路搞清楚,才能够创新思维。
  第一, 内脑+外脑。大家知道 20 世纪美国企业管理史上有一个
  很有名的人,很会管理,经理制在他手上很完善。他叫斯隆。斯隆的企业越做越大,斯隆感觉到自己的经验不够用,智力不够用,于是就把杜拉克请来当外脑。杜拉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斯隆请他,他当然非常高兴,你企业这么大,你斯隆这么有名,而且给我这么高的待遇,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让我干什么我就积极去干,努力去干。当时,斯隆见到杜拉克说“我给你说三句话:第一,我不告诉你你该干什么,应该的该。第二,你得告诉我,你得先告诉我我应该干什么。第三,咱们俩不要相互计较,相互干涉,你出什么主意是你的事,我不干涉,我选什么主意是我的权力。比如说你出 10 个主意,我一个没听,你也别难过,我听进去 7 8 个你也别高兴得跳,这都是正常的。外脑的职责就是出主意,而我内脑的职责是选主意,是断主意,是“合”综合的“合”合主意,我们两个是有分工的,所以我不能先告诉你,你得先告诉我。”这个话说的十分清楚。长话短说,三年以后,杜拉克非常出色,但是提出要走人。斯隆不解,就问他“是不是嫌待遇低?”“不是”,“那为什么要走呢?”杜拉克说“尊敬的斯隆先生,三年前你告诉我三句话我受益终身。临走时我回赠你一句话:‘只有一个外脑,还不如不用外脑。你老是听我的,我的年龄、我的心理、我的专业、我的职业,我都有局限。那么你老听我一个人的,会害了你,不是对你有益啊!”斯隆也不笨,一听很有道理呀,你这一句话比三年前我说的三句话还深刻呀,所以放他走人了。
  为什么这样?这里有个内脑和外脑的关系问题。在这里我就给
  大家概括为六个关系,内脑外脑的六大关系。1、从角色上来说,我们在坐的人,我们在这里听课的人,面对你的上级领导,你扮演的是外脑,你要积极的参与决策,提方案出谋划策,但是不能越权,不能越位。因为你是外脑,回到你那个部门,你那个单位,你是内脑,你有职有权,你来选主意,断主意。这一点是内脑外脑的相对性。2、从分工上来说,外脑是出谋的,出主意的。而内脑是选主意、断主意、合主意。一个是出主意,一个选主意。3、从顺序上来说,先外脑后内脑,先出主意,才能后选主意。4、从人数上来说,外脑要多,多了有代表性,有男的有女的,有本部门的,有外部门的,甚至有国外的,有性格内向的,也有性格外向的,有普通群众,也有专家学者。5、从责任上来说,外脑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必负责任,决策失误由内脑承担责任,所以我们既要借助于外脑,又不要被外脑牵着鼻子走,不要完全言听计从。内脑要有主动权,不能被动的接受方案。也就是说,内脑要承担责任。6、从思维方式上来说,今天我们不是讲创新思维吗?扣着这个主题来讲,外脑的思维方式是放的,是发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只要不违法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是放的是多向思维。而内脑的思维是收的是向内的,始终要想到我们要达到的结果,外脑出的主意很多,指的路也很多,可以有的有风、有的有雨、有的有沟、有的有坎,所以我们内脑在思维的时候要更务实,要聚焦最终目的。
  第二,左脑+右脑。左脑的优势有三个,一语言,二逻辑,三理性思维也叫抽象思维。你看左脑多好用啊!又管语言又管数学逻辑,所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优势半脑。而右脑也有三大优势,它的创造性思维超过了左脑,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有的人甚至把创新思维等同于右脑思维。我觉得创新思维就是左脑+右脑。单纯的左脑思维,讲定量,单纯的右脑思维,讲直觉,合起来才是创新思维。我们讲右脑有三大优势,哪三大优势呢?右脑的第一个优势是艺术,右脑好的人,对色彩蓝的绿的黄的很敏感,对音乐交响曲啊,小夜曲梁祝特敏感。对感情情绪特别敏感,右脑好的人因此适应于当画家美术家音乐家诗人文学家,我们讲工艺美术、讲管理艺术、讲领导艺术,一切艺术都跟右脑有关,所以右脑有一个美称,现在叫艺术脑。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从70年代开始提出一个教育口号——“不让幻想衰竭”。其精髓就是强化音乐艺术的修炼,培养创新思维。右脑的第二个优势呢,紧扣主题叫形象思维,形象思维靠右脑,逻辑思维靠左脑。大家注意到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考中学生的联想、想象、形象思维的能力,一句话考右脑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比较突出的人,通常右脑思维都很好。毛泽东形象思维能力非常的优秀,大家知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座的每一位,相信都能够和我一样脱口而出,这说明毛泽东诗词写的这种意境,形象思维非常非常突出。这就是一种右脑思维。又比如说,毛泽东激励下属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形势像东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认字的不认字的老百姓都很容易被激励起来,都很容易理解毛泽东,很容易追随毛泽东。那么右脑思维的第三点,第三个优势呢?是直觉平衡,包括预感、顿悟、感悟。这都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右脑思维的一个主要功能。我们说左脑+右脑的时候,其实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说定量+定性。定量是左脑,定性是右脑。第二层,逻辑+直觉。逻辑定量分析呀,因果分析呀,投入产出的分析,数量分析呀!左脑。你的胆略魄力、意识直觉啊,这是右脑。第三层含意呢?科学+艺术,决策的科学主要靠左脑的定量理性分析,决策的艺术如同领导艺术一样,如同其他艺术一样,主要靠右脑。而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得更干脆:“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所以我们强调要左脑+右脑。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能科学化、民主化,才有效果,才会创新。
  第三,人脑+电脑。我不准备展开讲,人脑当然比电脑高级了,顺便说一下,提醒大家,电脑目前是模仿人的左脑造成的,它只有逻辑、推理的优势、数量分析的优势,定量计算的优势。它缺少形象思维,至少今天的电脑缺少直觉、缺少灵感、预感,还有第六感,电脑都没有。今后有没有,我们现在也不能下断言,因此,我们既要利用电脑,又不能完全的依赖电脑。
  所以说,创新思维要多脑并用。
 
  五、思维要创新方法
  美国有个学者,叫阿尔文托夫勒,他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说了这么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为什么呢?今天要想取得力量,需要具备知识的知识。”这个托夫勒所说的知识的知识,就是创新思维。知识它是产生创新力和创造力最宝贵的能源。但是要把知识有效的转换为现实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方法,一般来说,常用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古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曾运用逆向思维出奇制胜。最著名的战例就是“空城计”。他知道,司马懿有多疑的特点,所以诸葛亮反司马懿的思路,偏偏给他来个“空城计”,给他造成城内有重兵埋伏的错觉,没用一枪一箭,成功地退了司马懿的大军。所以我们说生活中处处潜藏着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关键是要习惯一种逆向思考的方法。有时需要我们超越的只是小小的一步,这就像“哈桑借据法则”。一位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元,并且写了借据。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哈桑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这个人是会赖账的。哈桑的朋友纳斯列金知道此事后对哈桑说:“你给这个商人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哈桑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尽管哈桑没想通,但还是照办了。信寄出以后,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商人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逆向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明显的工具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的哲学思辨中就能生发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
  第二种方法: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方法就是从一个信息源中导致出多种不同结果的思维方法,他的主要特征就是大胆的设想。人们常玩的脑筋急转弯,就是利用了发散思维的方法。如:一天到晚都盛开的花是什么花?(塑料花)飞机在天上飞,突然没油了,什么东西先掉下来?(油量表指针)。现在一些单位招聘人员,包括公务员的考试面试也就常常考察人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如有一个单位,曾经招聘驾驶员就出了这么一道题:一条公路的中间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条狗。那么在开车的时候,眼见就要撞上他们了,你是撞人呢、还是压狗,结果应试的人都答说当然是压狗。可答案错了,应该是紧急刹车。瑞士第三大城市卢塞恩,有一只野鸭在城中的五谷广场花坛边做了个窝,孵了一只小野鸭,在城里引起了轰动。不少市民去看了,市长闻讯后也跑去看了。七天后新生的小野鸭死了。一个民间鸟类保护组织向市长发难。他们指责市长的探视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市长无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并对小野鸭的死表示愧疚,同时,向市民道歉。就在市长道歉的第二天,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发难。他们认为,野鸭从湖里跑到市政广场来,可能是卢塞恩湖的水受到污染。这样,居民的饮用水就有问题。于是,市民到广场游行。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对湖水水质进行鉴定,发现湖水污染度上升了O1%。市议会马上开会研究,拨出2 0 0 0万法郎用于减污。市长引咎辞职。市长辞职后第4 5天,瑞士为发展旅游业,就加入《申根协定》进行全民投票。由于受那只小野鸭的影响,卢塞恩人害怕开放边境后会有更多的外国游客涌向卢塞恩湖,居民的饮水会更加糟糕,因而有93%的人投了反对票,《申根协定》没有被通过。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结果。
  第三种方法:是蛙跳式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决策时,不要把领先者当作偶像标杆,而是把对方视为下一步行动起点。我把他归纳为十六个字,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比方说北大方正集团,他们在印刷的技术的创新上采用了蛙跳式的思维方法。他及时跳过了第二代、第三代倒排气的开发,直接从铅排跳到整页输出的激光技术,从而迎头赶上了国外的印刷水平。如果还是按照别人的方式的话,亦步亦趋的话,北大方正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
 
  六、思维要注重开发
  怎样创新思维讲了五个观点,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我认为主要是注重 “四多”开发法,哪四多?
  第一,多学习。创新思维始于学习。人们常说博学多才,知识多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当然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这里我强调有一个知识大家必须要学,哲学。在中世纪、在文艺复兴的时候,欧洲的哲学非常发达,人们把学习哲学视为自己的层次和身份的象征,很是时髦。在他们看来,你如果没有学一些哲学,简直是不可思议。据说有一段时间,如果有人想到贵族家去当佣人,人家一般都要问你的,学过哲学吗?哲学都没学过,你还想到我家里当佣人干活?那么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这个哲学的“哲”字就是聪明、智慧的意思,还有反思的意思。当然学习要找准学习途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向书本学习,打牢理论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为已所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向实践学习,不断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第二,多实践。我们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后天的社会实践才是创新思维的极为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创新思维除了大量的学习理论知识以外,就是要实践,把学习的诸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七世纪某一年,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生气,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时间,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相接,只不过是装装样子。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20世纪末期,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这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游客蜂拥而来。当地政府也不掩饰,在21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和相信科学。这个例子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而莱伊恩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得益于实践。
  第三,多思考。多思考是创新思维之道。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他的书桌上方醒目地贴着三句话,“不能思考者是傻瓜,不想思考者是顽石,不敢思考者是奴才。”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最伟大的东西:思考和行动,你的思考决定了你的行动。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敢思、爱思、勤思、多思。
  第四,多激励。通过激发鼓励,打开思维创新的通道,开发思维创新的潜能。有一个小学老师,上课爱提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有一个学生叫王安,他和其他学生一样,老师说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呀?大家都举手,非常积极。老师说,“王安,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举了手的王安站起来,但是很尴尬,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老师说“坐下”。第二天上课了,老师说“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全班的同学都举手了,这个王安又举手了,老师一看,第二天他举手了,肯定他能回答,“王安,你今天来回答。”他站起来了,又说不出来,很尴尬,老师说“坐下。”第三天,老师上课了,老师说,“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全班同学都举手了,王安两次没回答,也举手了,老师想事不过三,这次他能回答的,“王安,你来回答吧!”他站起来,又说不出来了,老师说“你坐下,不要紧张。”下课了,休息了,老师把王安叫到办公室,“王安同学,你看我们谈谈心吧。”他不像其他老师这样子,“你都回答不了,一次两次举手,你搞什么搞嘛,不会回答就不要举手嘛!”他不是这样的,“王安同学,我想知道你都不会回答,还举手干什么?是不是太紧张了?”王安说,“老师,我不会回答。”“你不会回答,还一次、两次、三次都举手?”“老师你看嘛,全体同学都举手,我一个人不举手,我好掉价,我不好意思,我也要举手!”“但是你不会回答呀!”“但是我要举手!”老师想了一下说,“好,王安,我们两个约定一下。下次你能够回答,你就举右手;你不能够回答,你就举左手。我看见你左手举了,我就不喊你回答;你举右手了,我就喊你回答。”“好!”一次、两次、三次,这个王安都举手,他举的左手,老师一看左手,不会回答,不喊他。有一次,王安举了右手,老师眼睛一亮,他举右手了,喊他,老师很平静,抑制住内心的喜悦,“王安,你起来回答。”王安回答了,大多数都回答了。老师下来又把他喊到办公室,“你看,你有四次举了左手,不会回答,但是有一次你还是能够回答的。就这样子,我们继续约定,你的父母、同学们,都不要告诉,举左手,举右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个王安举左手可能是八次,举右手举了两次,逐渐逐渐,右手举了八次,左手举了一次、两次,没有了,结果都能回答,都能举右手了,成绩上去了。老师把王安喊到办公室,“王安,不错,有进步,你看你已经能回答问题了,今后我们继续按约定的做下去吧!任何人都不要告诉。”王安眼睛含着泪花,老师眼睛也含着泪花,什么都没有说。在激励之中王安不断的进步,他一生共获得40多项发明专利。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没有当年小学老师的激励,就不可能有他现在的发明创造。1988年,美国国家著名发明纪念馆,把王安列为美国第69位大发明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荣获美国的自由勋章。他是一位美籍华人科学家。所以我们说,激发鼓励有益于思维的开发和创新。
《国际歌》有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当我们想起这首歌或者高唱这首歌时,是不是到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它的意义并认真实行的时候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是不是应该让思想冲破牢笼呢?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谢谢!
更新时间:2010-05-20 14:23:35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