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互联网的另一面
作者:文武
时间:2011年08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人类记忆的基本方式、生活方式。
既然无法避免被互联网的洪流所裹挟,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改变的另一面。
和一位同行网络聊天,他从微博上粘帖过来一段文字,是关于网民对他一篇报道出现“错误”的嘲笑。这位同行不无委屈地说,其实网民的指责并没有道理,他曾就这篇报道的事实求证过采访的专家。但借助微博转帖的力量,这个所谓的报道错误已经在不小范围传播,那些“没脑子”的评语让他大脑发胀。
或许,看到这样一串数字,这位同行应该感到“庆幸”,至少还没有被造成“公众事件”:7月19日的最新统计数据发布,截至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只要一个微小比例的微博互转,都有可能形成一个大的公共舆论事件。
同样是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而在全球,约70亿的人口,上网人数规模大概在20亿左右。
信息以光速传递,并不断压缩在指尖。互联网让地球上相距最远的两个人能够面对面一样聊天,能够让一个人的意见一秒钟后在全世界表达,它也能让人拥有几千年来世界的知识和智慧。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我们很少再捧起书本从容地阅读智慧、沉淀思想;我们更加虚幻和移动,流连于虚拟的社交,结交从不见面的朋友,沉醉在点击、转贴、粉丝的数量统计上;我们随时在线,一旦离线,焦虑和不安难以挥去;有时候我们更在意网上民意的数量,而忘了去甄别质量。
这种经验式的结论似乎也被科学部分证明。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人类记忆的基本方式。一个心理学实验显示,如今人们一旦遇到难题首先会想到的是去找电脑和网络,如果有些信息能在网上找到,那么人们的记忆就会告诉我们去网上找。互联网就像一个我们可以依赖的所谓“交换记忆”系统,而不是我们自己去记忆东西。
不过,这篇论文的作者也解释说,“人们对信息存储在哪里记忆得清楚仔细这一点就说明,我们的记忆力并未退化,只是被记忆的东西改变了”,“因此我并不认为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让我们变愚钝了,它们只是改变了我们需要记忆的东西。”
身处互联网时代,谁也无法避免被互联网的洪流所裹挟,那么,至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改变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