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秘密
作者:宋惠昌
来源:2012年09月17日学习时报
我国著名大科学家钱学森,一生做出了巨大的科学贡献,同时,一直在思考科学教育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他在晚年提出的:“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人们在钱学森去世后概括的“钱学森之问”。
其实,钱学森在晚年的一些谈话中,对他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已经陆续阐述了一些精辟的见解。比如有一次他对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次他说过,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回国后,再也没有去过美国,但是,他对加州理工学院的教育却是颇为肯定的。他说,在这里学习的几年中,深深感到创新的学风弥漫整个校园。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一些学术大师,个性很强,甚至有些古怪,他们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没有这样的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在谈到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气氛时,钱学森说,基本特点是民主又活跃。在这里,在学术问题上,教授与学生平等,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观点,可以向权威们挑战。他感慨地指出,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的学术气氛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
我们从钱学森上述的这些谈话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些精彩的见解,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思维方式特点是某种社会性学术气氛的产物,有什么样的学术气氛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也是要有相应的社会性学术气氛,这就是学术自由。什么是学术自由呢?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学术研究中,有着民主而又活跃的学术气氛,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观点。在这样开放的、自由的学术气氛中,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能够尽情得到发挥。所以,社会性的学术自由气氛,是形成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必要社会条件。
从钱学森谈话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因此,他也就十分赞赏科学研究中那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如果引申一下,钱学森所赞赏的“拔尖人才”,以及“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实质上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这样的人,个性鲜明,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想别人所不敢想的,说别人所不敢说的,做别人所不敢做的。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就是不重复别人的思想和作法,不依赖模仿,不走别人的老路。当然,这不是说拒绝向别人学习,而是说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践经验一再说明,靠重复别人,靠模仿,走别人的老路,是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的。这正如一些杰出思想家和伟大政治家所说的:
那些具有天才禀赋的人,他们绝不会遵循常人的思路去行动;
真正的优秀人物不会走任何人的老路;
创造不能没有模仿,但是,模仿不是创造;
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模仿而成为伟人;如此等等。
我们的领导者从这里应该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那就是,为了造就创造性的人才,必须首先创造出一种思想言论自由的气氛,民主平等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每个人的创造性智慧,就能够在民主、平等、热烈、自由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起来。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人,必须完全抛弃所谓的“最高指示”思维定势,决不能以任何一种形式的权威自居。否则,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就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