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的“创新生态”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系列谈之四
作者:柯立平
2012年12月28日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安德森在其新书《创客》中谈到,未来制造业发展会变成一种由互联网提供的“云服务”,普通人将自己的产品设计模型提交到网上,由专业制造商按需提供配件,利用家庭的3D打印机可以生产出“定制化”的产品。无需建造工厂就可以生产制造,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方式。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推动了一系列产业组织创新。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流程、管理与运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生产与服务活动的“模块化”,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组织方式,推动企业将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分离外包出去,使其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全球生产制造网络的构建,也奠定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
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创新。研发活动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迫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存。例如,一些跨国制药企业不断收购有技术突破的中小企业,并与大学、科研机构甚至竞争对手联合进行新药研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者、用户之间形成创新生态系统,产业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共享资源,相互依赖,共同创造并分享新的价值和利润。
近年来,随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发展壮大。组建了TD-SCDMA、汽车轻量化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共同的发展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关系为保障,建立起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与全球化进程相伴生的是经济区域化和个性化。生产要素、资源和分工在全球迅速流动的同时,越来越集聚于富有个性和发展活力的地区。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表明,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或国际性产业中心大都是以产业区或产业集群为载体和依托。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多数集群并不是建立在基于创新的竞争优势上,更多的来自于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集群内产品同质性程度高,企业间竞争大于协作。需要实施高端发展战略,依托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技术、品牌、人才、金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风险投资、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文化氛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如果说,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20世纪初的大规模流水线造就了现代工业体系,那么未来的产业变革也将带来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模式的深刻变化,“大规模制造”将逐步走向“大规模定制”,“互联网+制造业”将催生出“众包”“众投”等全新的制造方式和研发模式,一个分散化、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组织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