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什么协同有助创新

什么协同有助创新

作者:梁红军

20130303 来源:学习时报

 

  协同(synergy)源于希腊文 synergos,意为共同工作。协同的现象和概念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津津乐道的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就生动地反映出整体协同效应的倍增,即三个臭皮匠的智慧相互启发和促进所产生的整体智慧,要远远大于几个个人的智慧之和,达到智圣诸葛亮的智慧水平。

  协同学(Synergetics)又称协同论协和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理论,由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曼曼哈肯(HermannHaken)创立。哈肯在深入研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合作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更为深刻的普遍规律。1969年哈肯首次提出协同学名称。1983年,他在《高等协同学》著作中指出,协同学是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诸如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神经元、力学元、光子、器官、动物乃至人类)所构成的各种系统,研究这些子系统是通过怎样的合作才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

  哈肯认为,协同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即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自身如何在内部的非线性作用下,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或由有序状态走向更为有序状态的途径问题。哈肯用序参量描述子系统的宏观行为,当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处于无序的初始状态时,各子系统独立运动,各行其是,不存在合作关系,不能形成序参量。当系统接近临界点时,子系统间产生长程关联,形成协同关系,促使序参量形成。序参量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当几个序参量势均力敌时,处于合作状态,系统呈现有序结构。当系统出现扰动(即微涨落)时,序参量之间出现竞争,只有一种序参量(即超序参量)主宰整个系统,其他子系统则随着序参量达成协同一致的宏观局面(即巨涨落)。经典协同学是从建立微观层次运动方程入手的,对于社会科学等这样的复杂系统,其临界点的序参量就需要借助最大信息熵原理寻求解决。

  竞争是协同的前提与条件。协同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合作的或同步的联合作用,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和具体行为。协同和竞争是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没有协同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协同。来自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的协同和竞争,是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和源泉。协同不同于整合。整合强调各子系统(或要素)的一致性和集成,更注重过程。协同则在此基础上强调通过各要素、各创新行为主体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单独的要素或主体所不能达到的整体效果,即协同效应。协同与合作也有很大的区别。协同往往涉及不可预知的结果,参与协同的各方更加强调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代大科学、高技术时代,依靠单个主体的散兵作战或浅层互动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和资源共享加速创新的进程,很可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果。协同创新就是把协同学思想引入创新的全过程,多个组织或部门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围绕一个共同的创新目标,促进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流动,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协同创新成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活动看,协同创新大多是在组织内部形成知识创新和分享机制,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和多样化协作。美国硅谷的扁平化自治型联合创新网络,欧盟创新实验室,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的创新集群,我国高铁技术从追赶到引领,都是源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创新合作的内容、方式和效果也经历了深刻的时代变革。但仍然存在着创新主体不突出、利益分配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健全、合作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坚持创新主体协同是核心,目标协同是基础,组织协同是平台。除了创新主体、目标、组织和制度的协同外,产学研协同创新还需要有与其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文化、信息、金融和中介服务等一系列外部环境要素的支撑。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基础、最根本力量。政府在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支持功能,但必须牢牢坚持和把握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包办和拉郎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资源互补、功能互动、平台互通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要素的全面协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需要在引导外部需求和刺激内生动力之间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广泛整合官产学研用等各种资源,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序参量

  序参量是协同学的核心概念,是指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地变化,影响着系统各要素由一种相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相变状态的集体协同行为,并能指示出新结构形成的参量,是描写系统内部有序化程度、表征相变过程的基本参量。在现代管理中,尽管影响管理系统的因素很多,但只要能够区分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关键因素与次要因素,找出从中起决定作用的序参量,就能把握整个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因为序参量不仅主宰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而且决定着系统演化的结果。

 

 

更新时间:2013-03-06 15:08:3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1/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