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全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全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访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骆惠宁

2013030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悍德

 

  从青海实际需求出发,坚持把应用性技术研发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科学研究,集中力量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农牧业科技运用、深化社会领域科技研究上实现突破,以科技创新带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全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近年来,青海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科技发展环境,大幅度增加省级财政支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不断强化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集中攻克了一批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新的技术成果,全省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由5年前的42%提高到目前的45.8%,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上升到全国第22位。

  近日,记者就进一步加快青海科技创新,采访了省长骆惠宁。

  骆惠宁说,近年来,青海科技进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从总体看,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体制机制仍不够活,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全国的位次偏后,目前全省只有15%的中大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高校和院所的科研能力不足,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产学研尚未形成有机整体,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科技与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仅为0.8%,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科技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青海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全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骆惠宁认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最主要的体现,推动科技创新最终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因此要把握好青海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从青海实际需求出发,坚持把应用性技术研发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科学研究,集中力量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农牧业科技运用、深化社会领域科技研究上实现突破,以科技创新带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一是加快建立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要改变科研项目主要由科技部门推荐的方式,增加产学研联盟、行业协会、产业发展研究院和高新区等推荐渠道,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实行企业急需的研发项目优先立项。要把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交给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项目资金向企业倾斜,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是切实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实践证明,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自主创新能力,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因此,青海要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尤其要在高原医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盐湖矿产资源等方面尽快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实行分类考核,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效益。

  三是努力形成开放型科技创新格局。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都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配置科技资源的基本途径。青海地处高原,市场发育不充分,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较弱,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走开放式、联合式创新之路,以市场为纽带,借助外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带动自身科技力量加快成长。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省外建立科研机构,支持国内外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来青海设立研发机构,联合开发一批促进青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构筑合作共赢的创新框架。

  四是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要坚持以为主导,打通创新要素全链条对接通道,改进资金投入和利益分配方式,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今年起,省内大中型骨干企业至少要选定一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要实行资源共享,政府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全部向企业开放,作为建设研发的公共平台;企业的创新平台,也要突出产业链的需要,对外开放。

  骆惠宁最后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还要坚持政策为主要支撑,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同时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倡导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推动青海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

  科技名片

  木里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填补空白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填补了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空白;确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范围,揭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斌存规律,初步建立了陆域高原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勘察技术方法;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体系。

  格尔木

  青海盐湖100万吨钾肥加工技术国际领先

  青海盐湖100万吨钾肥加工工艺及采矿装备研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项目之一的青海盐湖100万吨钾肥项目的核心技术支撑,也是我国唯一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100万吨级钾肥装置。

  科技新政

  近日,青海省出台23条政策支持加快创新型青海建设,以期提高青海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出台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落实方案,以及与此配套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青海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制定的23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稳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到十二五末,全省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要占到地方财政支出的1.5%以上。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在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设定一定比例的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加快推进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实验室(含国地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含省部共建)等研发中心,省科技资金给予一次性的奖励,用于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并优先给予项目支持。

  对研发投入超过规定比例的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均给予资金或项目奖励支持。

  积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省科技资金给予项目支持。鼓励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企业工作站建设。强化对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支持。鼓励创新成果取得专利。鼓励企业制定技术标准。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活动。

  鼓励科技人员合理流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停薪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前提下在职创业,其收入归个人所有。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鼓励引进科技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经省有关部门评审,在享受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省科技资金给予50—100万元项目启动经费。

  典型案例

  沙棘白刺: 书写财富传奇

  在重大专项的推动下,目前,咱们已形成了沙棘、白刺资源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果汁类、果酒类、果粉类、保健食品、化妆品及中间体七大类60多个产品上市,部分产品实现了出口创汇。近3年新增产值10.03亿元;新增利税1.89亿元;新增外汇5370万美元。谈起项目给青海带来的变化,中科院西高所研究员索有瑞的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实现规模化生产后,青海省现有的近20万亩沙棘和10万亩白刺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的成果,也会使资源地农牧民通过果实采收增加收入约3亿元,可以带动近10万户、3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以深度开发特色生物资源沙棘和白刺为目的,青海科研机构与企业经过3年的产学研结合实践,沙棘、白刺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重大科技专项已成功攻克了制约浆果资源利用中存在的20余项技术难题,使青海省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

  青海沙棘、白刺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随着该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沙棘、白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但在特色资源生物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的同时,沙棘、白刺在医疗、美容、保健等领域的保健功能不断被验证,开发高品质符合现代消费的功能产品,实现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已迫在眉睫。

  作为该项目主持人,索有瑞介绍,目前,项目完成了沙棘9个县区种源的选择和育苗,开展了沙棘林密度、雌雄株搭配比例、林地施肥及除蘖整形修剪技术研究,优选了白刺种源,开展了种植等实验研究,制订了《中国沙棘扦插育苗技术规程》等4项地方标准,为产业化奠定了优质原料基地;攻克了沙棘和白刺果实采集、分离、浓缩等20余项技术难题,使沙棘、白刺资源利用进入高科技、高值化、高效益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马悍德)

  新思路

  科技创新:为青海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

  青海科技厅厅长

  2013年,青海科技创新围绕服务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及民族团结进步等3个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中央精神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抓住科技部开展科技援青工作的机遇,精心谋划,搭建调动全国科技资源参与新青海建设的机制和载体。加快推进青海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由单纯自然资源等低端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新模式,推动创新型青海建设。

  深入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攻克一批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全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继续实施“1020”生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工程,强力推动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第一线转移和扩散,重点开展绿洲节水农业、合理放牧与短期舍饲有效结合的高寒草甸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全面实施好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科技引领行动计划,做好有关整体配套与后续工作。继续实施青海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科技行动,提升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推进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特别围绕生物科技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加强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以此为基础,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例。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要进一步加快两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海南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围绕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全面推进青海国家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努力推进盐湖资源从单一钾资源开发利用和个别资源单独开发,进入钾钠镁锂以及氯气等资源大规模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阶段,形成无机与有机、有色资源充分结合、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的高水平循环经济工业体系。以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中藏药、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创新型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

  推动青海省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将青海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强化智能、主动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快经济、适用的农村数字化医疗和数字化教育体系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以信息化迅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快速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差距。

  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和提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功能和规模,充分发挥技术市场、专利、科技成果等领域的科技资源优势,密切结合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风险投资业等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特别要加强与民营创业投资和担保企业的结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更新时间:2013-03-08 10:40:44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0/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