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支撑产业创新须再造转制所优势

支撑产业创新须再造转制所优势

2013082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孙正心

 

  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的、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或多个产业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是产业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各行业、各地区高度重视,各种支持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的平台也相继建立。然而在这个舞台上,短平快的项目有如T台走秀,频繁变换,虽然形成了多元的技术来源,核心能力和专业积累却进步不大。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需要专业化载体进行持续不断的长期努力。转制研究所无疑是能够承担这个任务的主要力量之一。

  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是我国很多产业的切肤之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通过引进形成的一批地方支柱产业,虽然经过二三十年的国产化,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不少产业的主要技术依然靠国外,陷入引进,引进,再引进的被动局面。2004年,以上海电缆所为代表的众多转制研究所提出了发展“2.5产业的观点,他们认为:由知识、成果向工程化转化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共性技术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转制研究所拥有独特的行业优势,然而这一点却被长期忽视了。

  转制所的行业技术服务功能被严重削弱

  1999—2001年,国家和地方先后实施了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以期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这批院所打破大锅饭,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其中一些已经发展成为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同时,它们原有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却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了。

  转制后,国家和地方财政对转制所科技创新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快减少、取消。为了生存,院所干起了并不擅长的产品制造和销售,短平快项目成为获利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竞争中,院所原有的科技优势变得散乱、失焦,近半个世纪积累起来的科研条件和人才优势也面临丧失和老化的危机。上海90个地方转制所,消失和勉强维持的已有1/5

  在转制中,原中央部委属地化和地方各部门所属的转制所,有的进入大型企业集团,有的进入民营企业,有的从经济部门转到资产部门管理,还有的成为独立的科技型企业。而在种种行政、资产、隶属关系变化中,转制所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行业服务功能,则被低估、被忽略了。

  转制所仍具有行业公共服务的独特优势

  经过市场竞争和各种变化的考验,大部分转制所仍然执着地维护和改善着它们的行业公共服务职能,并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1.具有产业共性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转制所在走向市场的同时,坚持聚焦于产业技术的开发和为行业企业服务,从研发、中试、系统集成、成果转化,到试验检测、标准、专业期刊、技术咨询服务等等,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目前,上海的40多家行业骨干转制所中,仍有20多个国家级和行业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40多个国家或行业专业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的秘书处等。

  2.始终保持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在行业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转制十多年来,转制所探索并创造了多种与企业开放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本世纪初,为解决三峡工程500kV大容量输电导线的研制任务,上海电缆所组织了20多家业内企业,组团式开发。在合作中,企业得到了先进技术,赢得了高端产品的市场先机和持续的竞争力;电缆所得到了初期的研发资金,培养了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获得了产品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和产品质量检测等持续的业务来源。这个利益共同体在合作共赢中推动了我国线缆工业的提升。

  3.积累了市场经营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经验。经过十多年的磨练,转制所一方面懂得了技术价值的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强烈地感受到了对行业共性技术发展肩负的责任感,以及对融入国家和地方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服务体系的意愿和积极性。例如,上海纺织科学院构建了研发、信息、测试和转化四大平台,建立了四个国家级纺织检测服务中心和上海纺织研发公共平台、数码服装设计服务平台、上海纺织工程师研修基地。用市场化的方法,为占全国纺织生产总量达50%以上的长三角地区提供纺织家纺产品、面料设计、新型助剂等技术服务。它还集聚了94家纺织科技企业,组建科技园区;引进原创大师和纺织科技精英,创建东纺谷创意园区。纺科院与业内企业并肩转型,将一个传统行业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创意产业。

  转制所怎样才能再造优势?

  1.赋予转制所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职责和使命。这既是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因势利导,发挥转制所优势的举措。要逐个梳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逐个梳理各产业(行业)中的骨干和专业化研究开发机构。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转制所的特长和发展层次,整合相关资源,搭建专业化的创新和服务平台,赋予它们为企业服务的使命,并补充其必要的职责和功能,让它们能在产业创新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相比于重起炉灶,这是较为积极而又经济的办法。

  2.以市场和公益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转制所的能力。一是给予稳定的资金支持,用以补贴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给予补贴;三是根据它们为企业服务的业绩给予激励;同时关注转制所在产业战略方向上的科技项目,并给予长期的支持,例如建筑科学院的绿色建筑、电缆所的高温超导等等。很多转制所,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只要精心加以整合,适度的投入,就能激活其潜在的火种,点石成金,化平淡为神奇。

  3.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转制所的优势再造。近20年来,上海市院所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1993年上海市有机氟材料研究所率先改制成为三爱富股份公司,成功上市。而后,上海软件所、轻工所和电科所先后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的改革使一些研究所不仅成为行业技术的领头羊,而且在一些重大国家战略和城市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上海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启动改革试点。电科集团以自身投入为主,组建了公益性的电器科学研究院,专业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和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我们必须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所,还没有跨过体制和机制这道坎,有些还纠结于市场竞争和公共服务的矛盾,有些则还被纠缠在转制遗留的历史问题之中,步履蹒跚。因而,深化改革,仍然是转制所的一大课题。对此,转制所的领导认为,在诸项改革中,体制改革最为关键,没有体制创新,很难有机制创新;在诸多的任务中,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服务是最主要的使命,没有这一点,转制所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小型企业。因而,把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紧紧结合起来,才是转制所深化改革,实现优势再造的成功之道。

  (作者单位:上海科学技术研究所协会)

更新时间:2013-08-27 10:51:28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