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让科学文化成为我们的传统

让科学文化成为我们的传统

201309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记者 韩天琪

 

  现代科学制度不只是一套如何设置国家科学系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规则和模式,在这些规则和模式背后,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的价值准则包括科学的价值原则、方法论原则、研究规范以及行为规范。

  时至今日,科技创新目标与现有文化环境之间依旧存在明显的反差。这种科学文化的不发达状态,已然对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文化和制度阻碍。

  早在10年前,我国就提出了追求自主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的社会目标。

  然而时至今日,科技创新目标与现有文化环境之间依旧存在明显的反差。这种科学文化的不发达状态,已然对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文化和制度阻碍。

  何为科学文化

  以现代科学传统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文化首先是作为1617世纪自然哲学家群体的一种群体文化而出现的,但其发展与传播很快便越出了这种群体文化的疆界,构成了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者的走向,由此科学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扩张、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启动,科学文化传播到东方乃至全世界。

  在科学文化传播并最终被世界接受的过程中,它不只引起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的变革,也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文化的重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其结果是,这一纵横交错的历史进程首先在欧洲,继而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一种新的时空观念和方法论,确立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在科学探索中的地位。

  袁江洋认为,西方科学的持续发展,连同社会科学的建立,无不是以强大的科学文化为背景支撑的。科学文化的发展、传播与普及既为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合法性辩护,促使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持赞许、支持态度,也为科学家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文化处所、规则与价值原则。科学上重大进步的取得常常以科学文化为开路先锋。

  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

  中国古代文化曾孕育出某种较为发达的、古代形式的科学技术,但追求天下一统、思想一统的大一统王朝统治格局妨碍理性批判精神和逻辑思维的养育与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缺乏批判意识的人文文化,缺乏对理性、逻辑的认可。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仍是当代中国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以官本位为中心,等级观、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淀,至今余威不减。

  科学文化的缺失,使得在发达国家有良好运行效果的某些科研运作形式搬到中国后,就失去了效果。

  以同行评议为例,在许多时候,我国也组织了专家团队进行同行评议,选专家时也采取回避、匿名等形式,也经过了研讨会等审查程序,可是最终结果往往令人失望。陈进事件、华南虎事件都是同行评议失效的结果。在国外屡试不爽的同行评议到中国却成为某些人和集团掩盖真相的幌子。袁江洋说,没有来自科学传统的约束,没有社会对追求知识的人的庇护,很多科学家必然会选择寻求政治等其他形式的庇护,进而再利用获得的权力谋求在科学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移植科学文化的路径

  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并非源自本土文化。移植、构建现代科学传统是后发国家发展科学乃至科学文化的必由之路,是科学制度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一过程是外来科学传统在本土文化生根的过程。因此,包括科学传统在内的现代科学制度化进程常常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启的,这就意味着除启蒙思想家和归国科学家以外,国家在此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甚至直接关系着科学传统移植、重构和本土化进程的成败,关系着科学制度化进程所到达的程度。

  在科学传统的跨文化移植、重构和本土化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不在于科学认识层面上,而在于以现代科学传统为核心的科学文化与后发国家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上。

  发达国家科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提示了科学文化建设所必要的某些社会文化条件和方法。袁江洋为我国科学文化建设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必须对科学技术事业提供制度化形式的、充分的支持和保护。在近代欧洲,科学走上了制度化发展的道路,没有这种制度化发展,科学文化不会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出现,更不会得到广泛传播乃至成为一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而科学文化的充分发展又恰恰是西方文化由前现代形态从整体上转入现代形态的一个基本前提。

  其次,为构建科学文化而进行的制度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传统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进程,与通常所说的近代欧洲科学革命进程、科学制度化进程,乃至与人类文化由前现代形态转入现代形态的进程,是相互交织的共生共变进程。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现今条件下已经不可能完全分割开来加以考虑。因此,在考虑科技发展时,必须考虑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协调发展,并为之提供制度化保证。

  第三,必须进一步打开、拓展通向科学技术强国的文化通道。科学革命发生于近代欧洲,但无论是就其所以发生,还是就其以后的影响而言,均不是单纯的欧洲文化事件。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每一种文明,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这场漫长的文化互动。今天,技术交流的意义更为明显,更加突出,加强科技交流、拓宽我国通向世界科技强国的信息通道,是国家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更新时间:2013-09-24 11:55:07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