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最强大脑选手将入中国首个超级大脑人才库

最强大脑选手将入中国首个超级大脑人才库

20140317日文摘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强大脑“让科学流行起来”

  《最强大脑》火了,这档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口号的节目,播出两个月来,顺利由收视率在同时段几档节目中垫底,跃升至同时段第一,不仅吸引来了李彦宏、周杰伦、章子怡等担当“科学助教”,就连当红的“都教授”金秀贤也将在3月下旬的节目中出现。

  同时,尽管不乏争议声,节目却也捧红了“找茬王”郑才千、“中国雨人”周玮、“蛋叔”李勇等一批“最强大脑”。

  事实上,这批“最强大脑”不仅成了明星,也将成为中国脑科学研究的样本,同时成立的“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已有300人被纳入其中。

  节目主持人、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则发现,看完节目后,身边大部分人都感叹自己是脑残,但他朋友中“特别聪明的那部分人”——比如大学教授、白领和投行工作者都特别爱看,“他们在丈量自己和挑战者之间的距离。”

  要强调科学,就必须有科学体系

  当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卫东第一次接到办公室秘书打来的电话,告诉他《非诚勿扰》节目组想请他做节目时,正在美国做访问研究的他觉得很奇怪,后来才得知,是《非诚勿扰》的主创团队在做一档新的科学真人秀节目。

  当看完节目组发来的策划案、德国原版节目的样片和已经找到的几十名选手的资料后,“我就觉得非常震撼,这一定是要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做的事,所以马上把手上的活儿干完回国。”李卫东说。

  和李卫东一样,节目背后的20多名中科院院士、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触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说,此前,也有各种各样的电视台找过他,但大多都是请他做心理访谈、调解节目的嘉宾,“见了都觉得很失望,一般是谈半个小时就友好分手。”

  节目组的“智囊团”包括国内20位来自脑科学、生物学、运动神经学专业的院士、教授、长江学者以及国外的十几位来自耶鲁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专家团队并不是挂名的顾问,而是从前期策划到选人,从项目确定到如何评判,全程参与节目。

  《最强大脑》脱胎于德国科学真人秀节目《Super Brain》。但刘嘉说,德国的节目更像是“怪人秀”,虽然也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展示,但却缺少对项目难度和科学性的评估和解释。

  “要强调科学,就必须有科学体系。”设计节目背后的科学体系,便是刘嘉的任务。历时半年,他确定了一套评估方案:对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要先运用Cattell-Horn-CarrollCHC)智力模型进行评估,进行一份由58道题组成的测试,从流体智力(通用能力)、晶体智力(习惯性知识)、加工速度、感知运动能力4个方面及各个小项来进行打分,再确定选手要挑战的项目。

  评估结果不仅是对选手的能力测定,还会影响到项目的设定。比如,第一期节目中,从2.25万个魔方色块墙中“找茬”的郑才千,在上节目前已在记忆界小有名气,19岁时便获得过世界脑力锦标赛的最高荣誉“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但经过评估,刘嘉发现他不仅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还同时具有很强的视觉能力,所以才设计了魔方墙的项目。

  而曾被鉴定为智障、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16位数的14次开方的选手周玮,在录制前便到了刘嘉所在的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在进行了系统化的行为测量和对大脑结构、功能的磁共振扫描,发现在做数学题时,他的大脑内顶沟和上额叶有明显的激活。“这说明他的大脑没有任何损伤,反而运算能力极强。”刘嘉说,如果周玮早些被发现,可能会成为数学家或者密码学专家。

  选手将入中国首个超级大脑人才库

  《最强大脑》背后的专家团队有着不同的分工:刘嘉负责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评估,并设计如何在台上展现他们的才能;魏坤琳则负责台上的评审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我们的任务则是把这些人才收集起来,建立一个人才库。”李卫东说。

  一个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正以节目组收集到的为样本建立起来。

  “宇宙中最神奇的东西,就是人的一公斤多重的大脑。”李卫东说,但一直以来,人类对大脑的认识都是非常初级的,“因为大脑是个黑箱子,不能像肿瘤一样可以切下来,做分子生物的微观研究。”

  节目筹备的2013年,正值“脑计划”研究在美国、欧洲兴起。2013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人脑项目作为“未来新兴技术旗舰计划”加以扶持,并预计未来10年内在该项目上的投入将超过10亿欧元;同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宣布启动“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美国国会批准2014财年为“脑计划”拨款1.1亿美元。2014年第1期《环球科学》杂志评选出了2013年十大科技新闻,其中,“人类大脑计划”启动名列榜首。

  李卫东说,中国也正在启动自己的脑计划,他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贺林便是中国脑计划的起草人之一,他曾多次带队深入中国山村,采集了超过10万人的血样和DNA信息,以建立中国精神疾病样本库。

  “但我们通常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的大脑和一些有疾病的大脑。这个节目的选手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研究超常人的脑子,建立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李卫东说,“我们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周玮便是李卫东等神经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研究对象。“中国接受记忆训练法的超过10万人,但真正的大师也就是70多人。”李卫东说,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超级大脑的拥有者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无法进行比对,但23岁的周玮正好有两个姐姐、1个弟弟,“可以与兄弟姐妹对照,探索他的脑子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最强大脑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卑微的个体

  在225日举行的一场《最强大脑》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回忆,1995年,主管单位召集了很多科学家,开了一场关于加强科技宣传的研讨会。会上号召科学家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媒体把科学家推到前台,让科学家成为明星,让百姓关注科学。然而,20年来,“好吃又好看”的科学节目却一直没能做出来。

  他认为,《最强大脑》终于在打造科学家明星上迈出了第一步。

  在节目中,台前的科学家只有一个,就是人称“Dr·魏”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魏坤琳。他要对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评估,掌握晋级大权,由于坚持“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一些让其他评审打出高分的盲眼穿激光、弹钢琴读数等选手,都因为他打出低分而被淘汰。

  在决定让选手淘汰或晋级前,他必须解释与选手技能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为什么打出这样的分数。

  “我之前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每天去学校,教课、带学生、做研究。但其实我们也有科普的义务。”魏坤琳说,为了让节目不沦为“收视率毒药”,节目组对他的说话方式进行了专门设计,比如在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时不要长篇大论,还要“讲一半、留一半”,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了解。

  而伴随着节目的播出,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也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美国,每年博士学位授予最多的专业是心理学,但在中国,尽管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对心理学的一些分支感兴趣,比如人格特质、儿童教育等,但心理学仍然会被大多数人误解,“很多人觉得我们就是管精神病的。”魏坤琳说。

  在刘嘉看来,这个节目要传达的信息,就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价值。“以前外国记者形容中国人是蓝蚂蚁,只有进入现代以后,人们才开始彰显个性。这个节目把一些社会上的叛逆者、挑战者展现出来,让大家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看看他们和我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他为周玮做完检测后,向江苏卫视发送报告时还特意写了一句话:“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最强大脑,但是最强大脑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卑微的个体。”

 

 

更新时间:2014-03-18 11:13:34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1/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