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为创新能力“保鲜”
作者: 记者 田学科
2014年05月29日 来源: 科技日报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强大创新能力,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原始创新领域成果斐然,而且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众多高技术领域开发研制出大量新产品。近年来,在联邦预算面临连年紧缩的巨大压力下,其创新能力并没有遭受重创,就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型大学成为美国创新系统的发动机
对发展高等教育经久不衰的重视,使得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拥有3到5所世界一流大学。在联邦财政的强力支持下,这些大学的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确保了战后美国在许多科学领域一直保持强大的创新优势,这些领域包括计算机、激光、全球定位系统、数控机床、互联网、遗传学及多数现代机器制造技术等。
私人企业对研发投入高度重视
过去10年,私企研发占美国研发总投入的三分之二。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研发经费的增长基本来自私企,这不仅有力地弥补了政府研发经费占GDP份额下降带来的缺口,而且保持研发总经费的相对增长。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技术与知识产品化和商品化领域,导致一大批世界领先的新技术产品得到开发和占领市场,如制药和临床医疗器械等。值得一提的是,产品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的出现,得益于长期厚积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得益于联邦政府对基础科研的投入。
联邦政府大力支持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前沿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国内生产。政府对开发新技术产品的支持,促进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新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这些产业包括电讯、无线电、飞机制造、核能、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但目前由于面临预算紧缩的压力,其支持力度正在下降。
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
通过推进一系列合作计划,如能源部的“新能源计划”、小企业管理局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商务部的“技术创新计划”等,不仅有效促进了各种新技术商业化,而且提高了现有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小企业发挥桥梁作用
在知识和技术创新到市场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小企业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们对新的市场机会极其敏感,能够吸引投资(风险投资等)把最新技术带入市场。而且,小企业还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全美大约40%的科技和工程人员在小企业工作。
长期实施鼓励技术移民的政策
来自海外的高智商和高学历移民为美国创新系统补充了大量的人才,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硅谷中24%的企业是由外国出生的工程师创建起来的。
诚然,不同时期美国创新能力优势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美国科学院负责创新工作的魏兹纳博士告诉记者,当前给美国保持和增强创新能力带来挑战的因素来自国内外两个方面。国内因素主要是联邦预算对研发投入的力度下降、高校整体研究经费下降,以及非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等;国外因素包括出现中国等新的创新大国,以及全球创新区域化发展,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的趋势增加等。
为解决目前的问题,奥巴马在其第二个任期加大了对创新能力建设的努力:一方面在预算案上与国会讨价还价,以确保研发投入减少幅度不给研发活动带来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颁布一系列新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如《联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五年战略计划》等,以保障美国创新能力的基础不至于遭受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