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技在手”向“学技终身”转变
从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看中国职教观念的突破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5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婀娜 贾娜
5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余名代表经过讨论,得出了这样的共识: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更是“学技终身”的教育。
1.聚焦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观”
以前,提及职业教育,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一技在手”,想到的是只有“分数不高”的孩子在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后的无奈选择。
现在,提及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观念与视角: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仅有一技之长而不能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也终将会被社会淘汰。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的人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传出的讯息,传递出一种紧迫感:由于许多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带来的紧迫感。
记者在大会上得知,阿曼已经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视为国家战略;印度将职业教育视为“改进教育体系的基石”,组建由20多个部门参加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集团;芬兰认为,政府的职责是释放年轻人的潜力,并让学习者通过职业教育产生学习兴趣,掌握自学的能力;欧洲已经出台了职业教育学分认证制度、欧洲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欧洲资历框架,旨在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激发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动力。
很多与会专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职业教育承载的责任越来越重,不仅使无业者有业,还要促进有业者不断学习,实现自身技能的“升级换代”,从而提升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质。
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强调,过去的职业教育是为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解决劳动力市场紧缺问题,但现代的职业教育,关注的是人才持续发展的“成长路线图”。
“职业教育不仅承载为针对当前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任务,还应该具有前瞻的考虑,要提前考虑到未来的行业发展与进步,从而做到提前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未来所需人才。”还有与会专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行业,职业教育应该切实承担起未来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对于国家与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高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大会上指出,职业教育对国家和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应构建面向21 世纪和信息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要强调平等和权益,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国家策略,激励创新,重视质量,促进终身学习。博科娃同时强调,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终身教育之间应搭建“轨道”,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人不仅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也打开了继续享受其它门类教育的通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记者采访中得知,许多国家做了大量的努力与探索,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变社会将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的观念,将职业教育与进入高等教育的途径相衔接,并且创设无缝衔接的教育通道。让职业教育立足于为人人服务,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促进社会公平与国家整体创造力的高度。
2.急需突破的“中国的职业教育观”
有学者曾经举过这样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子:国外一所职业学校的宣传册上,第一页介绍学生及校服特色,第二页为学生的所学内容,第三页为学生毕业之后可选择的去向,里面包括100多家企业和100多所大学。这与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宣传册中,或者是校领导的照片,或者是校园图景,让人难辨特色的情况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小小宣传册,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折射出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同世界一流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是否以学生为本,还体现在人才培养的体系是否贯通,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
我国职业教育不受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人才观出现了问题。有专家曾举例,我国引进第一台地铁盾构掘进机,有中国技术人员问德国派来的老专家毕业于哪所大学,对方很自豪地介绍自己毕业于职业技术学校。
反观国内博士、硕士比比皆是,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技师却寥寥无几的现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强调,“教育系统内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从招生中就可以看出,分数高的被清华、北大和其他本科院校依次录取,只有分数排在后面的才会被高职录用,这从政策上限制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除了观念上的偏差,马树超还指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们还存在以下问题,如“企业的参与度不够,学校办学和盲人的跨界性和对外界的开放不够,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和顶层设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掌握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教学模式没有跟上产业发展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等”。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其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但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不入流的思想在学生和家长们的心里却根深蒂固,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学习不好,被中考、高考所淘汰的学生”。
为此,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的开幕式上发出倡议,“要摒弃歧视和忽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建立支持技能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体系。”
3.期待中国职业教育明天更美好
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中国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报告》,这是一部我国职业教育的“国家宣言”,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根据报告,我国职业教育所取得的发展成绩不容忽视: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人力资源的蓄水池”、“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同时,该报告吹响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前进的“号角”:“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基本消除新生劳动力无技能就业现象。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这其中最令人欣喜的是,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理念以及终身教育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
就在本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中国已向世界发出“宣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政府正在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规划将对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本次大会还透露,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将比去年增加5800余亿元,且优先保障职业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强调,“要密切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与世界各国开展政策对话、项目合作与专业建设。”
刘延东在大会上倡议:“应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升作用,以及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各国与会代表评价,该倡议掷地有声,彰显了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健康方向,更彰显了中国人才培养理念的进步与提升。
实现黄炎培先生所说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职业教育面向人人,贯穿终身,建成适应需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