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发展新型科研机构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发展新型科研机构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20521 09:0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徐丹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一直领先全国。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一批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以全新的运行机制、用人机制、创新机制,开拓了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新途径,其迅猛的发展势头、独特的运行机制和骄人的创新成就,引起了经济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

  有专家研究后认为,这种基于广东市场环境和社会力量所创建的新型科研机构,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萌芽发展非常相似,其发展潜力和前景不可估量。

  新型科研机构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值得传统科研机构借鉴和学习。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以增量激活存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子。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十分看重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重要意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兴华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递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议》。他表示,发展新型创新机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或样本参考。

  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尖兵连

  珠三角地区的科研机构成百上千,哪些属于新型科研机构呢?判断是否属于新型科研机构关键看它的机制和特征。李兴华介绍,概括地讲,这些新型科研机构突破了国有科研院所和高校传统的管理体制机制,体现出创新创业创富相统一、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机制市场化和科研团队年轻化国际化等鲜明的特征。

  具体来说,新型科研机构指的是一批瞄准国际前沿、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具有国际一流研发条件和水平的创新平台,以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富为动力、以企业化运作为模式,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于一体,掌握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话语权的领军型创新机构。

  从来源上看,主要有民办官助企业及联盟创办国有新制”3种。

  民办官助的新型科研机构没有编制,没有事业费,没有处级、厅级行政级别,没有主管部门,以民办非企业身份登记注册,采用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例如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启研究院)、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同时,地方政府在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和土地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如光启研究院以海外科技创新团队为核心组建和管理,广东省支持4000万元启动费,深圳市政府配套4000万元,并免费提供1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所,民营投资入股3000万元。

  企业及产业联盟创办的新型科研机构。一种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新型科研机构,例如东莞东阳光药物研究院,集聚上千人的科研团队,科研设施设备不逊于国外同行机构。另一种是以产业联盟为主创办的科研机构。如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由白云山制药、众生药业、达安基因等广东9家骨干医药企业每家出资1000万元共同组建;广东省半导体业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由22LED领域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创办,联手攻克了一批LED核心关键技术难关。

  国有新制机构的建设主体虽然是传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地方政府,其性质是事业单位,但已经被广东的市场和产业环境进行基因重组,采用全新的管理、激励和运行机制。如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虽然享受事业编制和事业费,但是事业编制并没有具体对应到个人,而是统筹使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院所制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也都形成了与母校本部既有联系又显著不同的创新文化和管理机制,通过竞争和科研实力争取政府科研经费,为企业做技术服务,孵化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成为高校技术延伸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科技创新本身是一个极具风险性的探索过程,虽然这3种创新机构建设模式不尽相同,但都突出了政府、企业大力支持,金融资本积极跟进。要让这些创新机构安心创新、坚持创新,政府和金融资本等各种类型的支持必不可少。

  创新创业创富相统一

  新型科研机构破除了束缚创新的陈旧观念、体制弊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管理机制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实现目标创新;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实现机制创新;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实现功能创新;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实现文化创新。四不像理论摆脱了政府是投入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得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旧模式。虽然在体制上是个四不像的怪物,但却出色地扮演了促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红娘,给有创业冲动、想发掘金矿的企业递上一把高科技的铁锹

  科研机制新。这些创新机构创新的指向非常明确——市场需求,科研项目通常采用逆向创新、交叉创新的创新方式,充分保障了创新的高效率、高产出。创新来源于市场导向上,成果体现在企业报表中,这句话已成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座右铭。华大基因研究院坚持以基因组为基础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以国际竞争和接轨的大科学项目为引领的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三带发展机制。

  激励机制新。这些创新机构按照企业化管理方式运作,普遍采用了合同制、匿薪制、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制度。同时,在人员聘用和晋升上,不以年龄论资格,不以学位资历论英雄,大胆任用具有创新胆识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业雄心。在华大基因研究院,一位才17岁的高二学生就担当研发经费达500万的项目组长;平均年龄仅为25岁的4位年轻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了论文《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成为我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贡献,4位作者也因此被誉为敢登世界学术高峰的四小龙

  对于这些机构而言,论文、奖励、专利等不再是创新机构绩效评价的唯一指标,催生新兴产业、创造社会财富、服务国家发展更是创新团队追求的目标。在这里,创新是根本,创业是目的,创富是动力。

  新型科研机构均采用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为自身解决粮食过程中,它们引入金融资本,为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它们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了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同步研发、交叉融合开发的模式贯穿其中,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它们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成果初步显现,期待更大发展

  虽然这些新型科研机构成立运行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明显的创新成果,得到市场的认可。

  取得一批产业级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如成立短短两年的光启研究院,集聚了一批超材料行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建设具有世界一流研发水平的创新平台,已在国内外申请了1229项超材料领域发明专利,实现了该领域80%的底层专利覆盖。预计未来5年,光启还将开发50个超材料产品,创造5000件核心知识产权,发展成为超材料领域的高通公司

  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机构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光启研究院在开展超材料领域源头创新的同时,迅速实现相关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工作,为广东开创了预期产值达千亿的新兴产业——超材料产业。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等源头创新成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包括14家上市公司,2010年实现总产值260多亿元,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

  集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这些创新科研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集聚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原创精神和源头创新能力的年轻研究人员。华大基因研究院以灵活的引人、用人和育人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致力于基因研究的年轻人。正是这样一批年轻人,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了29篇高水平文章,申请了141项专利发明和64项软件著作权。同时,华大基因通过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从2005年至今已培养博士50余人,硕士80余人,本科创新班100余人,成为该技术领域一个主要的人才孵化基地。

  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高水平创新平台是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光启研究院建设了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创建全球首个超材料产业联盟夯实基础。华大基因建设了农业基因组学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其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世界领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组建了由支撑体系、投资体系和扩展体系三个部分构成,着重进行人才、科技、管理、资金四大功能建设,实现了技术平台与孵化器、创业投资的三元良性互动。

  充满活力的创新机构之所以在广东落地生根并蓬勃兴起,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会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央审时度势,转,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实施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当前广东GDP总量已达到5.3万亿元,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从广东省情看,广东既是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又是资源小省,人均资源全国最少,正面临着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广东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省情决定了广东必须以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否则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未来发展就难有出路。现在广东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期和科技创新活跃期,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更是广东的不二选择。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和高层次人才争夺愈演愈烈,加速发展创新机构必将成为一个全新主题和突出热点。越来越多的创新机构将会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不断涌现和快速成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多次要求我们关注这一带有苗头性、方向性的新现象,总结经验,全国推广。李兴华说。

  身份难以认定阻碍发展

  新型科研机构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不少观念、政策上的制约。对于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李兴华分析说,目前关于新型科研机构的界定尚无明确标准,新型科研机构无法在当前的创新体系中找到准确的位置,其科研机构身份目前还只能算是拥有了暂住证而非正式的身份证,这直接导致其难以享受现有科研体制中的政策优惠。

  具体而言,一是难以享受采购仪器设备免税的政策优惠。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大多注册为民营非企业,无法享受国有科研机构进口科教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政策优惠。二是现有规定限制了创新机构的发展和人才积极性发挥。由于民营非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身份,不能开增值税发票,没法开展经营性活动。国家规定事业单位的领导不能在所孵化的高技术企业兼职和占有股份,并且无形资产评估后进行投资时,奖励团队和个人的股份很难落实。三是引才和留才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按照现有政策,毕业于国内高校的海外高层次人员,在人才引进时难以认定为海外人才,无法享受应有的政策优惠。为吸引、留住持国外绿卡或外籍身份的海外专家安心在华工作,机构需要通过海外公司代为购买海外社保,以解决这些专家的后顾之忧。四是直接融资较难。由于这些创新机构大都是民办非企性质,充当天使的民间资本、创业资本、风险投资观望居多,投资谨慎。部分机构只能通过内设产业投资基金或部门来进行产业投资,但资金规模远不能满足其爆炸式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尚不成熟,依靠技术成果从传统金融渠道融资的通道还不够顺畅。

  虽然这些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总体上看,由于新型科研机构在产业分布中不太合理,整体数量依然偏少,其在国家和区域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中没有引起关注,缺乏支持。对此,李兴华建议,研究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为新型科研机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研究出台扶持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制定扶持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鼓励境内外组织、企业、高校及个人以多种形式创办这类机构,引导央属大型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平台,扶持海外创新科研团队创立民办科研机构。

  二是加强广东区域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利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国务院赋予的特区中的特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进源头技术创新高地建设,大力促进广州南沙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为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支撑。

  三是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修订相关政策条文。为有效解决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修订各类政策中对新型研究机构的差别对待条文,尤其是在进口设备免税优惠、政府科研项目承担、海外人才引进、创业板上市融资条件等与科研机构有关的优惠政策,尽快消除或减少创新机构发展上的政策障碍。
更新时间:2012-05-25 15:02:5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1/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