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推动公共安全科技发展重在协同创新

推动公共安全科技发展重在协同创新

——范维澄院士谈公共安全科技发展

作者:记者 唐婷

发布时间:20120917  来源:科技日报 

 

  公共安全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推动公共安全科技发展重在协同创新,提升公共安全水平要靠多学科交叉融合来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范维澄对我国公共安全科技领域近10年来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在他看来,总体而言,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其中一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际同行所赞赏和学习

  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加大 安全学科成为一级学科

  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无疑敲响了一记公共安全管理的警钟。非典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使各界深切体会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就在这一年夏天,国务院开始组织制定未来1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公共安全成为一个独立的科技领域的开始,范维澄表示。

  范维澄回忆道,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涵盖的20项专题中,公共安全研究是涉及部门最多的一项,一共涉及到20多个国家部委。通过制定《纲要》,使原先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公共安全研究聚合到一起,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项目经费大幅增长,公共安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在《纲要》中被列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第一个优先主题。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之一。清华大学是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完成了对国家应急平台的总体构思、设计和综合系统研发。

  公共安全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如何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是范维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令他欣喜的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过去是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现在成为工学门类下的第三十七个一级学科。

  公共安全涉及理工文管 协同创新渐成共识

  公共安全有个鲜明的特点,它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学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结合,是世界各国做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共同趋势,范维澄表示。

  为了进一步阐明公共安全体现的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范维澄逐一分析道:是指认识各类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机理,研究各种应对防治手段原理。是在的基础上,将认识到的规律机理变成技术和产品,为灾害的防治应对提供具体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装备。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研究公共安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从法制上为公共安全提供保障;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帮助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给心理层面带来的伤害。涉及到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研究,包括应急预案的制订等等。

  在范维澄看来,从认识层面而言,目前公共安全领域的政、产、学、研、用五个要素对协同创新有了高度的认同,这为协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据介绍,清华大学正在构建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止是清华,一些地方高校或行业协会等也都在通过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或产业联盟等形式来促进公共安全领域政、产、学、研、用五要素的协同创新。

  经过近8年的筹备,获民政部批复后,由清华大学发起的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于20128月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有助于在现有安全各专业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搭建跨领域的共性和综合性研究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协同创新。

  研究应更为深入细致 加强灾害场景再现实验

  7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袭击北京,造成79人不幸遇难,经济损失约116.4亿元,再度引发各界对于公共安全的高度关注。

  范维澄坦言,北京“7·21”大暴雨事件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灾难相关的研究应该更为深入细致,同时,还应加强灾难场景再现实验,为应对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

  在筹备北京奥运会期间,清华大学和北京市应急办合作,构建北京市风险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明北京某些区域有可能发生某种突发事件,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现在看来,这项工作做的还不是特别的细致,比如地图中标注了一些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高风险区域,但并没研究多大的雨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目前已经有一些模型可以对灾害发生后的情景进行预测,但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灾害场景再现实验加以改进。同时,一些灾害的预测预警存在难点,迫切地需要通过情景再现实验破题,融雪型洪水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范维澄介绍,融雪型洪水在我国东北、西边地区时有发生,但在应对上还处于无解的状态。气象部门只预测、观测下雪量,并不研究温度升高情况下,多少雪会化成水;水利部门不知道来水量,难以判断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构建融雪场景,获取相关数据,从而科学地预测来水量,为应急部门提供有效的应对预案。

  对此,范维澄认为,针对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有必要建设首都公共安全科教创新基地,进而建设国家级的综合科教创新基地,通过大型的研究设施部分地再现灾害场景,获取大量准确的数据,为科学应对提供有力支撑。

 

 

更新时间:2012-09-18 16:05:52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0/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