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新政策

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新政策

——江西省“六个一”工程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2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江西省新跨越战略的科技支撑问题研究”课题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是难题。江西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集成各种资源,特别是市场资源,引导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在死亡谷架起科技金融之桥

  新兴产业由于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技术更新快,产业不配套,设施不同步,市场不稳定,投入成本高,使得新兴产业在初期往往面临着各种风险。同时,新兴产业对一些传统产业产生的替代效应,也往往会受到传统产业本能的排挤。因此,萌芽期往往也是死亡谷,商业银行一般不愿介入,造成企业普遍资金短缺,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将新技术商业化过程进行下去。

  针对新兴产业的这一特点,江西省通过一系列科技金融创新举措,在技术与产业之间架设科技金融之桥,帮助新兴产业越过发展过程中的死亡谷

  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一是通过开展科技企业评级,推出最具投资价值科技企业评级评奖及投融资对接服务。由江西省科技金融促进会承担,科技企业自主申请或由各地科技部门推荐,科技金融促进会负责对参加评级活动的科技企业从信用水平、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及投资价值等角度进行审查,并组织包括创业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银行等投融资机构代表为通过初审的企业进行评级,评级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星级,对获得三星级及以上评级结果的科技企业颁发最具投资价值等级证书。对于评级较高的科技企业,科技金融促进会将向各金融机构推荐融资,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金融企业的投资、贷款风险。2011年,参评企业获得的融资金额达2000余万元。二是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作为该省首个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开展A级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作。金融机构按照双向选择一企一行的原则选择培植企业,建立规范的筛选流程和中小企业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实施动态监测。通过试验区建设,中小企业贷款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企业融资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末,各金融机构对试验区企业贷款总额为19.91亿元,同比增加89.64%,高出萍乡市各项贷款平均增幅72个百分点。

  搭建政银企对接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信用作用,在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间搭建融资平台。2011年,江西省工信委、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省银监局联合浦发银行南昌分行共同主办了以绿色信贷、促低碳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政银企对接会,促成金融机构为方大特钢等科技型企业提供1亿元人民币绿色信贷,支持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江西省南昌银行通过与南昌市科技局、南昌市科技投资公司及南昌市知识产权局合作,搭建以南昌市科技投资公司为主的融资平台。通过融资平台推荐的企业,以在南昌市知识产权局获得的有效的商标、专利及著作权做质押,向南昌银行申请贷款。南昌银行则通过贷前调查对企业进行充分了解,与权威的评估公司及担保公司合作,有效控制贷款风险。通过融资平台提供服务,江西恒大等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共获得知识产权担保类贷款上千万元,有效满足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以科技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江西省在六个一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与规模化。江西省的经验表明,在加大政府直接投入的同时,通过政策工具创新改变过去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依靠市场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是未来产业投入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的方向。借鉴科技企业评级的做法,进一步探索建立科技征信授信体系,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融资服务,利用金融杠杆引导企业创新。

  二、实施积极的市场政策拉动创新

  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都是重要条件,但是,从产业发展规律看,促进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培育和做大市场。在新兴产业形成的初始阶段,技术到市场还有一定的距离,生产、购买和使用成本较高,消费尚未形成,极易形成供给型过剩,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政企联合启动消费市场。江西省在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市场,力图从产品需求侧拉动创新。

  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是江西省六个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选择设置了非常明确的选择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项目建设要具备成长性,产品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竣工投产后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效应。企业在申请立项时必须对行业市场前景进行细致分析。在获得项目支持后,企业将会迅速将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形成更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有效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政府采购引导创新产品需求。在私人消费市场形成前,政府是新兴产业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之一。江西省因地制宜,将创新产品应用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一些大的市政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创新产品,一方面扩大了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提高创新产品知名度、引导私人消费市场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以半导体照明路灯应用为例,2011年,南昌市先后完成了青山湖大道、滨江路、昌东大道、抚河北路、南莲路等道路的半导体照明(LED)路灯改造16971盏,比计划超额完成48%以上。截至2011年底,累计安装半导体照明(LED)路灯2.5万盏。

  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容易采取单纯的生产导向型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而对制定培育市场需求、促进市场消费的政策则重视不够,易于导致产能阶段性过剩和消费市场发育滞后。江西省坚持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同时着力拉动产业增长,直接增加了产品的市场需求,提高了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未来江西省在依靠政府力量推动新兴产业市场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启动新兴产业产品的私人消费市场,推动全社会对新兴产业产品的认同和使用,从需求侧拉动创新。

  三、通过科技入园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

  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而且依赖于一个提供通用知识、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人才的体系,依赖于技术进步网络和创新系统的支撑。和传统制造业中研发活动大多在企业内部完成不同,新兴产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越来越困难。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专业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的发展,其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越来越需要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科技创新服务业的支撑。江西省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通过科技入园等政策措施引导创新要素入园入企,服务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科技服务入园。科技入园是江西省科技工作的品牌。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入园入企,快速建成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中心+企业+平台”“中心+孵化器+平台”“中心+企业”“中心+产业中心+行业等多种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推动了园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已从几年前的20多家发展到125家,共服务园区企业1.82万家,园区企业通过科技入园增加销售收入239.49亿元,创造利税32.72亿元,解决就业16.27万人。

  建设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政府在很多地方推动建立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萍乡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萍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萍乡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等传统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组成,同时还包括一些大学所设立的研发服务组织,比如武汉理工大学萍乡发展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萍乡高新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萍乡新材料高科技研发院等。科技服务平台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积极促进官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及其他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专业、优质、高效和全方位的专家服务。

  和传统的科技中介服务相比,科技创新服务业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研发服务、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创业服务以及检验检测服务等科技创新全过程的各类主要环节。从目前发展态势看,江西省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传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研发与设计等各类高端服务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随着六个一工程的深入推进,结合已有的科技入园工程,未来江西省应更重视科技服务业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创新链各个环节上的科技服务业深入发展,特别是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改造、市场推广等创新链两端高附加值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四、建立人才链产业链交互发展机制

  知识技术密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和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技术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存在更为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这要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与储备。

  江西省在推进六个一工程过程中,把人才队伍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直接挂钩,人才团队的组建和培养立足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和集聚人才,形成了人才链产业链交互发展的良性局面。

  组建知识和技术创新团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江西省分别组建了知识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与一般由经费资助组建创新团队的方式不同,江西省六个一工程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是只有名分、没有经费。通过采取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聚集科技人才的独特方式,实现了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团队建设间的互促发展。随着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目标任务的完成,江西省逐渐形成了以团队领头人、骨干成员、团队人员和后备梯队为主干的,结构合理、学科互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创新人才群体,有针对性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撑。

  积极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建立和形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齐头并进的多层次人才队伍结构,江西省一方面将高校自然科学类三分之一专业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调整和设置,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在国家新能源发展试点城新余市,江西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形成光伏发电、光伏材料、新能源应用、光伏建筑与设计等一系列围绕光伏产业链的专业,并紧密围绕五个相结合,即人才培养与市场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理论教师与企业师傅相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顶岗实训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建立了30余个太阳能光伏企业校外合作基地和就业基地,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

  鼓励高层次领军人才实施科技创业。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战略,江西省积极引进并鼓励国内外产业科技领军人物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进行科技创业。在新材料领域,江西师范大学引进国际知名学者侯豪情博士,在其带领下创立了江西省高校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江西省纳米纤维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不仅在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大规模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国际先进研究成果,而且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拓展。2011年,侯豪情博士及其创业团队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公司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00余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获得资助的科技型创业企业。目前,该企业已自行设计建造和安装了世界上第一条通过溶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工业化生产线,产能达到日产2000平米以上的量产规模。

  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第一创新资源。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省在科教资源方面相对薄弱,长时间内人才处于净流出状态,极大地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江西省把人才培养、引进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产业链人才链交互发展,增强了新兴产业发展后劲。江西的经验表明,人才战略上不能只重高端引进,而忽视产业链其他环节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且不能过于强调政府导向,不能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引进,而应该依靠市场,强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更新时间:2012-10-23 11:04:11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