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工程理念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信息安全隐患堪忧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蒋建科
去年在宁波举行的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观众参观智能城市交通系统模型。张培坚摄(新华社发)
“这个月底,我国首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项目将完成设计阶段,进行中期验收。到‘十二五’末,武汉将拿出较为成熟的试点示范经验,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全国做出示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连成博士介绍说。
张连成说,去年底,航天科工二院成立了国内首个智慧城市建设总指挥和总工程师的“两总”队伍。同时自去年开始,航天科工二院与武汉市签订国内首个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标并承担智慧海淀、智慧杭州、平安贵州等项目的建设工作,探索了以示范点先行、后逐步推广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城市智慧化引领趋势,大有可为
据航天科工二院副院长全春来介绍,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当前,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超过50%,至2050年将超过70%。城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中心。同时,城市面临着管理效率低、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医患矛盾等诸多威胁和挑战。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是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全春来说。
长期在一线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翔说,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使绝大多数市民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这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张连成分析指出,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国确定为金融危机后振兴经济的关键策略。近年来,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众多国家都先后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本年的工作计划。初步预测, “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将超过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将达到数万亿。仅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就将达250亿元,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近百万个知识型就业岗位。而这些人的消费,又可以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工作岗位。
“解决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各种城市发展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等方面,智慧城市都大有可为。”张连成说。
智慧城市建设过热现象令人担忧
当前,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但张连成也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现象表示担忧。“如果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布局,仓促上马,搞不好甚至有丧失机遇的可能。”
张连成认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以下六个值得关注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未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在硬件建设上,仅云计算方面就已建立十多个大规模区域中心,超过现阶段需求水平。但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法规还远不健全,也未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隐患堪忧。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可能由国外的组织和企业主持或参与,可能造成国家安全隐患。
五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缺乏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标准,若照搬国际组织控制的相关标准,未来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成本和风险。
六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和产业发展不协调,对涉及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支持。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周翔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从全国来看,各地要防止又陷入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岛。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势必造成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另一方面则低水平、低效益、低可靠性,智慧城市建设容易走弯路。
用系统工程理念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张连成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应当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顶层规划、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营运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实现科学管控,以达到预期目标。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智慧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国家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机构,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指导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有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出台规范智慧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各相关部委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资质认证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三是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国家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占领科技制高点,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着力夯实信息安全基础,确保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四是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成立智慧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组建国家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范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并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五是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规划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养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创新商业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打造专业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推动物联网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